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所看的4K電影、4K圖片都是真正的4K嗎?關於真假4K,一直以來是廠商與用戶普遍關注的話題。我們知道4K指的是3840x2160或4096x2160的分辨率,寬度達不到3840不能稱為4K,高度達不到2160也不能稱為4K。

雖然4K只規定了屏幕的清晰度,但如果電視機只具備3840×2160分辨率的屏幕顯然是不夠的。為了保證真正的4K超高清視覺享受,屏幕上顯示的視頻內容也必須達到超高清的級別才行。
市場上假4K多為三種:
一是只配備了4K屏幕,內置的芯片卻不具備4K視頻播放能力,它只能把1080p圖像撐大在4K屏幕上顯示。或者解碼的格式不齊全,在1080p時代,H.264視頻編碼格式是主流,但進入4K時代之後,H.265才是專為4K而生的編碼格式,被公認為是4K時代最佳的編碼格式。同樣畫質的視頻用H.265編碼生成的視頻文件要比H.264小一半。由於消費者越來越精明,這種毫無良心的偽4K電視已經很少了。
另一種是具備了內置的4K解碼芯片,但視頻接口不達標。HDMI 1.4支持3840×2160p@24Hz/25Hz/30Hz或 4096×2160p@24Hz的視頻播放,而視頻的幀率提高HDMI 1.4也毫無辦法,所以最好能配備HDMI 2.0接口。對於不是很懂行的消費者來說,這種殘疾4K電視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此外則是在屏幕上做了手腳,降低4K面板的顯示規格畢竟在參數上實在太難看,於是RGBW面板出現了。這類屏幕利用相鄰像素共用子像素的方式降低成本,整個屏幕總共只有600多萬像素,而真正的4K屏幕應該有820多萬像素。
簡單幾招識別山寨4K:
目前有一種被行業內廣泛斥為假4K屏的液晶屏,這種屏幕採用RGBW技術。彩電顯示的像素由紅(R),綠(G),藍(B)三種子像素組成,另一種技術RGBW則在RGB上添加了W,即白色。但RGBW並非RGB的“升級”,而是在減少RGB像素的同時,大幅提升彩電顯示的亮度。實際像素只能達到4K分辨率的3/4,總共只有622萬像素。在選購電視時,消費者要注意產品介紹中是否有“RGBW”的字樣,如果有,就可以確定是山寨4K。

幀頻是30Hz還是60Hz也是一個關鍵。HDMI接口在上文已經提到,HDMI 1.4標準最大幀頻為30 Hz ,而HD MI 2.0的這一參數最大是60Hz。60幀的參數比30幀高一倍,畫質和細節更好,幀數越高,畫面越流暢,而且在快速移動視角時,60幀的殘影遠小於30幀,數值越高,畫面越接近人眼觀察到的真實世界。
而4K畫面60Hz實現的難點在於數據量大,帶寬較高。相比於常見的1080P 60Hz的點頻是148MHz,4K 60Hz的點頻則達到了594MHz,這對於信號的傳輸和處理要求更加苛刻。

對於4K來說,YUV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參數,三個字母分別代表了亮度信號及U、V兩種色差信號。首先4:4:4,代表了YUV這三個信號採樣存儲方式,除了4:4:4,常見的還有4:2:2、4:2:0、4:1:1三種採樣格式。簡單來說4:4:4的信號是無損的,信息更加豐富,畫面色彩更好,但是對存儲空間及傳輸帶寬要求非常高。其他三種方式是為了節約帶寬和存儲空間,對色彩進行了壓縮。而我們常見的4K多大都是4:2:2。
直接用4K視頻來檢驗也是一種直觀的方法。賣場促銷員在演示4K電視畫面時,總是挑選最突出自家優勢的顯示源。所以去賣場選購的時候,可以自備4K片源到賣場播放。如果用4K電視玩大型遊戲,其人物的臉會棱角分明、幾何圖案邊緣清晰,而其他電視則會模糊失真。如果賣場接入了有線電視直播節目,則可以用4K電視播放,以判斷現有電視節目的表現能力,通過電視直播節目,能直觀比較不同產品的畫質高低。

yt下載4k片源測試就知道真假 去4k電視測試不能順利播放 卡頓 那就是假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