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討論電視,很多人第一句都會問:亮度最高多少、分區多少? 覺得數字越大就一定比較厲害。不過真的去看過幾款實機之後就會知道,其實光看硬體規格的數字並不能完全代表實際表現。比如亮度高但控制不好,看起來會很刺眼,黑的地方細節反而被吃掉,長時間看下來眼睛也容易疲勞。
覺得就跟車很像,有些車看起來馬力數據很漂亮,但底盤或變速箱沒調好,開起來一點也不順。或者動力很大可是煞車很陽春,其實也發揮不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我自己買BRAVIA 7,雖然在官網中沒有特別強調這款的分區控光數目,但看過這台畫面的人應該會理解為什麼會選它。Sony的色彩管理、畫面自然感、晶片演算能力等,都是沒有辦法用數字量化的,還有一點很常被忽略的,就是聲音
雖然有些人會覺得內建揚聲器不太重要,反正可以外接音響,但其實還是有影響的。像我用的這台,在搭配同品牌的 Soundbar 時,電視的喇叭可以作為中置揚聲器一起出聲,讓聲音的定位更清楚、聽起來也比較自然和有層次。再加上晶片處理器本身對聲音處理也有影響,而這些差異不是看規格就能感覺出來,真的要自己實際聽過才會知道
所以啊,真的不是分區越多就一定越好,除了像亮度和色彩調配要拿捏平衡之外,聲音表現和操作介面也都很重要,這些其實在規格上不容易看出來。
最後還是那句話,規格當然是指標之一,但如果是要買中階以上的電視,建議一定要實際看、實際聽過,這樣才不會買回家後才發現跟想像的落差很大。
我同事本來要挑77S90F,我說串流訊源也比較一下吧,兩台訊源都切到Youtube再加入我的Netflix帳號找了幾段高亮度,速度快的1080P及4K影片給他參考,S90F畫質同樣是夠黑,對比強,整體影像明顯比XR70立體,但物體細節及大面積亮度卻不及XR70,S90F不時可以看到背景中類馬賽克的塊狀擾動,最後我同事決定改買價位超過10萬又非OLED的XR90。

個人以為mini LED與OLED很大部分取決看的環境,習慣看那一類的東西,自己眼力如何等因素都會影響體驗。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