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popo wrote:
PS 1. NHK 今年完成第一部 8k 連續劇,預計五月在坎城播放。
PS 2. NHK 預計2020年全面放送 8k 訊號。
世界進步的腳步是不等人的
PS 3. 日本4K 電視放送,2014年7月開始,首先於衛星CS頻道
2013年1月26日 朝日新聞
日本總務省政策宣佈,全世界首先使用次世代高畫質4K技術的電視廣播,將於2014年7月開始放送,首先從衛星電視CS頻道開始,然後逐步普及於BS頻道,地上波.除了在應用新畫質技術的內容普及化上希望能成為世界先驅之外,另外也是為了重新喚起因為地上波完全數位化之後而停滯的電視機需求現況.
Sony confirms 4K movies for PS4, say hello to 100GB downloads
2013 March 1st, Tech Radar
Is the world ready for movie downloads in excess of 100GB? Sony seems to think so, with super high-resolution 4K movies now confirmed for the PS4.
The Verge reported this week that Sony Electronics President and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Phil Molyneux confirmed 4K video will indeed be supported on the company's still-unseen PS4.
"I promise you will not be disappointed," Molyneux teased at a Sony event in New York City (no, not this one), despite lingering questions about the viability of the ultra high-resolution technology
4K2K電視供應鏈 上修出貨
2013.04.28 經濟日報
今年超高解析度(4K2K)電視需求優於預期,供應鏈相繼上修出貨預測,分析師表示,超高解析度電視若加速普及,概念股包括友達、群創,面板驅動IC大廠聯詠、奇景,LED 廠晶電等都將受惠。
4K2K為超高解析度的電視面板,解析度是目前電視主流FHD(1920x1080)的四倍。外資表示,今年4K2K電視主要需求,來自大陸電視大廠積極導入,近期從面板廠反映的出貨情形來看,有「越來越樂觀」的趨勢。
CleanRoom wrote:
世界進步的腳步是不等...(恕刪)
當然4k有一定空間,但很可能只是過渡。現在電視台幾乎不考慮製播4k節目了。去年的奧運就是8k節目。如果是先進國家都直接將4k視為過渡技術,後進像是台灣電視台之流還要投資在這上頭只會讓差距越拉越大,直接跳過才是正途。當然也可以硬跟,不過市場比人家小,回收期又要拉的比人家長,只會讓臺灣落後越來越久。
ps. 中華電信研究所有專人在跟進這些技術進程,比起其他有線電視,無線電視,甚至電信同業實力雄厚多了。政府決策現在就面臨兩難,聽中華電信的,等於是中華電信先跑一步。不聽中華電信的,擺明又不是最好的選擇。
ryanpopo wrote:
當然4k有一定空間,但很可能只是過渡。現在電視台幾乎不考慮製播4k節目了。去年的奧運就是8k節目。如果是先進國家都直接將4k視為過渡技術
你的說法沒根據 跟本是各人意見 至少也要有英文新聞稿 不翻譯也行
你個人意見是全世界的意見 先等你當上世界首富在來說
精研所
1080P已經殺到紅海 幾乎沒一家賺錢
推4K高規格 使消費者再次換機 至於什麼時後該換 不知道
靜觀其變
ryanpopo wrote:
當然4k有一定空間,但很可能只是過渡。
從長一點的時間軸來觀察,所有的技術都是處於過渡演進的狀態,重點是在某一個合理的time frame內,它會不會成為主流.就像是TSMC製程的演進,之前40nm,這一兩年28nm當令,明年主推20nm,接下來還有16nm,10nm...
從2014年巴西世足賽4K開播,到2020年NHK預定開播8K,這中間六年,對電視機發展來說,當作一個世代也不為過.而到了2020年那時候,可能還會有比H.265更有效率的codec開發出來,以配合次次世代8K TV也說不定.
另外這也和影像硬體技術的水平有關,目前1080p FHD 2K的解析度,相當每個畫面200萬像素,而4Kx2K的解析度,每個畫面為800萬像素,現在隨便哪隻手機或消費型相機的影像解析度,都已經達到甚至超越這個水準,只要SOC設計把H.265 codec加速器做進去,要支援4K解析度易如反掌.不出一年,相信新的家用攝錄機或照相機,可能就有很多標榜具有4K能力.
至於8K技術的解析度,換算成每一幅畫面,將達到3200萬像素,以目前相機所用的image sensor來說,只有最高檔的全幅相機能達到這個水準,雖然它的價格也在下降中,不過現時點要像1000多萬像素那樣普及,成本上還很困難,若是到了2020年,應該就會很合理了.
rx780512 wrote:
1080P已經殺到紅海 幾乎沒一家賺錢
推4K高規格 使消費者再次換機 至於什麼時後該換 不知道
靜觀其變
以廠商瘋狂飢渴的程度來看,為時不遠,郭董何時推出4K大電視,將會是個Sign.
ryanpopo wrote:
ps. 中華電信研究所有專人在跟進這些技術進程,比起其他有線電視,無線電視,甚至電信同業實力雄厚多了。政府決策現在就面臨兩難,聽中華電信的,等於是中華電信先跑一步。不聽中華電信的,擺明又不是最好的選擇。
台灣具備未來跟非洲各國一決高下的潛力
CleanRoom wrote:
從長一點的時間軸來觀...(恕刪)
電視產業包含製作,傳送,播放。投資回收年限也不同,依序就是製作>傳送>播放。
以電視機來說,能大賣兩三年,前期投資就能回收。(半導體製造更短,一年半)。
傳送端會更長些,以中華電信平台費89元,大約要三年才能打平客戶端的機器成本,機房的機器成本要攤到每個客戶,即使量大估計至少也要一年以上。加上維護成本,6年別想賺錢。日本BS 1080p是2000年正式開播,下一代預計2014年開播Ultra HD,中間隔了14年。如果短短6年到2020年就要面臨SHV的競爭,風險是很大的。
至於更前端的製作端的投資更是大手筆,目前看來有很大的機會節目製作是直接製作SHV節目。
附上一些外國的業者評論:
Japanese TV: Who Needs 4K When You Can Go Straight to 8K?
