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Mini LED背光 被視為LCD TV可以與OLED TV對抗的新技術

個人覺得雙層液晶也許會起來,透過第二片黑白層做為精準控光的背光機制,會比發高熱的mini LED背光來得有實效。
pqaf wrote:
既然在那麼小的螢幕,可以塞下 微米 級的LED顆粒, 那電視的PPI 遠大於 apple watch,
TV上 uLED顆粒大上許多,TV理當比 watch 更容易實現 uLED 商品化吧?.

小螢幕+低解析度=好量產

Apple Watch Series 5 最大的螢幕解析度也才 368 x 448

總共只需要 368 x 448 x 3 = 494,592 個 uLED

不到50萬個,而TV目前都1080P起跳

1920 x 1080 x 3 = 6,220,800 個 uLED

總數量來到12倍之譜,量產難度可以說是幾何級數增長
pqaf wrote:
以前LED 是種植在...(恕刪)


Mini LED用在家用電視上最大的問題就是熱量,耗電量也居高,很難達到家用省電的通用法則,倒是商用機型比較有機會推廣。
SKAP wrote:
小螢幕+低解析度=好量產
但是 消費者使用 55吋以上大螢幕時,眼睛離螢幕較遠, PPI 要求不須像 手持或穿戴裝置需高達 250以上,

在 4K 55吋以上大螢幕上,PPI 只達 80,就能被多數消費者接受,

較低的PPI, 代表 LED晶粒 pitch 距離 較大 , 晶粒也較大顆,生產難度和成本大幅降低.

藉由 12吋 80 PPI 的模組, 可以無縫拼接出各種比例和尺寸的大型顯示器,

友達 2年前的技術已經可製造 169PPI 的模組樣品 ,經過 2年的技術和設備調整更新, 我猜 現階段要量產 80 PPI 的 12吋模組,應該有機會.
pqaf wrote:
在OLED市場被壟斷(恕刪)

2030之前都還是OLED稱霸,不用想太多了。
這種新聞是給股票投資人看的,MiniLED電視真正要達到普羅大眾都能接受的售價,還需要好幾年。
何況號稱新技術,卻只能”對抗”而不是超越....感覺有點搞笑。
starsning01 wrote:
2030之前都還是OLED...(恕刪)


2030.. 我突然想起前幾天的一個時間說是2023來著

哪個是真的?不知道。



各方爭奪 業界看好Micro LED未來前景 預估2-3年可成功量產
鉅亨網新聞中心2019/12/26 15:30

Micro LEDOLED晶電利亞德三星

繼三星 (005930-KR) 上週傳出將於 2020 年大量投資 Micro LED 之後,週三 (25 日) 下午,台灣晶電 (2448-TW) 集團 (元豐新科技)、利亞德集團與無錫市梁溪區,也已簽署三方合作協議,預計初期投入人民幣 10 億元,建設 Mini LED 和 Micro LED 專案生產基地。

除此之外,自 2018 年 10 月開始,蘋果 (AAPL-US) 也已多次發表及取得 Micro LED 相關專利,期待發揮其節能、高解析度等特點,打造 Mac、MacBooks 與電視等新產品所需螢幕。
Micro LED 較 OLED 更具優點

Micro LED 與 OLED 同樣為自發光的螢幕,擁有輕薄、色彩表現出色等特點。與 OLED 使用有機材料不同,Micro LED 在發光部分中使用了無機的氮化鎵 (GaN) 材料,可以提供更高的亮度、更快的響應速度,以及更佳的對比度、色彩飽和度,而廣受關注。
micro LED micro LED

此外,由於採用無機材料,Micro LED 不會出現 OLED 壽命只有幾年的問題,在功耗上,可以比 LCD 低 90%,比 OLED 低 50%。

但基於技術上的要求,增加了大量生產的難度。Micro LED 組件小於 100 微米,並要將數百萬個微小的 LED 組件,傳輸和黏貼成一整塊面板,放置精度要求在 ±1.5μm 之間。要將其縮小到智慧手機的尺寸上困難重重,相對來說,由於電視本身的尺寸更大,相對更容易製作。

