• 13

[開箱報告+調效矯正] LG LH95 55" 直下式LED區域控制背光機種 - "無限黑" 液晶電視

XD使者 wrote:
我有點好奇樓主用的軟...(恕刪)

其實這些圖.一般消費者用不到的.這是給專業人士看的
我們平民百姓只要看顯示器畫質好不好.何不合乎自己需求以及價格就可以了.除非本身想要更進一步去了解.那就另當別論
white&blue wrote:
簡單說一下:那個軟體...(恕刪)


我覺得講得很好,都沒錯。懂就懂,不懂就不懂,謂之真懂。
圖這樣解讀是沒錯,只是大部份用家沒辦法了解的是要達到這樣的境界要花多少$$
屏東阿杰 wrote:
其實這些圖.一般消費...(恕刪)


其實我到覺得專業的部份是量測跟調整到這個程度,一般消費者反而用得到這圖,只要有點基礎的知識,就能從這上面判讀一台顯示器的色彩方面的表現,這樣算是很方便的方式。
真平布幕 wrote:
其實我到覺得專業的部...(恕刪)


同意,我覺得一般消費者不懂得怎麼測量沒關係
但學習看懂這個圖倒是幫助滿大的
因為要看懂它的意義並不難
像這篇的樓主就補上文字敘述,加上前面也有人幫忙解釋了
我相信只要看一遍解釋,以後你就能很輕易的從別人量出來的圖做判斷

難是難在調教&量測,然後把資料整理的過程
花個幾十秒就能弄懂這些圖的意義,何樂而不為呢

這台LG真的是滿讚的,外型也好看
期待樓主之後補上更多訊息
KakimotoRift wrote:
*經過測量: 真實對比度超過10,000,000:1
*目前使用 51.xxx ftl 以做為"日間"使用,我"夜間"也還是使用51.xxxftl 雖然有點亮但是對比感超高。
*顏色精準度超級高
*Gamma 平均 2.22 黃金比例
*D65 Tracking 非常完美
*RGB 平衡 & Luma Curve 非常完美
*暗部細節我給滿分
*黑色效能 0.0000cd/m2
恕刪)


這裡先感謝KakimotoRift的分享,把一些眼睛看得到的東西數據化,提供更完整的資訊給大家知道
但是針對K大所分享的東西我有些地方有點疑問,看看大家有沒有些想法可以一起來討論一下的
首先是針對真實對比度已經超過了千萬比一以上了,基本上黑"除了自發光體可以完全不發光或是可以完全把背光關掉外,所謂的黑還是會帶有一點點的亮度,那麼小弟我對於"黑"所測出來的0.0000cd/m2的數據相當有興趣,不知道這是用哪種儀器可以測量到這樣的程度,還是說這已經超出機器的量測極限已經測不到了呢?另外剛剛所提到的,如果以上是靠機器自身調整背光模組甚至是關掉整個背光的話,這樣可以稱之為"真實對比度"嗎?還是"動態對比度呢"?因為就小弟淺薄的知識庫內,業界單就LCD panel with CCFL/LED backlight module本身的對比度似乎還沒有這樣高的!

對於D65的color tracking,其實我也很好奇這是哪個時候留下來的"遺毒"規格?為啥我會覺得是"遺毒"呢?因為除了monitor外,現在針對"純TV"所開發的panel,它們的原生色溫(Neutral)都是很接近9000K~10000K的色溫了,且基本上6500K這規格幾乎被大部分"電視"廠商當成暖色規格使用了並非中間(Neutral)色溫,通常不會太糟的panel,6500K的調校上一定可以調校成很漂亮的color traking,但這樣的意義真的高嗎?如果大家只是想看最原汁原味的panel色溫表現,為何不看panel製造商的原生色溫,反而是D65的規格呢?這點是小弟比較好奇的,如果有大大願意出來說明這點,那一定可以讓更多人更清楚D65的指標性

以上是小弟在這產業工作的一點小心得,如果有說錯的話,也煩請各位能人高手指導一下




hsgod wrote:
這裡先感謝Kakim...(恕刪)