去年在法國舉行的一個科技展(Panasonic剛發表他的4k電視),記者摘錄Panasonic法國市場部門主管的評論,裡面提到NHK不願投資4k camera,以及Panasonic對8k電視市場的態度就是"it brings an ultra-high definition that would allow us to skip 4K"。請注意他用skip而不是replace。
Forget Ultra HD: 8K is closer than you think
這篇文章談論NHK為何視4k技術為過渡。
BBC的節目討論8k電視,談到裸眼3D優勢以及4k與8k差距6~8年的問題。
Will 8K be the ultimate TV screen?
看來看去怎麼都NHK,沒錯這只是日本方面的態度,其他大多還是觀望中。台灣現在落後日本差不多10年,如果硬要搞4k,就怕還沒正式開播,人家8k已經正式開播了。
PS. 說不定東京沒拿到2020奧運,NHK當場就把2020開播的計劃吞回去也不一定。
ryanpopo wrote:
這篇文章談論NHK為何視4k技術為過渡。
http://www.engadget.com/2012/04/27/panasonic-145-inch-8k-plasma-nhk-japan/
看到這個關係 還需要說什麼
慢慢來喔 還在展示? 還在展示? 日本政府預定2014年世界杯足球賽4K播放
看起來明顯政府力量比較大
http://chinese.engadget.com/2013/01/28/japan-plans-to-broadcast-2014-world-cup-in-4k/
SHARP SONY 有8K展示機 都沒說什麼了
友達全世界第一個展出OLED面版
解果是三星先拿來作手機
誰能先商品化 在來說 放在實驗室的東西 終究對市場沒有影響
當別人量產到8K時 是不是才要說我早就知道會8K了 呵呵
ryanpopo wrote:
傳送端會更長些,以中華電信平台費89元,大約要三年才能打平客戶端的機器成本,機房的機器成本要攤到每個客戶,即使量大估計至少也要一年以上。加上維護成本,6年別想賺錢。日本BS 1080p是2000年正式開播,下一代預計2014年開播Ultra HD,中間隔了14年。如果短短6年到2020年就要面臨SHV的競爭,風險是很大的。
舉幾個例子讓您體會一下在全面競爭下技術推進的速度
1.PC花多少年從單核心進化到四核心? 平板電腦又花了多少年?
2.手機從類比大哥大,進化到2G,再到3G,再到4G,又各花了多少年?
當要邁進4G時,不是很多人都說,沒那麼快啦,一些operator在3G的投資都還沒回本呢,問題是你不提供4G,你的對手會提供,市場不會停下來等人的.當然這是只對完全競爭的市場而言.如果是寡頭壟斷,那就要看operator或大有為政府的恩典了.
就內容來說,我認為8大電影公司應該也會很歡迎,教父當年VHS賣一版,DVD賣一版,BluRay再賣一版,現在有了4K,又可以再賣一版,有甚麼比這個更爽的.
在數位化的時代,很多人太高估了昇級的難度與費用,其實整個digital Infrascture都已經ready在那裡了,只不過是增加個codec,多分配一點頻寬,當然有些終端設備必須換新,特別是用戶端,那也是整個升級show最想要創造的經濟需求.
rx780512 wrote:
http://www...(恕刪)
您一直在談電視,也就是播放端。在這個市場當然是便宜的量就大,廠商一定重升級4k開始進行,尤其是領先廠商。看看台積電,有放過任何一個世代製程嗎?即使只是短短1年半也足夠公司回收投資。對面板製造業來說,或許長一點,但6-8年還是有非常足夠的獲利時間。而且在每年都要發表新的電視規格下,別說是4k到8k這麼重要的規格,即使是一些小創新(像60Hz->120Hz這類)也是不能漏掉的。
但是對電視台來說,攝影設備,後置設備,衛星直播車,衛星接收機房等等都是不小的投資,6-8年是非常短的。以日本為例,1080p->2160p也花了14年。
但是老實說,日本政府不在乎,因為這些所謂的無法回收的投資,實質獲利者都還是日本廠商。(美國政府也不在意打仗要花錢,因為錢是被美國武器製造商賺走)。藉由領先的時程規劃讓日本設備製造商取得寶貴的經驗以及前期資金回收,對日本設備製造廠商外銷起很大的作用。另外日本電視有相當大的內需市場,政府也不可能放任電視市場有6~8年的空窗期。但是以上優點對台灣都不成立。
當然我只是呼應中華電信的看法:台灣電視規格,包含無線,有線及IPTV,應該要跳過4k2k這個世代。
CleanRoom wrote:
當要邁進4G時,不是很多人都說,沒那麼快啦,一些operator在3G的投資都還沒回本呢,問題是你不提供4G,你的對手會提供,市場不會停下來等人的.當然這是只對完全競爭的市場而言.如果是寡頭壟斷,那就要看operator或大有為政府的恩典了.
消費能力不如人,市場規模比人家小,機房設備幾乎全靠進口,可預見的投資回收期肯定比人家長。想縮短落後時程最快的方法就是跳過一個世代。老實說,沒有比這個時機更好的了:1. 這個世代預期時程比較短。2. 最大咖的想要跳過這個世代,他有能力建立整個infrastructure。
PS. 這邊討論的對象是像中華電信,台固,凱擘,公視,緯來等等平台及頻道商。而不是友達,東元等電視製造商。畢竟這篇的主題是中華電信。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