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都會小資族、年輕朋友來說,要在有限預算、相對較小的空間裡享受視聽娛樂,勢必會往入門機種去做挑選,如果同時又要兼顧畫質與功能,那麼本文要介紹的「LG OLED A3 4K AI 語音物聯網智慧電視」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該機搭載 4K Ultra HD (3840 x 2160) 解析度的 OLED 面板,像素自發光的特性可帶來極高的對比與細膩色彩,而透過 α7 第六代 AI 4K 影音處理晶片則能實現 AI 影像升頻、AI 影像 Pro 與 AI 動態色彩調節,影像模式則有包含個人化設定在內的 10 種,另外它亦支援 Dolby Vision、Dolby Atmos 以及 HDR10、HLG 等規格。
LG OLED A3 具備 3 組 HDMI 2.0 端子,在呈現最高 4K 60Hz 的遊戲畫面之餘,也具備遊戲儀表板、ALLM 與 HGiG 模式以優化視覺表現,該機除內建 Netflix、Disney+ 等主流影音串流程式外,還配置了兩組 RF 輸入埠以觀看第四台有線電視,音效方面則採 20W 雙聲道揚聲器,透過 AI 音效 Pro 功能可模擬出 5.1.2 聲道的環繞音效。作業系統運行的是 LG 自家的 webOS 23,其整合了遠端辦公、IoT 智慧家居中樞、多重檢視,以及語音助理等便利功能,更藉由 AI 智慧運算提供個人化推薦。
▌外觀介紹 ▌

本文主角 LG OLED A3 為 2023 年 LG OLED 電視的入門款 (A 系列代表入門定位),其搭載 OLED 4K 面板,未如高階的 C3、G3 採用最新的 OLED evo 面板,亮度提升幅度相對比較有限,更新率也只有 60Hz。是說傳統背光 LCD/LED 電視讓光線通過濾鏡來顯示顏色,較容易因為干擾而導致失真,而 LG OLED 電視則採用 OLED 自發光面板,其「自體發光像素」能在沒有背光的情況下自動開關,控光精準之餘也能確保豐富色彩及對比度
而這次體驗的 LG OLED A3 為 55 吋機型(型號 OLED55A3PSA),另有 65 吋的選擇,電視尺寸含底座則是 1228 x 772 x 235mm。- 電視背面

- 腳架

- 散熱孔

- 實體操作按鍵

- 螢幕厚度

- I/O 埠(一)

- I/O 埠(二)

- 遙控器(一)

- 遙控器(二)

▌webOS 作業系統 ▌
- webOS 23(一)

- webOS 23(二)

- 訊號切換

- 居家中心

- 房間至房間分享

- 連接行動裝置

- 語音搜尋

- 建議動作

- 搜尋結果(一)

- 搜尋結果(二)

這邊也放上一段 LG OLED A3 語音操作的影片供各位參考。
- 音樂

- 賽事提醒

- 遊戲

- 居家辦公室

- 連接至電腦

- 連線

- 遠端辦公

- 家庭設定

- 限制時間設定

- 限制通知

- 密碼解鎖

- 音量限制

- 螢幕時間報告(使用時間)

- 螢幕時間報告(應用程式)

- 護眼模式

至於護眼模式則經過了德國萊茵 TUV 認證、美國 UL 認證,能有效降低面板藍光並防止閃爍,以達到最佳的護眼效果。- 設定選單

- 睡眠關機

- 搜尋

- 推薦

- 節目導覽

- 頻道

- 電視預約列表

- 錄影內容

webOS 23 首頁左側四個符號分別為個人檔案、通知、設定、搜尋,其中圖示為放大鏡的「搜尋」主要針對電視內建串流服務(需連網)、依照不同內容劃分為 6 大種類,這邊就請各位直接看圖了。另外,如果各位有接 RF 輸入觀看 MOD 或第四台的話,按下遙控器的 GUIDE 鍵則會跳出節目導覽、頻道、電視預約列表、錄影內容的選項。
- 多重檢視

- 選項

- 變更檢視類型

- 並列

- 子母畫面

須透過游標點擊喇叭圖示來決定哪邊發聲,點擊漢堡 aka 三點選單則可變更內容、在全螢幕下控制,或是結束當前的畫面,此時另一邊的內容就會轉為全螢幕。- 美工圖庫(一)

- 美工圖庫(二)

- 一般設定(一)

- 一般設定(二)

