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RBG編碼及CIE色度之間的對應規則。
至今,我們看到的顯示器或是數位相機仍然以此規格為參考標準。
到底為什麼我們需要色彩標準?
回憶當年我們像個熱鍋上的螞蟻準備結婚。
一系列結婚的流程當中。有一個重要的環結,拍婚紗照。
婚紗照除了花錢以外,最麻煩的地方就是在在婚禮公司挑東撿西,希望能選出一張最美最帥氣的照片。
有想過嗎?或是已經發身在你身上,沖洗成冊後突然發現,相片中婚紗的顏色看起來不太一樣?怎麼老公原本的健康的小麥色變成蠟黃臉?這時攝影師却告訴你,是你們自已看著畫面選的。
這中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是情愛的糾葛; 命運的糾纏, 金錢的誘惑; 還是利益的衝突.
都不是
問題出在婚禮公司的顯示器與攝影師的電腦色調不同步。
所以,在商業用途上標準色彩非常的重要。
十幾年前曾從事過房地產廣告的工作,那時的工作重點之一!打廣告。
每一個建案我們都會找一間美術設計公司,一起討論LOGO、廣告風格、文案、版面色調等等相關的事宜。定稿之後的動作,會請配合的印刷廠或是大圖輸出或是帆布輸出的公司打樣。
剛開始不太懂為什麼要打樣?後來慢慢明白,打樣的目地是確保正式輸出後的DM、帆布廣告或是大型印刷品的色彩與看到的電子檔能一致。
如果色調的差異非常明顯,明明建案外觀色調是富有文藝氣息的巴洛克風格,色彩大氣輝煌,正式輸出後却變成色調冷硬的現代工業風色調。我想除非開案即完銷。業主肯定氣到跳腳。
所以標準色彩是確保在不同的設備環境中,呈現出來的色彩一致。套用在我們熟悉的投影機設備同理。我們希望在家中看到的色調與電影院(標準校正)中的色調一致。
或是當發燒友們在討論一部電影的色彩風格時!如果發覺怎麼大家看到的跟我不一樣?這時我們要思考的不是別人的眼睛有問題,而是顯示器的色彩是不是特立獨行。我們總不希望你看到的蝙蝠俠是「黑暗騎士」,而我看到的却是「灰暗騎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