請不要把 Neutral 跟"Native" 相提並論。 Native 是完全不調效矯正的狀態。

也有 Native Gamma, Native White Balance。 這些不是 "Neutral"。

真實對比度跟動態對比是完全兩樣東西。 動態對比度的數字是人自己訂出的,實際測量後跟真實對比度差不了多少但是強調的是對比度"感"但往往會顯得假假的。LED區域控制背光就是把原本CCFL和Edgelit LED的單一背光區域分割成許多塊各自獨立處理自己的領域。

動態對比是什麼? 就是依照背景的暗明去動態調整對比去得到永遠高"對比感"的畫面,"並非"高對比度數據。
要看動態對比的運作,撥一下AVSHD709矯正輔助片裡的一個動態對比測試章節就知道了。

面板有分 CCFL背光面板、Edgelit LED測導光面板 和 LED區域控之背光面板。 LED是可以完全關閉的,舉Samsung A950 HDTV 和 XBR8 RGB-LED HDTV 來說就好,A950它LED控制就比較Aggressive到完全關閉狀態,而XBR8 RGB-LED HDTV Sony 沒讓LED完全關閉,原因我不知道。

你說你是這產業的但是我覺得你對這方面並不是很了解。 按照你這麼說 LCD本身不發光,原生對比度不就是 0。就因為LCD本身不發光才會有CCFL背光、Edgelit LED測導光一直到LED區域控制背光。

Neutral = 中立,中性。

Native = 原生

你會說原生在 9000K~10000K 聽起來跟以前"PC" Monitor比較接近。就連現在的Benq V2400eco PC Monitor (我家也有) 標準模式也是 D65 徘徊。
就算我家的 Sony VAIO 筆電Native色溫也是在 D65左右。D65本來就是Neutral。就因為以前很多PC Monitors出廠值都是在9000K 或以上 所以大家會覺得 D65是偏暖。但其實9000K 以上已經偏藍太多了。D65就是Neutral Color Point。

還有每家電視或電腦螢幕出廠的Native Color Point 或 Color Temp 或 Native Gamma 等等都不一樣。

各家展示時所要表現的是吸引買家並非追求還原來源/導演所要呈現的,目前狀況是各廠商是要大家看他們所要給消費者看的而並非還原現場。

以前比較不重視這些但是現在越來越多廠商和玩家都很追求顏色精準度。 Pioneer畫質會表現得好也是因為顏色精準度高,還原來源所要呈現的。

至於各廠商要如何訂D65的匿名是廠商的決策。

還有我建議不管你是CCFL背光或是Edgelit LED測導光和LED區域控制背光,調效矯正時請使用APL Patterns 詳細的APL資訊請拜讀AVSHD709 Manual。APL就是畫面上同時擁有IRE0~IRE100的畫面,中間部分就是測量的區域,會依所需的IRE更換中間圖。 我不用普通 Windowed 和 Full Field 的原因是因為全黑畫面時 = 全黑,我要的是畫面上不只有黑色或IRE0所測的結果這樣比較有意義。

Blu Ray 是在什麼標準下製作的? 我以前PO很多相關資訊和開箱調效矯正報告,已經重複很多次了。

*補充: 要調效矯正LED區域背光機種時請使用 "APL + 區域背光開啟" 或 "Full Field + 區域背光開啟"。

有空請讀一下 HDTV REC709 標準 (ITU BT.709)

Wiki

官方

想到更多我會補上。
"大"韓民國(半島)

hsgod wrote:
如果大家只是想看最原汁原味的panel色溫表現,為何不看panel製造商的原生色溫,反而是D65的規格呢?


我也比較好奇的是,
為什麼要看panel(面板)的原生色溫?
而不去看影像所展現的色溫?
這個觀點怪怪的.
一生一定要擁有的3C!? 抱歉! 沒有這種東西!
先回White&blue大大,

針對為什麼會有人會想看原生Panel色溫?這個我得回應一下,也同時得跟K大回應Neutral與Native的色溫問題

看原生panel色溫,是針對給一些非單純消費者端的user使用,曾經有在開發的一個案子中,客戶設定這樣的模式可以提供給類似一些AV評比雜誌可以測得panel的原生數據用,因為一般來說,不管在哪個色溫狀態下去做量測亮度最大值或是gamma,色域及顏色的調性,基本上都是已經經過chip處理過的輸出了,所以不管怎麼量,除了看原本的規格書外,panel的有些特性其實都是會被後天的處理給粉飾掉,那為啥很多電視沒有提供這樣的選項,這就是原廠想不想把這些資訊透漏給user知道