- 節能步驟

- OLED 保養

- 保養影像設定

- 裝置自我保養

- OLED 面板保養

- 像素清理

- 調整標誌亮度

- 像素清理通知

▌影像設定 ▌
- 影像進階設定

- 個人化影像

- 清晰

- 標準

- Eco

- 劇院

- 運動

- FILMMAKER MODE

- ISF 專家

FILMMAKER MODE (製作人模式)在暗部呈現會比劇院模式再暗許多,適合注重觀影氛圍的使用者;至於 ISF 專家模式,「ISF」是美國影像標準協會的簡稱,其會針對明亮空間、黑暗空間提供兩種色溫較暖的設定檔,亦十分適合影劇內容。順帶一提,本文的測試如果沒有特別提及,基本上都是用標準模式來進行示意。
- 個人化影像精靈

- 選擇偏好(一)

- 選擇偏好(二)

- 選擇偏好(三)

- 分析完成

- 4K 照片(一)

- 4K 照片(二)

- 4K 照片(三)

- 4K 照片(四)

- 4K 照片(五)

- 4K 照片(六)

- 4K 照片(七)

- 4K 照片(八)

- 媒體播放器(一)

- 媒體播放器(二)

▌影像展演 ▌
- Dolby Vision 個人化影像

- Dolby Vision 清晰

- Dolby Vision 標準

- Dolby Vision 劇院首頁

- Dolby Vision 劇院

- Dolby Vision 遊戲最佳化

- 《紳士追殺令》(一)

- 《紳士追殺令》(二)

- 《紳士追殺令》(三)

- 《紳士追殺令》(四)

- 《鬼影特攻:以暴制暴》(一)

- 《鬼影特攻:以暴制暴》(二)

- 《鬼影特攻:以暴制暴》(三)

- 《鬼影特攻:以暴制暴》(四)

- 《野生動物寶寶》(一)

- 《野生動物寶寶》(二)

- 《野生動物寶寶》(三)

- 《野生動物寶寶》(四)

- 《主廚的餐桌》(一)

- 《主廚的餐桌》(二)

- 《主廚的餐桌》(三)

- 《主廚的餐桌》(四)

- 清晰度設定(一)

- 清晰度設定(二)

- TruMotion

- 防抖動設定

因此還是建議各位啟用「自然」模式以取得最佳的動作效果。- 雜訊抑制

- 雜訊抑制(關)

- 雜訊抑制(開)

- YouTube 4K 影片(一)

- YouTube 4K 影片(二)

- YouTube 4K 影片(三)

- YouTube 4K 影片(四)

- YouTube 4K 影片(五)

- YouTube 4K 影片(六)

- YouTube 4K 影片(七)

- YouTube 4K 影片(八)

- YouTube 4K 影片(九)

- YouTube 4K 影片(十)

- YouTube 4K 影片(十一)

- YouTube 4K 影片(十二)

實際播放 YouTube 上的 4K HDR 影片,右上角便會出現「HDR」的點燈圖示(參考圖組第一張),代表辨識到高動態範圍內容,在標準模式之下,東京夜間散步的影片色彩生動鮮明、對比度佳,如果覺得畫面深色區域偏暗,則可手動調整 OLED 像素亮度來獲得改善。而在 TWICE 的《One Spark》MV 中,我則是以「清晰」模式來播放,LG OLED A3 展現不錯的畫面細節與飽和度,發色亦十分討喜。- 運動模式

- ISF 專家模式(明亮空間)

- ISF 專家模式(黑暗空間)

- NBA

- Champions League

▌遊戲體驗 ▌
- Xbox Series X 遊戲情境

- 自動切換

- 僅支援 4K 60Hz

主打平價的 LG OLED A3 由於採用 HDMI 2.0 端子,最高僅支援到 4K 60fps 的畫面表現,另外它也缺少了 VRR (可變更新率)和常見於高階機種的防撕裂功能,簡單來說就是玩起遊戲流暢度會有差啦!這台 4K 電視亦具備遊戲儀表板、HGiG 等功能,HGiG 即 HDR Gaming Interest Group 規範聯盟的縮寫,它將按照遊戲開發者意圖設定螢幕顏色和氛圍,說是色調優化會比較好理解一些。另外,LG OLED A3 亦支援 CEC (消費電子控制)功能,只要遊戲主機有接上電視、電源,以遙控器打開電視後就會自動啟用,話說進入 Xbox Series X 畫面右上角會出現 Dolby Vision,而 PS5 則是 HDR 的點燈圖示,這是因為後者沒有取得杜比授權的關係...
- 標準模式

