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看到C1有48吋就有衝動想把房間的電腦螢幕換成OLED的顯示器看看
比起大尺寸LED我覺得OLED反應速度才夠快,當電腦螢幕比較沒問題
而且顏色也漂亮很多,不然LED電腦螢幕的分區都蠻悲劇的
而且這樣PS5也可以放在書房,不用跟家人搶電視,可以專心破關XD
但C1雖然玩遊戲表現不錯,不過當時看不少評測都有提到
這台看電影的膚色偏冷跟白色過曝問題,就覺得不夠全面,決定繼續觀望
後來LG出了C2,而且今年Sony也加入戰局出了48吋小尺寸的旗艦OLED
A90K規格上比起C2我個人覺得Sony晶片比較強,有認知的功能
且一樣都支援4K 120hz跟VRR、ALLM等功能,接PS5跟電腦都沒問題
是目前小尺寸OLED顯示器裡面我覺得最想入手的
只不過有點擔心尺寸問題
48吋的話打電動用手把會把座位退遠一點倒還好
但是用電腦處理文書和玩PC遊戲用滑鼠鍵盤就會離螢幕比較近
不知道有沒有人能分享一下如果書桌深度約68cm,放48吋A90K夠嗎?
如果不夠的話會建議要換多深的呢?謝謝各位
magiQ _ Q wrote:
去年看到C1有48吋...(恕刪)
48a90k $64900
48c2 LG會員限定價 NT$69483
42c2 LG會員限定價 NT$58702
華碩 PG42UQ $39888
華碩 PG48UQ $42888
有DP1.4x1 138Hz G-SYNC
+ HDMI 2.1x2 120Hz VRR ALLM
+ 2.0x2
42”48” HeatSink 首發機種
4K、OLED、138Hz(超頻)、0.1 毫秒 (GTG)、兼容 G-SYNC®、防眩光微紋理塗層、定制散熱片、均勻亮度、98% DCI-P3 , 真正的 10 位, HDMI® 2.1, DisplayPort™ 1.4
4K (3840 x 2160) OLED 遊戲顯示器,具有 138Hz(超頻)刷新率,專為沈浸式遊戲而設計
具有極致黑色、高感知亮度和 0.1 毫秒的超快響應時間,具有 98% DCI-P3 色域和 Delta E <2 色差,可實現驚人的 HDR 性能
定制散熱器可將溫度降低多達 8%,以獲得更好的長期 OLED 性能
遊戲玩家友好的可選均勻亮度設置,可實現均勻的亮度級別
防眩光微紋理塗層可減少反射以獲得準確的色彩和更好的觀看體驗
廣泛的連接選項,包括帶顯示流壓縮 (DSC) 的 DisplayPort™ 1.4、HDMI® 2.1、USB 集線器和顯示器頂部的三腳架插座
XD~app 又不知改了什麼
內坎影片沒法看

magiQ _ Q wrote:
之後如果有入手一定會...(恕刪)
顏色精準 色彩細膩 畫面流暢
顏色精準,除了Pana超一線之外的一線品牌都是同一個水平的,甚至面對華碩技嘉這些賣筆電的都拉不開多少差距
畫面流暢,頂天了就是FreeSync有運作,最壞的可能性是說這句話的人開了插幀自己不知道,天天看著那些爛幀覺得爽。
最離譜的就是這個色彩細膩,抱歉我沒聽懂甚麼叫色彩細膩,希望有銷售員能跟我解釋。
聽久了就知道那些形容詞根本沒有意義,對比對象是入門級產品,而不是友商的同級產品。
為什麼我強推42吋的產品
如果42吋還嫌大代表48吋根本吃不下,如果42吋太小你坐近一點問題就解決了。
當然還有其他理由,以後有空在補充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