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SONY發表多款各尺寸液晶電視

Bon2 wrote:
...(恕刪)...
不過...再看久一點...發現40D顏色比較綠...顏色也比較深...但是暗部細節不見了...
...(恕刪)...

啊!忽然想到!
40D3100 上一台好像沒有 40V2000 ... 只有 V40A10

BRAVIA ENGINE 會贏 WEGA ENGINE 嗎 ;)
小弟的『最"慘"酷 DVD 片』是會讓 Sony V40A10 播到哭的唷

怎麼哭?色塊、晶格、一片黑 ..... QQ
TS_column wrote:
這倒是真的.... ...(恕刪)


批評Sony前最好先看看別的日系牌子對台灣的態度
別的日系牌子,看來看去就一堆台製 過季商品 台灣特有規格
買日系薄型電視在台灣不二選擇Sony跟Pioneer
公司貨06/07這兩年新商品日本與台灣兩地幾乎同步



所以台灣的消費者如果想買日系品牌的薄型電視
大概只有SONY、Panasonic、SHARP、Pioneer這四家
其中只有SONY是最積極的~最投入也願意花大錢辦活動(如Sony Fair、跨年煙火秀、新品發表.....)的日系品牌
其他廠牌實在看不出誠意~都是靜悄悄...........就只是賣東西給消費者的"商人"而已!!
其實消費者要的是一種信任感~並不想當個"孤兒"~

最近日本SONY又決定將在台灣設立PS遊戲程式研發中心,延攬專業人才
我想很少廠商可以做到這樣........
潛水很久
終於忍不住發表一下看法
因為沒看過sony 的新機
所以先不管sony的品牌或品質如何
先針對規格來討論

因為是面板廠的研發人員
從技術研發的趨勢來看
"個人"認為 ( 個人淺見, 如意見不同, 歡迎討論)
LCD TV影像畫面品質的因素優先順序為

1. 120Hz 驅動 補差畫面
這絕對是解決動態殘影的根本辦法(Hz越高越好), 液晶反應速度已經不是重點, 120Hz補差畫面已幾乎讓人不會再挑剔液晶的殘影了.換言之, 60Hz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殘影的, 比如海底總動員尼莫揮動魚鰭的時候, 60Hz殘影很明顯. 120Hz 差黑畫面也是解決的辦法之一, 由於是插入的是黑畫面, 影像處理較補差畫面簡單, 但會減少整體亮度及增加閃爍感, 技術上略遜一籌

2. 10 bit 色階
將較於8 bit, 在灰階畫為主的畫面, 10 bit的漸層明顯平滑許多, 8 bit 則還能看到色塊(不同色階的輪廓)

3. 廣色域背光
如要表現出更豐富的顏色, 根本還是要一開始便有較廣色域的背光(這等於是你的調色盤有更純更亮的紅藍綠), 這樣影像處理去調色才有發揮的空間, 不然有再好的調教技術也是有限

4. Full HD (1920x1080)
在這裡只將1920x1080放在第四位, 因為其實有藍光DVD的人太少了, 如果只是看一般DVD或者第四台, 真的不需要Full HD, WXGA(1366x768)已經很足夠了(可想過以前看CRT也不曾嫌過解析度低). 當然藍光DVD player搭配藍光DVD所表現的Full HD高畫質畫面, 的確是能讓人感動!

5. 顏色的調教
我個人認為沒有一定的好壞, 基本上每個人的感覺不同, 所謂調教的好可能也只是比較多數人喜歡而已, 如果不滿意, 電視仍是有基本調整顏色的功能, 可依自己喜歡稍作調整

針對以上, SONY即將推出的D系列, 規格上來看, 看來是很符合研發人員(至少我自己)的胃口的, CP值也不錯, 畫質應該不會輸CRT了, 我相信搭配full HD一定是下一波主打, 而且絕對會很貴.

