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三台的收視率早已被第四台所剝削瓜分掉了吧
至少我家是很久沒看過三台囉...........
另外國內電視台的設備也還未完全改為HDCAM系統,無線四台有部分HDCAM系統
覺有規模的第四台(例:東森,TXBS,三立)目前主要是採用DIGITAL BETACAM,MPEG/IMX或BETACAM SX系統
比較小的電視台採用DVCAM或是DVCPRO甚至是BETACAM SP
目前這樣的設備都不足以製作HDTV節目
但還是希望台灣的HDTV也能早日像日本一樣推廣
並提升節目內容的素質.............................
光是家中影音設備不停進步
電視台(硬體,軟體)不加油還是不行的................
好歹也看一下真正目前台灣的數位電視.
有的人還沒裝甚至還沒親眼目睹之前就大罵一番
然後說別人多好多讚
這樣蠻有失公道的
對那些台灣業者也不公平!
雖然台灣目前開播的是SDTV
HDTV還沒
但是就畫質跟普通類比訊號源來比較
已經好的太多了
且在車上可以看
這點就值得大大讚許!
擴大了應用領域
或許哪天手機也可以收數位電視的訊號
到時你們再回頭看看過去那些杞人憂天的擔心
就會覺得很不可思議~
至於有人擔心HDTV開播後不知道要放什麼節目
這倒不用擔心
當年數據機年代大家也是在那裡嫌從8~28到56kbps
現在的ADSL到FTTH寬頻不斷擴大,
有人也會質疑頻寬一直加大要幹嘛?我也不過是上上網收收mail而已
但是其實當技術一出來
相對的應用就會出來
實在不要這樣拒絕進步去接受新的東西
我們台灣是走在人家後面沒錯
但也代表我們可以不必走人家曾犯錯過的冤枉路
以上
所以我是認為當看到別人的HDTV的規格,順便看一下人別人用的是什麼AV設備,AV也不是只有VIDEO而已,基於以上觀點,當我看到日本推8聲道,十聲道的我不會抱怨說台灣的DAB不作多聲道,在目前數位電視(顯示器)還不夠普及的情況下,現在這種入門等級的數位電視(廣播),我也覺得還可以接受,先擴展信號的含蓋區域和信號的穩定度比較實在一點。
另一個觀點是像現在免費的廣播與租DVD兩者也不盡相同,如果日後HD DVD上市所提供的影音效果應該也不是免費的廣播可以達到的等級,這樣的差距有點像現在的DVD和第四台、廣播電視,就像日後在第四台,高畫質的頻道可能也是在付費頻道,高畫質的東西基本還是需要花點錢,這很是現實的東西,另外就是不管是現在的DVD或日後的HD DVD,光碟、數位電視廣播、IPTV、VOD等在可提供的資料量(頻寬)和收費機制上還是不同的東西。
最最後還是還是要從AV設備出來給人看,目前到1080i的電視螢幕也不多,就算現在你...說給我好了,現在給我1080i的電視廣播,我也沒有螢幕可以看,我如果現在就買得起SHARP AQUOS 45吋液晶電視,我想我也不用等免費的HDTV廣播,很現實的,要HDTV現在衛星、HD-WMV的光碟都有了,有錢就行,如果沒錢,那就是巴結一點有點耐心等,如果是以後要HDTV或是以後會有HDTV的節目,那其實現在的規格較低並沒什麼關係,重要的是要花一點時間把市場培養起來,尤其是數位電視機的市場,日後數位影音的來源會很多元。
比畫質的話應該不用說,台灣的DTV完全不能比.....
當初接BS的動機是為了看FIFA 2002,接了之後真的是完全不會後悔,因為我平常就喜歡看運動節目(MLB, 日本職棒, NFL, NBA....),BS最常可以看到的是日本職棒,而今年在台灣火紅的MLB洋基比賽也託松井秀喜的福,可以在BS上看到1080i的王建民上場投球,另外向日本職棒轉播時,除了畫質好以外,互動選單功能也做的非常棒,連投手每個求的落點都會一一標示,牛棚還有哪些投手也都看的到,相較之下,台灣的DTV.......唉........算了!
剛剛找到兩年前拍的照片
這是互動選單的畫面
這是同一場比賽,分別用BS跟台灣類比頻道拍下來的畫面
畫質的呈現牽涉因素很多,主要有訊號來源、轉換電路、傳輸通道、壓縮及解碼電路、影像強化技術、解析度調整技術、撥放媒介等幾種,分述如下:
1.訊號來源:這跟當初錄影時的機器有關,日本大多數都是直接HDTV的規格機器,電視台錄製時就是這個規格,我們國內也漸漸在汰換了,像民視的連續劇有很多影像都特別清晰,就算用傳統電視都能明顯的看得出比某些電視台的畫面較佳,就是這個原因。
2.轉換電路:其實,就像網頁上貼的圖片,現在數位相機照的相片,隨便都有數百萬畫素,但是貼上網頁,如果沒有先做解析度降低的動作(縮圖),肯定超出版面甚多,接下來抱怨的聲音必然不斷,電視也是如此,為了"相容"舊的規格,解析度勢必要做降低轉換再輸出,這個轉換必然造成畫質的降低,就像每次作JPG檔解析度改變時,就會有視窗跳出來問你畫質與檔案大小的取捨,但是電視台的廣播級機器一般來說都不錯,轉換出來的畫面都能有相當高的品質,畫質的減損應該都在看不大出來的範圍。
3.傳輸通道:以行車為例,從出發地點到目的地之間,可能有四線道、兩線道、單行道、甚至只有機車能通行的小巷子,如果在這個途徑上要考慮交通工具,就要選擇最小的那一個,不然勢必無法通過,影像通道也是一樣,如果要求高解析度及高畫質,相對的所有通道都要可傳輸高解析度及高畫質的規格才可以,否則就只能有最低通道的那個畫質了,以現在台灣的數位電視為例,很多人買了數位電視接收器,也買了高畫素的液晶電視,但是用AV端子線連接,那最多只能有NTSC或PAL的最高畫質可以呈現出來,另外,買了BS(日本衛星數位電視,HDTV規格)的接收器,也花大錢買色差端子線,但用一個原生解析度只有8百多畫素的46吋電漿電視,幾十萬的投資,大概也只能有SDTV的畫面呈現吧。
4.壓縮及解碼電路:就像有些VCD有些畫質很好,有些很差,大多都是這個問題,現在數位電視都是壓縮後傳輸的,所以畫質的減損勢所難免,至於差多少,只能現場測試比較了。
5.影像強化技術:這個東西大多都做在電視上,各家公司都有獨特技術,名稱都不相同,骨子裡都差不多,像邊緣強化技術,就可以有效的改善影像邊緣模糊情形,但開太強每個東西都像套一個外框,怪怪的。
6.解析度調整技術:其實現在電漿電視或液晶電視都有固定的解析度,不論任何影像來源都要轉換成面板的解析度,這個部分決定在電視的製造廠商,沒得商量。
7.撥放媒介:基本上一分錢一分貨,好的面板加上知名大廠,天價電視油然而生,爛的面板加上名不見經傳黑心廠,價格自然令人垂涎欲滴,我的建議是眼見為評,您看得爽最重要,保固服務通常是因價格及廠商政策有所不同,見仁見智,亮點暗點也是爭議多多,還是自己現場確認,保固先講清楚,免得花錢受氣。
林林總總廢話一堆,浪費時間,抱歉抱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