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y9137 wrote:
可是BS的BS1&BS2跟台灣一樣是525i(480i)也就是SD畫質,畫面卻勝出台灣數位電視很多!!!這代表台灣的數位電視並不是正規的SD畫質(也就是低於SD的SD...)
這問題幾年前就討論過了... 有人還說衛星下來的, 編碼率也差不多 3Mbps, 還不是一樣不錯...
這就是問題所在, 同樣是 3Mbps MPEG-2 編碼, 對於 NTSC 720x480i60 (30fps) 的需求是不太夠的, 場景變化大一點的話, 一定會變成馬賽克連連... 衛星訊號的折衷方式就是改用 525x480i60 的取樣方式, 在不太夠的頻寬之下, 捨棄一些人眼比較不敏感的水平方向的高頻影像訊號...
這種狀況下, 就算用 720x480 其實也沒屁用, 頻寬不夠, MPEG 編碼的演算法, 自然就會捨棄掉編碼需求量較高的頻帶訊號, 畫面看起來自然就是糊糊的, 或是馬賽克連連...
看了歐洲 SDTV 的狀況, 人家是 4 Mbps MPEG-2, 編碼成 PAL 720x576i50 (25fps), 影像格數變少, 天生就佔些優勢, 再加上 bit rate 高一些, MPEG-2 壓縮系統的最佳化處理更高級些, 所以怎樣看都是比我們的 DVB-T 好上一截... BS1/BS2 的系統, 就更不用比了, 雖然都是叫做 SDTV, 但完全是不同等級的...
HiHD 方面的話, 使用10 Mbps 的 1920x1080i60 H.264 , 畫面的銳利度想要跟 17 ~ 19 Mbps 1440x1080i60 / 1920x1080i60 MPEG-2 的 BS 系統相比, 還是有些差距... 香港翡翠高清台的 15Mbps H.264, 就比較接近...
老實說想要壓到 8Mbps H.264 的話, 覺得轉成 1280x1080i60 的影像去壓, 可能整體畫質還會比較好一些...
廣播用途的 H.264 High-Profile 壓縮系統的能力還有待改進, 有才機會使用 10~12 Mbps 的編碼率, 壓出 1920x1080i60 的畫面, 跟目前 BS 的系統匹敵... (非即時廣播用的後製壓縮系統, 倒是很容易的就達到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