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鴻海現在這樣搞,真的完全不會想推薦便當給其他人。
大便當
入手價都一定要搭服務,差不多要近3000。系統還停留在 Android 7.X,廣告一堆。優點是至少有過 Netflix 認證,以當年剛上市的入手價來說還算值得,現在這個價位嘛....真的就算了。
跟小米盒子相比,唯一優點至少有實體網路線。但在我家不知道怎麼回事,如果是連結實體網路,過一陣子之後從休眠狀態中喚醒,就會抓不到網路,要整台重開機才可以正常抓到。至於無線更是不穩定,會不定時斷掉重連。看一般串流影音可能因為有buffer還好,但用KODI看內網的影片,就會時不時因為斷線跳出來,非常惱人。
家中另一台小米盒子國際版,雖然沒有實體網路連線,但連家裡的5G wifi,反而比便當穩定問題少。
便當S
當初這款出來的產品定位就很詭異,比大便當便宜不了多少,但沒過 Netflix 認證。4K電視盒沒過 Netflix 認證對我來說基本上就廢了八成(Netflix是很重要的正版4K內容來源)。我真的搞不懂電視盒做的小可攜帶的賣點在哪裡,要可攜帶我直接去買chromecast就好。不然小米盒子也沒多大。
便當Q
更是定位莫名其妙的產品。買這個還不如買大陸山寨Android盒,至少規格上會比便當Q強。
人家小米盒子S至少是正統Android TV、有過 Netflix 認證的盒子。乾乾淨淨沒廣告,賣$1895。之前說到要買Android TV系統的盒子,我都會推薦人家鴻海便當盒或小米盒子國際版二選一,但現在真的找不到任何理由買便當系列的盒子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