三星已經連續兩年在 CES 展會上展示了大尺寸 Micro LED 電視牆,索尼過去也開發過電視牆 CLEDIS。
三星、晶電均計畫投入

根據報導,三星雖然看好前景,但仍打算在明年上半年進一步評估,以確定生產規模,三星主要將先評估需求和競爭等因素。

相較之下,晶電集團與利亞德集團的合資公司,目標已大致訂定。接下來建設的專案生產基地,計劃於 2019 年 12 月底啟動實施,2020 年正式投產,2023 年達產,完成在大陸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等整條產業鏈,估未來年銷售額至人民幣 50 億元。

晶電今公告表示,目前正與利亞德集團洽談合資方案,雙方擬成立合資公司,並視營運需求分階段投資,目前所簽訂的投資協議,仍需待相關法定程序完成後,才會進行正式投資,投資金額若達公告之標準,將依規定進行相關公告。
(新聞)

集邦諮詢研究副理李志豪表示,Mini LED自從2017年下半年成為市場焦點以來,從技術浮現 到進入 商業化 經歷約兩年的發展,相比過去的顯示技術演進過程來說算是非常有效率。

由於Mini LED依然是在LCD的架構之下,等於將可進行直下式區域調光的背光規格推升到極致,是現有技術的一次重要升級。隨著TCL今年第四季率先在北美推出65寸和75寸搭載Mini LED背光的電視後,消費者在高端電視上也多了一個新的選擇。


65吋UHD 4K電視在不同技術的成本表現上,高階的側入式背光顯示器模組生產成本約在350美元

而採用被動式驅動的Mini LED背光的顯示器模組( LED使用顆數約16,000顆)則約在650~690美元之間;

至於海信今年所發表的疊屏電視(Dual Cell)估其顯示器模組的成本約在630美元左右。

今年量產的Mini LED背光電視產品多半採用 被動式驅動(PM),但因為LED驅動IC的用量會隨著背光分區數的提升而同步增加,除了需要用比較大的驅動板,生產成本也會提高。


反之,採用主動式驅動(AM)Mini LED背光的顯示器,在分區數越多的情況下越能顯現其優勢,包括成本具競爭力外,規格也能做到媲美OLED的水平,因此像是群創、友達、京東方以及華星光電等面板廠積極開發的主動式驅動產品,有望成為推升Mini LED背光在高端電視市佔的關鍵。

TrendForce旗下WitsView的「新型顯示技術成本分析報告」指出,65吋4K電視若採用Mini LED背光,整個顯示器模組的生產成本預估較2018年下降約5~10%,對於Mini LED推廣將有所助益。

(新聞)

三星集團 預計在 2021 年推出多款不同尺寸的 Mini LED 背光電視,總數量可能將高達 300 萬台,也找上台灣與中國各家 LED 廠來支援。

根據科技新報取得的消息,三星為了應付如此龐大的晶片需求,找上了包括晶電、隆達、三安、華燦等各個台灣及中國的 LED 晶片廠商,提出所需規格及預估用量,意圖透過集結各方的 Mini LED 產能,在 2021 年打造出搭配 QD 量子點方案的 Mini LED 背光電視,搶下中大尺寸顯示市場先機。目前已傳出各家廠商將在 9 月提供樣本。

以 TrendForce 旗下光電研究處以往的推算,一台 65 吋的 8K Mini LED 背光電視,約使用超過 12,000 顆 Mini LED;85 吋則需要超過 20,000 顆晶片。而三星計劃在明年推出的 Mini LED 背光電視產品,出貨量可能達到 300 萬台,使用的晶片數量也將衝破 300 億顆。

除了 Mini LED 晶片需求外,若要依照計劃在明年推出 Mini LED 背光電視,三星也必須克服打件良率的問題。目前傳出的採用方案是以 Chip on Board(COB)型態搭配被動式驅動。預計將會帶動驅動 IC 以及 PCB 背板的需求用量,而三星也陸續與台灣、中國供應商洽談零組件的採購事宜。
LG 官網, LSAB009 163吋 MICRO LED (Coming Soon)

LG LSAB009机身尺寸为163英寸,其采用0.9 mm 像素间距 (163” @ 4K Screen),由多个640x360的显示模块無缝拼接而成,峰值亮度为1200nits,峰值对比度为100000:1


這台可能要賣幾百萬台幣吧.
雖然號稱 micro LED TV ,但其實只有 mini LED 4K 解析度, 近距離應該可以看到明顯顆粒.,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