先回應K大的Neutal與Native的色溫問題,這點確實是小弟的疏失,誤把馮京當馬良,確實Native =\= Neutral,特此澄清

但針對K大有提到
KakimotoRift wrote:
按照你這麼說 LCD本身不發光,原生對比度不就是 0...(恕刪)

我前面有提到的LCD panel with CCFL/LED backlight module就表示我當然知道LCD本身不發光壓,所有眼睛所感受到的亮度是靠背光模組才有辦法的
小弟有所疑問的是,除了映像管,電漿及LED自發光的panel外,一般需要搭配背光模組的LCD panel,即便是LCD分子完全遮蔽背光==>亦即我們所看到的"黑"畫面其實都還是會有些許無法阻擋背光的穿透,所以才會有panel就算是在全黑的畫面下,看起來還是隱約有光的感覺(這不是指漏光喔,指的是,依然在儀器上可以測得亮度的資訊),因為小弟非常好奇,區域控制背光的panel我沒還接觸過,怎麼有辦法黑成這種程度,即便是自發光性的TV在色彩分析儀(Konica minolta CA-210)下面量測,黑還是無法到達0.0000cd/m2(不然廠商就可以標示對比無窮大啦,不是?) 所以我不知道K大的對比度是利用哪種方式測量的?能否請K大分享一下

再來之前我也有提到"動態對比"及"真實對比"這兩種東西
真實對比就是指panel本身的對比度,這個沒有疑問,就是panel自身的對比度;現在許多panel廠商在自己panel本身的規格標示都只有幾千比一(以上是我所知AUO,CMO..etc,CCFL及LED背光的panel的規格)那有人應該會有疑問了阿,為啥panel廠商自己標示的那麼低,基本上這些出廠測試都是在背光模組全亮且預熱過的狀態下進行White(max) / black(min)去算出它的對比度

那我會問是否為動態對比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的對比值實在高的嚇死人阿,當然K大有提到的動態對比是變更對比感,這個我也覺得正確;單純改變曲線只有讓"中間"亮度的物體看起來對比感會比較上升而已
但很多電視廠商也標榜自己幾萬幾十萬甚至幾百萬比一的對比度又怎麼生出來的?面板亮度又沒辦法無限制的提昇,那當然只能盡量壓黑黑的程度,但背光全開的程度下,LCD panel原廠都只有幾千比一的對比度,那麼當然只能從動態調整背光的方式去盡量的壓黑以提高對比度
這塊也是有電視廠商把它加進動態對比的動作之內,但通常搭配背光動作的動態調整的電視反應不會很明顯可以看出來,通常反應時間都是設定好幾秒鐘,整體APL都是維持在某種程度以下才會有動作,避免動態調整太快讓人會發現有破綻,當然啦,也是有廠商只有針對畫面APL下去計算去調整畫面而不調整背光的,但一般來說,電視廠商在設計動態變化的點並不太想讓一般的使用者可以發現以避免眼睛的不適感

對於D65的規格,也謝謝K大的指教,以TV來說,D65確實之前這塊是小弟不清楚的,所以比較不清楚它的用意
我只知道一般電視現在也開始會展示間使用以及家用的模式來做展示或自用的區隔,但家用模式下的色溫其實很多還是維持在9300K左右,一般展示模式皆為上萬K

以上,有誤的地方再煩請指教








hsgod wrote:
看原生panel色溫,是針對給一些非單純消費者端的user使用


測量panel的色溫,就像您說的,是單純測試用,
而針對一般消費者以及那些有能力有興趣的消費者,
重點當然在於顯示器顯示出來的"內容",
"內容"能符合拍攝的內容及色準才是重要的,不是嗎?
不然一台不用2萬的42"跟一台將近7萬的JVC wx70,不就沒差別了.