另外針對sony使用samsung面板來發表一下看法
其實samsung的PVA為主的技術 是不輸sharp MVA為主的技術
samsung的PVA聰明的避過了 sharp 的MVA技術, 幫samsung打開了新局
不然除了IPS為主的廠商, 其他都是MVA為主, 都要付MVA專利費用給sharp的
以效果來看
PVA甚至可能比MVA 來的好 (當然sharp 也持續改善MVA)
MVA 是用"突起"來讓液晶傾倒以達廣視角的作用, 但"突起"就是漏光的來源
PVA 使用patterned ITO, 甚至有較高的開口率
現在在小尺寸面板朝廣視角方面發展, 因為解析度高
有慢慢地朝patterned ITO 方向走的趨勢, (因為突起需要遮光, 所以損失開口率)
所以samsung的面板不見得不好
samsung在面板產業, 是個有實力可敬的對手

以上
單就個人所知來看
沒有品牌跟國籍情節
給各位參考

PS: 最近才買了sharp 37 BD5T, 雖然有兩顆亮點但還算滿意
不過, 早知就再撐一會, 120Hz, 10bit, 廣色域背光, 真是叫人流口水啊~~~



sinbada wrote:
潛水很久
終於忍不住發表一下看法
因為沒看過sony 的新機
所以先不管sony的品牌或品質如何
先針對規格來討論
...(恕刪)



1.殘影
你的看法我很贊同
我最不能接受液晶的地方
就在於殘影
即使目前廠商號稱X毫秒
對於我來說還是毫無意義的
因為你會很明顯的發現
前一秒清晰無比的畫面.....液晶的強項
下一秒變的模糊不已
這一點我相當的困擾
如果連續動態畫面的時間很久時
我的眼睛就會變的異常疲勞
解析度越高
殘影的現象越明顯

2.10bit色階
記得我的電腦系統剛從特麗霓虹CRT映像管換成SHARP LCD時
我有一陣子根本無法釋懷
我那成千上萬的美女圖的膚色怎會變的如此不堪
後來LCD電視風行後
我又發現每個新聞主播怎麼都變成宋七力了
否則怎麼每個人的額頭都發亮了
額頭和臉頰的對比如此之大
雖然還沒見過10bit色階的實際表現
不過我還是熱切期盼10bit色階能夠還我漂亮的媚妹

基於目前這兩點
我想D系統已是我鎖定的目標
剩下的就只是價錢而已

rick_xbox wrote:
所以台灣的消費者如果想買日系品牌的薄型電視
大概只有SONY、Panasonic、SHARP、Pioneer這四家


還有JVC~
HITACHI也還過得去~~這兩牌在台灣就是冷門了一點
尋找陳氏登瀛派子孫~ 版上網兄如有登瀛派宗親請PM給我
sinbada wrote:
針對以上, SONY即將推出的D系列, 規格上來看, 看來是很符合研發人員(至少我自己)的胃口的, CP值也不錯, 畫質應該不會輸CRT了, 我相信搭配full HD一定是下一波主打, 而且絕對會很貴.


還是一句話.除了尺寸跟解析度.LCD TV想要打敗之前寬螢幕的CRT HDTV~等LED背光的LCD上市再來說吧.光那
個不夠黑的問題.LCD就有的搞了.
尋找陳氏登瀛派子孫~ 版上網兄如有登瀛派宗親請PM給我
餃子 wrote:
還有JVC~
HITACHI也還過得去~~這兩牌在台灣就是冷門了一點

嗯 .....

JVC 32 676 沒有更新機種很久了

JVC 可能短期內不會引進 805 系列吧 ( LT-37LH805 )

Hitachi 也可能短期內不會引進 iVDR 系列吧 ( L37-XR01 )

Toshiba REGZA 是有小小的消息,但友站 myav 也有網兄說 42" 以上才是日本原裝

Sharp 則很有可能永遠不會進口 37" 1920 x 1080 ( 從 LC-37GE2 ~ LC-37GX3W / 4W )

.....
要在台灣看日本原裝公司貨的 37" 1920 x1080 LCD TV,日子好像遙遙無期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SHARX ---> 過季商品,RX公司貨在哪??
PanaXXXXX --> 台製,台灣特有規格,日本最頂級規格薄型電視不曾出現在台灣,別說PZ700了,PZ600有嗎?
JVX ---> 過季商品,805台灣公司貨何時有?

買日系薄型電視在台灣不二選擇Sony跟Pioneer
公司貨06/07這兩年新商品日本與台灣兩地幾乎同步

Sony跟Pioneer最高階機種也是日 台兩地皆有




Nicky2906 wrote:
...(恕刪)...

小弟記得最清楚的是

Hitachi 9000 液晶在日本上架 v.s. 在台灣 9800 上架相差 8 個月

不過 Hitachi ( 1 ) 含硬碟 ( 2 ) LCD TV & PDP TV 的"小尺寸",兩種都沒來台灣賣

( 小尺寸:PDP TV 是 37",LCD TV 是 26、23、20 )

- - - - -

台灣 Sony 沒有 40V2500 公司貨,也是憾事一件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