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研究過人類視覺及視神經的構造,
及人腦超高極的神經智慧,
就會知道 人類其實不算是 最頂極的視覺動物 ,
很多時候會視覺疲乏或是出現視覺盲點,
而且有許多部份是靠人腦來增強視覺感受,
也就是所謂的腦補,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時候我們在看高畫質或3D影片時,
一開始很驚豔但沒多久就無感了,
現今的高階螢幕其實要兩台放在一起(在觀賞距離),
一般人才能比較出明顯差異,
不然看得再久了也感受不出差異,
之前曾花了十幾萬買高階LG電視,
最近只花了不到兩萬買小米電視看,
感覺看久了感覺沒啥很大差別,
唯一的差別是新買的時候貴的電視看很高畫質的影片在近距離時感覺高階真的有比較好,
但時在日常使用情境下,
真得感覺不到價差上的優勢(日常看的東西,幾乎沒4k或8k,而且也很少離電視很近看電視),
更重要的是,
如果日後要修要換,
真得不會心疼,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Qeen is King~ wrote:
之前曾花了十幾萬買高階LG電視,
最近只花了不到兩萬買小米電神看,
感覺看久了感覺沒啥很大差別,
唯一的差別是新買的時候貴的電視看很高畫質的影片在近距離時感覺高階真的有比較好,
但時在日常使用情境下,
真得感覺不到價差上的優勢(日常看的東西,幾乎沒4k或8k,而且也很少離電視很近看電視),
更重要的是,如果日後要修要換,真得不會心疼,
樓主大概是木眼,不懂當初為何會花十幾萬買LG高階電視?
去賣場比較一下就可以省錢了吧?
台灣賣的小米電視65吋,是我近兩年看過覺得畫面最差的65吋,
舊款IPS,對比差,反光強,顏色很普通,只有兩年保固,
在小米展間看到這台,都覺得為何小米台灣在幫清庫存?好貨也不進

甚至兩年多前買的海爾用三星面板都比它好,也可能跟我不喜歡低階IPS有關吧,
個人算是重視畫面所以偶而會想用好一點的,已有65吋跟投影機,
之後會買OLED,而親朋好友多半比較不注重,且訊源多半是第四台跟MOD,
所以大概都抓2~4萬買一台適合空間的電視,
親戚最近剛從壞掉的Infocus 60吋(只用四年掛面板),換成國際65LX900W,
他是老人家雖只看第四台但也說畫面變清楚了,滿意的說三萬多沒有白花,
而另有朋友是打game跟常看影片的網飛,Disney+等OTT跟Youtube 不看第四台
這些人會買比較中高階的電視
但樓主貌似沒有這收視方面的需求,可能第四台,用小米就能滿足了吧?

近期經驗是低階款的電視故障率偏高,日韓四大牌各都遇過幾台,
中國廠也一樣,海爾 TCL 飛利浦全都報修過,運氣較好都是三年保固內發生,
有的還三年發生兩次面板故障,
而高階款活得比較久也比較沒常報修,當然這是我的生活圈內小樣本,
買低階雖便宜,但個人覺得或要承擔比較容易故障的情況,修理或換新麻煩一點
然後忍耐個三年,都在看畫質顏色較差的機種(木眼大概就沒差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