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120Hz到底是怎麼回事?

之前的討論...延續吧。

我想提出些疑問-

如圖,一個"A"由左邊移動到右邊,下面3行是3種顯示裝置表示方式。

120Hz到底是怎麼回事?

人類因為視覺暫留的緣故,能分辨的極限大約是在每秒24個frame,
因此電影的24fps對大部分人觀賞來說都沒啥問題。

CRT電視也是如此,因為交錯掃瞄的關係,60Hz=30fps。

時代轉進至LCD電視,開始出現了所謂殘影問題。
因為每個液晶旋轉變色需要時間,所以在畫格與畫格切換時給人有殘影的感覺。
照規格來說,1/60=16.66ms,也就是反應速率在16ms以下的液晶面版應該就不會有殘影問題。
可是市面上一堆號稱X豪秒的實際看仍然會有殘影,也就是規格是豪洨的居多。
現在又祭出了120Hz、180Hz...等,說是能徹底解決液晶殘影,
他們的說法是:不管是X豪秒的面版,只要你是60Hz的顯像,就是只有16.66毫秒顯示。
這個說法到底正不正確?
另外就是,所謂的殘影應該就是在兩張畫格切換的時候發生的,
液晶和電影膠捲投影和CRT電視的差異到底是在哪裡?
人眼對這幾ms的液晶變色過程如果真這麼敏感的話,這樣不是不管240Hz還是多少不是都一樣,
因為液晶要變色還是要時間啊....
2008-06-12 17:0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120Hz 120
shyeh wrote:
之前的討論...延續...(恕刪)

1.就算LCD反應時間再快也是會有殘影~
因為殘影的問題是人眼在看移動物體時眼珠會隨物體移動~
而且會自然地預測物體移動的方向與速度~
從而控制眼珠以接近的速度去追蹤移動物體~這是人類的天性~
但是LCD是屬於HOLD TYPE的顯示器~
在一個FRAME TIME中~畫面是靜止不動的~
必需等到下一個畫面資料更新後畫面中的移動物體才會更新到新的位置~
但是在新的畫面中該移動物體又會停止一個FRAME TIME不動~
可是這期間人的眼珠是以接近等速度在移動~
所以在每一個FRAME TIME中~
人眼在轉動~但是畫面不動~就造成了所謂的BLURR!
(問題不是在於反應速度~是人類的問題...與LCD顯像問題)

2.所謂的120Hz LCD~是指面版本身可以用高達120Hz的頻率來更新畫面~
與60Hz的更新率相比~每一個FRAME的FRAME TIME縮短成原本的1/2~
所以在每一個FRAME TIME中~人眼轉動的角度與對應的距離也就跟著縮短了~
所以理論上可以改善BLUR~但是這是不完全正確的~
因為面版支援120Hz謹代表影像處理線路可以用比較高的頻率去更新畫面資料~
但是若僅是將原本60Hz的資料重複更新兩次畫面~那跟60Hz的結果是一樣的~
重點是影像處理迴路必需比較60Hz的兩個前後畫面~去找出可能的移動物體~
然在在兩張畫面中插入一張新畫面~在這張新畫面中~
移動物體的位置是在兩張畫面中的兩個位置之間~這樣等於創造出一個新的移動物體位置~
使得人眼在轉動過程中會在新畫面出現時同時看到該移動物體在新的位置出現~
這樣才能使120Hz有意義~這個移動物體的判斷與新畫面的創造功能目前好像被稱為ME/MC~
(120hz倍速又分為演算法與插黑法~)

3.國外的廠商使用的是一種叫做MPRT的測試方式~
MPRT(Moving Picture Response Time)~
根據兩項指標共同測試~一個是液晶板本身反應速度~
另一項是畫面張數~共同測出人類實際感受到的反應時間!