一生一定要擁有的3C!? 抱歉! 沒有這種東西!
hsgod wrote:
先回White&bl...(恕刪)


0.0000cd/m2 是進位數據,要不然我不會提到對比超過 10,000,000:1 。 有些歐美評論網站只提到 0cd/m2 完全關閉,我這樣標出來算比較嚴格了。有些只標"ftl"的數據我標的是"cd/m2"。 1cd/m2 約 0.292ftl、 1ftl 約 3.45cd/m2。
不嚴格的話可以標 ?????:1 不是嗎?
(註): 我儀器在0.000017cd/m2 以下測不了,所以卡在0.000017cd/m2,就算把電源關掉,插頭拔掉一樣都是0.000017cd/m2。真實對比度也只能依照卡在0.000017cdm/2 計算。晚上完全黑暗的環境下是無光的完全關閉。

沒有進位的數據是 0.000017cd/m2 希望這樣有說明得更清楚。 最高白色亮度我設為 51.xxxftl 或 177.xxxcd/m2。

(註): 我儀器在0.000017cd/m2 以下測不了,所以卡在0.000017cd/m2,就算把電源關掉,插頭拔掉一樣都是0.000017cd/m2。真實黑色數字也無法測量。晚上完全黑暗的環境下是無光的完全關閉。

但LED是可以完全關閉的。

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下你根本看不到"光"。

我希望你能接觸 Sony XBR8 1xx zones RGB-LED區域背光電視 或 Samsung B8500 240zones LED區域背光電視和LG LH95 240zones LED區域背光電視。

不要把單一區域控制背光跟多區域控制背光相提並論。 區域控制背光非動態對比。

如果有動態對比開啟,我的Gamma不會形成一條穩定橫線。開啟動態對比不會對對比度數據產生多少作用,只會對對比"感"產生作用。

HDTV 標準請參考 HDTV REC709 Standard (ITU BT.709)

我也說過廠商展示用途為了要吸引消費者以及他們希望消費者看到的。 通常展示都會開啟動態對比+冷色溫+高飽和+超出標準的色域 等等 乍看之下非常醒目吸引消費者。 調效矯正的目的就是還原現場,誠實展現來源/導演所要表現的。

不要說LED區域控制背光機種,你看看JVC WX70 (CCFL背光機種 AUO高對比面板) 在AVForum的評比調效矯正的數據。JVC WX70黑色0.0000cd/m2 (進位數據) 在白色 131.xxxcd/m2下的數據。

其實面板業比你想像中進步很多 只是基於市場以及成本考量不會使用更進步的面板進來。其實不只有LED Local Dimming 背光面板,台灣面板業其實還有LED Local Blasting 背光面板 也就是除了Local "Dimming" 還補了 Local "Blast"。在LCD上提高更大的對比度。

LED沒有很脆弱,它也不需要CCFL的所謂暖機timing。上網看看LED的優勢就知道了。今年也會有Edgelit LED加上區域控制也就是在邊緣的區域控制的HDTV,這idea非常好因為最令人討厭的就是那不黑的邊邊,最容易察覺不黑的地方又是在邊邊不是嗎。我不知道我這樣說清不清楚但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相較之下最容易察覺黑色不夠黑的地方就是在邊邊的bars而非在中間運作的黑色。例如說有些人會放大影片消除擾人的邊邊而讓黑色看起來不會很容易察覺不黑,這也是方法之一但失去一些內容。

LED區域控制背光優勢對上單一區域控制就是區域自治。白色光度很亮時影響其他相較單一區域來的小"很多",有真實高對比感又有真實對比度數據。單一區域背光控制必須靠"動態對比"來產生高對比感但往往畫面會有假假的感覺也不會對對比度數據產生多大的幫助,會犧牲該有的gamma,暗/黑部細節,明/亮部細節。

Sony XBR8 RGB-LED區域背光機種會不讓LED像Samsung A950一樣的完全關閉我想原因在於暗部細節。 S-PVA面板在暗部細節上表現不是很好尤其是Samsung調整上的S-PVA面板,Samsung刻意在IRE20以下往2.22以上飆(例如朝2.5以上是往上,朝1.8以下是往下)製造出很黑的黑色效果但暗部細節很差。Samsung A950在往後的韌體上也讓LED的運作較不Aggressive原因就在於暗部細節表現讓A950使用者complain。
"大"韓民國(半島)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