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pebrian wrote:報價走跌與堆庫存不...(恕刪) 走跌就是走跌你要凹多久啦,現在市面上的顯示卡不分品牌都被掃光了啦,管你是華碩還是技嘉微星什麼都好啦,也不管你是nv或是amd只要有現貨就買這才叫做缺貨面板根本一路走跌了快半年了你是要凹多久?你不是說有便宜的記憶體嗎?快點拿出來賣啊
新聞報導:中国大陆面板厂技术上虽然不如台厂,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能力生产4K2K面板,只是因为新厂的机器设备在财报上必须依年度折旧摊提费用,只能以低價大众化的主流产品为主,以利衝高产能利用率,所以台厂才有足够空间在高阶产品发挥,且台厂也一直透过产品差异化,努力拉开高阶产品的技术实力。去年4K2K電視面板全球市場滲透率約33%至35%,但今年可望攀升至45%至50%=================採礦高階運算造成顯卡缺貨,應該是高階顯卡GTX1060,GTX1070,RX570,RX580,至於 1千~6千價位的入門等級的顯卡也會缺貨漲價嗎? 顯卡市場有所區隔.電視面板也是有分高中低階,規格和價格差異有差.55吋電視,有的機種賣1萬,也有機種賣5萬.大陸新廠初期,為了提高良率和產能利用率,累積生產經驗,都是衝刺低階32吋~50吋面板,甚至23.6"面板,造成低階主流規格面板價格容易下跌.有些高階面板須進一步採用新IGZO(金屬氧化物)技術、新UV2A(紫外線與液晶面板)技術,COA(彩色濾光片與陣列基板集成)、GOA(LCD驅動器集成)、Cu(銅)配線,這些新技術在台廠已經很成熟穩定,陸廠也開始往這方向在努力,來減少價格壓力.今年初CES,幾家品牌大廠展示的8K電視,大都採用友達面板,友達今年65吋~85吋8K已準備出貨給一線品牌廠,友達和群創每年超過3成的電視產能是賣給三星的. 國際大廠對友達后里的新擴建產能常在擴廠初期,就已經先整個包下來.友達不愁貨賣不掉,但要煩惱大客戶殺價,當市場上低價大宗面板報價下跌時,大客戶對 客製化的專屬高階面板多多少少也是會要求殺價的.某些資本額2,3百億的上市公司,去年前三季稅後淨利都還沒有30億.友達今年年終績效獎金,發的很好,光這一次就發出超過40億台幣的獎金給員工全球面板業一年產值 1300億美金(~4兆台幣),很多蒼蠅蚊子看到這塊大餅,才會紛紛飛來搶食.面板市場每年新增需求約6~8%成長,但太多業者想搶食這塊大餅,所以每年新增產能也是以3~10%在成長.6~8% VS 3~10%,當年度的新需求大於新產能時,報價就會大漲, 反之,若新產能大於新需求時,報價就會大跌...台廠在好年冬就能大賺一筆,歹年冬就力求小賺不賠...陸廠在好年冬也能大賺一筆,歹年冬就可能慘賠,得靠政府巨額補貼美化財報.郭董買下夏普只花了1千多億,但郭董卻準備花5千億幫夏普蓋新廠.郭董也想進來搶食這塊大餅了.大陸業者的新廠日夜趕工,從整地,動工,蓋廠,設備搬入,開始投產,只花16~24個月,這種神速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大陸業者選地後,地方政府可以幫忙愚公移山,日夜趕工剷除整座丘陵,甚至可以用公權力把幾十棟高樓,商城社區,幾千戶居民搬遷讓出50公頃廣大土地.(相當於2座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台灣大陸這兩年新增了4~5座G8.6廠,台灣的政府無法金援台灣業者在台蓋廠,台灣業者為了取得更多產能,轉而和大陸業者策略合作,大陸業者的G8.6廠建廠和技術主要來自台灣業者輸出,連面板門外漢惠科的建廠和產能提升速度飛快,台廠可說是自作孽.全球面板廠每年在LCD和OLED建廠和設備資本支出高達240億美金(約7千多億台幣),主要投資是來自大陸業者,其次是韓國.如此規模的資本支出如果沒有中國政府的補貼與支持基本上是無法達到的