LCD面板即使使用了反應時間為0 ms的液晶板~
如果在現有NTSC每秒60張的畫面時~
人類感覺的反應速度仍為13 ms~
反不如採用8 ms液晶板~120張畫面時~
肉眼感覺反應時間只有9~10ms!
兩種情況雖然是數據~但是實際上眼睛卻可以很容易的分辨出來!
(如採用8 ms液晶板~在60張畫面時~反應時間為15 ms)


如果以目前日本評鑑動態處理最佳的LH805~
它是搭載~4.5ms+第二代120hz技術~
挑個小毛病

液晶本身不會變色 受電場影響 只會旋轉角度 改變光軸....
Naricissistic, my god I love it
光之白翼 wrote:
...(恕刪)但是LCD是屬於HOLD TYPE的顯示器~...(恕刪)


我們現在的顯示裝置不是大部分都是這樣的嗎?
電影膠捲、CRT、LCD,應該都是一樣的,也就是用一格格的畫面快速切換的。
而LCD會讓人覺得有殘影,是因為在兩格切換的時候變色要時間,
最明顯的就是跑馬燈,比較差的LCD會有很明顯的拖影,因為前後變色銜接不上..

而電影膠捲、CRT是幾乎不用時間的。

應該是這樣吧?怎麼會和眼球有關勒,
不然24fps的膠捲還能看嗎...
shyeh wrote:
我們現在的顯示裝...(恕刪)


問題是在於就發光&成像技術原理...

LCD顯像原理是...
透過背面的背光模組進行發光~
再由電晶體控制每個像素液晶分子的透光程度~
就是因為這樣~所以人類眼睛去追畫面變化~才會感到殘影~

今天就算面板反應速度為0ms...還是會看到殘影...
這是先天的缺陷~無法改變~

目前只能靠倍速來優化殘影的問題~
目前的倍速機種~
大都是100hz/120hz雙倍速~

目前的膠捲式24hz~
絕大數LCD是沒辦法以24hz播放的...
除非那台LCD有支援1080P/24hz...
shyeh wrote:
我們現在的顯示裝置不是大部分都是這樣的嗎?
電影膠捲、CRT、LCD,應該都是一樣的,也就是用一格格的畫面快速切換的。...(恕刪)


不是的,CRT不是HOLD TYPE的顯示方式
所謂的HOLD TYPE是指在顯示過程中,畫面是持續存在的,LCD是這樣子,就算畫面在轉換時,影像還是在的
但CRT是用電子槍去激發螢光,每一點的光只有在激發那瞬間才存在,因為電子槍掃得夠快,讓人腦感覺畫面是持續存在,但事實上不是,CRT的顯示原理點跟點間(或是說畫面跟畫面間)事實上是存在明顯的間隔(對人眼而言),間隔期間就沒有畫面因此會阻斷人眼追蹤移動物體,所以CRT顯示方式不會有因人眼追蹤所產生的殘影
電影膠捲也是如此,在播放膠捲過程中,每次換張時,一定會有間隔(沒有影像的時間),這間隔就會阻斷人眼的追蹤
在120HZ的LCD技術中,有一作法就是在兩畫面間插入一黑畫面,目的就是在此

另外,LCD產生殘影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就是液晶轉得不夠快(也就是反應時間),另一個就是人眼追蹤所產生的,只要有一者沒解決,就會感覺到殘影
這也讓我想到一個問題
現在號稱4ms或6ms的液晶螢幕那麼多
照理講
其畫面更新率應該可以輕易到達250Hz或160Hz
但是奇怪的是
現在電腦的畫面更新率設定卻幾乎都是60Hz

如果電腦液晶螢幕的畫面更新率可以修改的話
依照CPU及GPU強大的運算能力
相信播放軟體要將影片黑插或插圖到120Hz應該不是問題
如此一來
豈不是最完美的解決方案
所以 ...
日立才會插黑囉

兩張 60hz 中間存在的不是預想圖,是『黑』
先避免液晶『轉不過來』問題

問題是 ...

現在他 120 hz 插的是『高反差黑白圖』... 為什麼要?

其實他不是想要避免液晶『轉不過來』問題?

新的 180 hz 也是要先分解成 A' A" 兩圖 ... 還要再插黑 ( 高反差黑白圖 )
對轉不過來的液晶晶粒不是雪上加霜嗎

另 ...
台灣會不會有廠商再繼續走插黑這條路

難怪現在大家都覺得

直接進入 OLED、FED、SED 世代

看哪種能延續 CRT 『電子放射』之路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純路過....

:你們說的都好深奧...

到底殘影是否比較容易產生...

我玩第一人稱射擊遊戲cs也沒看到殘影,看電影也很少..

真想看看殘影長得怎樣?

幫人解決問題是件快樂的事,沒必要去指責別人不爬文或不用功
插黑亮度會損失, 背光源的亮度要增加來補損失的亮度, 這代表成本增加...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