- FPS 模式

- RPG 模式

- RTS 模式

- 運動模式

- 遊戲最佳化

- 影像設定(一)

- 影像設定(二)

- 減少藍光(等級1)

- 減少藍光(等級2)

- 進階影像設定

- 杜比-個人化影像

- 杜比-清晰

- 杜比-標準

- 杜比-劇院首頁

- 杜比-劇院

- 杜比-遊戲最佳化

- 昏暗室內模式(關)

- 昏暗室內模式(等級1)

- 昏暗室內模式(等級2)

- 黑色穩定器

至於黑色穩定器在畫面較暗的遊戲(上圖四為《星空》)中就可以稍微拉高一點,玩起來對眼睛也比較友善~- 《電馭叛客2077》(一)

- 《電馭叛客2077》(二)

- 《電馭叛客2077》(三)

- 《電馭叛客2077》(四)

- 《極限競速:地平線5》(一)

- 《極限競速:地平線5》(二)

- 《極限競速:地平線5》(三)

- 《極限競速:地平線5》(四)

- 遊戲聲音設定

- 音效輸出

- 等化器啟用

- 等化器自訂

- 音效輸出

- 揚聲器搭配


▌音效與心得總結 ▌
- Dolby Atmos 開關

- 進階聲音設定

- 數位電視音效設定

- 等化器

- 安裝類型


LG OLED A3 電視搭載向下發聲的 2.0 聲道 20W 揚聲器,透過「AI 音效 Pro」功能能夠模擬出 5.1.2 聲道的環繞音效,小編也以南韓女團 TWICE 的新曲《One Spark》簡單試聽了一下 LG OLED A3 的聲音表現,「標準」模式下對話基本清晰、三頻均衡,且稍能感受到左右側的環繞感,但天空聲道的模擬效果就比較不盡人意了,低頻力度稍欠,感覺需要重低音揚聲器來補強量感,不過調至「劇院」模式就能感受到量感與環繞感提升。
而「清澈人聲 Pro」我自己覺得在這首歌上並沒有太明顯的作用,或許是拿來聆聽新聞之用?「運動」模式藉由放大空間帶來臨場感,「音樂」模式則會增強人聲的表現,但就這首動感十足的曲子來說,還是劇院模式有最好的發揮,至於「遊戲最佳化」雖然強化了空間與環繞感,但有點像在空蕩蕩的體育館裡,若是玩主機遊戲,我還是傾向交給 Dolby Atmos 或 AI 遊戲聲音來決定。
由於音樂 MV 直接使用會有版權問題,這邊便以《極限競速:地平線5》的 BGM 來做示意,各位可以搭配影片聽聽看,順帶一提,Dolby Atmos 杜比全景聲建議能開則開,若未啟用則會相對扁平,啟用後聲音聽來會更加飽滿立體~

最後就來為 LG OLED A3 系列做個總結吧!這台 4K AI 語音物聯網智慧電視訴求在相對親民的價位提供 OLED 面板的優勢,以及語音助理、IoT 物聯網控制的便利性,甚至還能透過 RF 端子觀看有線電視(最近小編測試的電視都無此配置,畢竟串流當道...),實際體驗下來,畫面的對比度與黑色表現比起同為入門定位的 LED 電視來得優秀,在 AI 技術加持、杜比及 HDR 最佳化調校之下確實展現了不錯的色調氛圍,即便低光源下觀賞也沒有光暈出現,就是面板亮度較難抵禦反射了...
遊戲性能受 HDMI 2.0 限制,僅能輸出 4K 60fps 畫面,在沒有 VRR 的情況下無法發揮出 Xbox Series X 和 PS5 的完整能耐,若對幀率沒有追求,它倒是有近乎即時的反應時間以及低輸入延遲;而 webOS 23 作業系統採用直覺易上手的風格,無論是遠端辦公、智慧家居或影音串流應用都能快速存取,功能較 Google TV 來得豐富,當然也不能遺漏掉超級好用的「智慧滑鼠遙控器」啦!
定位入門的 55 吋 LG OLED A3 智慧電視參考 LG 官網售價,以同尺寸來講雖然不是最便宜,但它有著勝出同級 LED 液晶電視的畫面表現、完善的智慧家居生態系等優勢,再加上 LG OLED 電視多年來建立的好口碑,期望能夠成為年輕人入手的第一台 OLED 電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