pqaf wrote:新聞報導:中国大陆...(恕刪) 打了那麼多基本上都是廢話居多,你知道因為gtx1060~gtx1080都缺貨害gtx1050也漲價了耶還是你認為1050也算是高階卡面板現在有看到這種狀況嗎?再來你知道在歐美市場終端電視價格超過3000美金以上的電視oled的市佔率已經達到45%了耶,這一塊原本是台日面板廠的高階lcd在吃的部位耶,也就是說以後不用管你的lcd掛什麼量子點技術還是什麼高階lcd技術那都沒有卵用,價格在3000美金以上的高階市場就是會快速的被oled電視佔據,然後低價市場又有中國面板廠一直在擴產這個市場會好那才是見鬼了2017年lcd的成長幅度僅2.5%左右但是oled tv成長幅度超過30%而且都是高單價的市場整天只看自己想看的消息然後開始幻想市場會好轉真的別做夢了http://technews.tw/2016/12/06/oled-tv-shipments-2017/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70801/1173206/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cs.com.cn/ssgs/kj/201712/t20171219_5629807.html
pqaf wrote:新聞報導:中国大陆...(恕刪) 就算台灣面板大賣全世界、到各地設廠擴產有何用? 對台灣消費者有何好處?出海後在國外繞一圈,貼上SONY、SAMSUNG的MARK,價錢直接飆為海外的兩倍價消費者根本不用去傷腦經那些面板大廠進出貨真的擺在架上賣的電視,其售價、性能所形成的性價比才是重點阿就目前性價比而言差不多價位的液晶和OLED,你會選液晶????? 消費者都頭殼裝水泥????
JoeyYO wrote:就算台灣面板大賣...(恕刪) 大過年要留點口德,這個網站測試可以解決大部分人的疑問,August 31 2017測試到現在約24週約半年時間,可以比較看看,一般人沒那閒工夫啊 ! OLED真的強壓群雄,烙印? 真為sony擔心,之前與韓國lcd合作,被踢出TV領導地位,不知道烙印會不會有退貨風險? 再次被韓國搞一次? We will be testing 3 TVs side-by-side, the OLED LG B6, the VA Samsung KU6300 and the IPS LG UJ6300 in a year-long test.https://www.rtings.com/tv/learn/permanent-image-retention-burn-in-lcd-oled
gogoid wrote:大過年要留點口德,...(恕刪) OLED有烙印這件事會很奇怪嗎?這已經是常識了吧...但問題在於長時間顯示固定圖像這種不合理的用法有這種需求本來就該選購LCD,而不是CRT、PDP、OLED所以Rtings.com又重新弄一個"Real Life OLED Burn In Test"https://www.rtings.com/tv/learn/real-life-oled-burn-in-test要知道被很多人推崇的PDP也是有烙印問題但在追求畫質的玩家眼中都是可以忽略的缺點畢竟正常使用3~5年也不一定會有嚴重烙印,卻可以享受更高的畫質而過了3~5年也該換更新更好的電視了
gogoid wrote:真佩服你的口袋深度與品質容忍度 還好啦,小弟只是比較追求畫質從Philips 107P CRT換Dell 2407 LCD再換Sony 26" 720P LCD再換Sony 32" 1080P LCD 120Hz再換Sony 40" 1080P LCD 240Hz再換Samsung 43" 4K LCD到目前55" 4K OLED就算是LCD也很少用超過2~3年LCD TV保固一直縮水變成2年保、1年保我也沒差一堆人說Sony過保就壞我也沒遇過能享受畫質才是重點!回過頭看5年前的機種,那是什麼東西?我才用不下去過2年也許我就有microLED TV可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