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家中的電視是鴻海65吋
買了應該有五年吧..
規格上是FHD SHARP面板
在01的當時討論也不少
當年價格不貴 顏色調整一下也還不錯
五年過後,最近看到一半會重開機或跳選單出來
直覺上感覺是機身上的按鈕有問題
理性上是覺得修起來應該不貴才是
感性上就是好不容易有升級電視的機會

但在電視物色的過程中陷入了尺寸跟畫質上的拉扯...
主要是預算這次抓五萬上下
可以買到不錯的65吋 LED電視
但同時 拜最近各家OLED電視降價之賜...
這預算也一樣可以買到畫質很爽的55吋 OLED電視....
心底盤算了好幾天
為了未來幾年的爽度+55吋大小自己還是能接受
入手了LG 55C1 OLED

正常的時候顏色畫質還過的去的鴻海65吋
看了五年也很夠本了
目前打算送朋友拿去修完接電腦用

先來張尺寸縮水完工照(誤)
其實真要說,大小的差異性上是有的
但因為LG 55C1的邊框超細,畫面屏佔比有放大的效果
所以瞬間視覺感而言會覺得差不了多少

組裝過程中,先比一下位置
LG 55C1是分離二片式的金屬腳座
很好看 但很重=_="
不過相對來說也穩就是


會選LG 55C1的一部份原因
四個HDMI 2.1(1 eARC) @ 4K120Hz
雖然HDMI 2.1應該所有OLED電視都有了
但數量上大多1~2個而已
我的規劃想法上而言,年底前會入手PS5
且支援HDMI 2.1的周邊只會愈來愈多
我想相繼購買HDMI 2.1的周邊機會也很大
考量電視至少看個三年五年
這部份還是先做好準備比較保險

OLED的特色..很不真實的電視厚度
比一般手機還要薄一點
從側面看過去真的有高級香味(?)


LG 搖控器
除了質感不錯、快捷鍵實用之外
還附帶獨家滑鼠功能
作動方式簡單來說
中間有一個類似"滑鼠中鍵"的滾輪設計
按下去後搖控器會在當下變成體感滑鼠
電視畫面也會出現一個游標
移動搖控器就會帶動游標,再透過中鍵點擊做確認或是滾動做翻頁
這功能在netflix之類要快轉時很好用
就像在電腦上操作進度條一樣
在滑鼠模式下按住中鍵拖拉就可以快轉
不用按方向鍵按到厭世
偶爾要輸入密碼的時候在虛擬鍵盤上移動也很方便

簡單設定之後開機,LG自家的webOS排列上蠻豐富
跟之前用過的Android TV相比
webOS在一些資訊widget和硬體控制方面整合性很高
搭配自己的滑鼠和語音控制下就有更全面的控制
例如,在聽Youtube音樂時可以語音控制來"關閉螢幕"變藍芽喇叭的感覺
又或是直接問天氣、找影片、調音量等等辦的到

畢竟是自家webOS整合系統
所以整合了LG家電控制APP ThinQ 也是合情合理的

只是有別於其它LG家電的WiFi處於"被控制端"的定位
電視上的WiFi控制是可以成為"控制端"的
也就是說~ 如果家裡有其它LG連網家電
透過電視都可以操作相關功能
而且是可以支援語音的,例如可以用語音搖控器叫電視開冷氣或調溫度
這部份就真的很有意思也很強大!!

在手機端部份,LG ThinQ連線電視後
會在電視開啟時跳出基本搖控介面供使用
而且有發現,這需要手機跟電視處在同一個無線網路時才會跳出
這代表~ 人在外面而家人在看電視時
手機是不會跳這個控制介面出來的
設計上明顯有考量到一般日常使用細節




一些基本內部設定的功能
大至來說~ LG C1內建AI音效/影像強化的功能
就音效來說,我是覺得差異頗明顯的
以內建音效來說算是很不錯的水準
雖然我還是直接用獨立5.1聲道比較爽(被打)


在影音規格上來說 LG C1完整支援DV/HDR
所以不管是YT還是Netflix / Disney+
各種順利點燈都是沒問題的
但問題來了..我的舊擴大機不支援 囧...
似乎該考慮趁日元便宜時從日本訂一台升級一下..(想理由中


內建的Netflix透過搖控器快捷鍵可快速進入
其實光選片畫面在OLED上觀看就有明顯差異感..
黑色的部份非常乾淨
透過滑鼠搖控器的選片也很直覺
給長輩使用也是秒上手


選了支援Dolby Vision的魷魚遊戲來試一下
這部已經看過了,但透過4K+Dolby Vision+OLED觀看
完全就是新的一番滋味~~
顏色的呈現舒服,鮮艷卻不會有過度濃厚的感覺
明暗和細節之間的呈現也是狂電舊電視幾百條街

LG OLED拿來看YT上的一些展示級影片
效果也不是LED電視可比..
特別是這種明暗對比差距大、黑色細節要求高的部份
如果簡單一點的形容
早期的LED電視通常在這些地方會帶一點白霧感
現在的LED電視好一點,但多多少少還是有
OLED則是完全沒有這種情況
該給你的黑就是很純淨的黑
該給你的白就是很透亮的白
在黑跟白的交界邊緣也是斷的乾脆
這樣的畫質加上內建操作系統
真的會有明顯的世代進化感
不過也拜時代進步之賜
幾年前在日本看到的55吋OLED印象中也要價破十萬
現在不到五萬能讓LG OLED 55C1放在客廳
某個方面而言應該能算滿足進入普及化的客觀定義
預計這台陪我個三年五年
然後再升級到下一台65~75吋OLED
希望到時65吋OLED也能用不到五萬入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