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BenQ S55-700 使用 & 調校心得

最近, 服役八年的 BenQ E37-5500 出現了點小問題 (開機背光會很暗, 重開機又好了, 目前發生過兩次)... 終於找到了個小藉口讓老婆同意購入新電視 (所以才有這篇文的出現). 以下是我使用一週的感想跟調校心得.


===== 我家對電視的用途 =====
  • Netflix
  • 台灣數位無線電視
  • 接Win10電腦棒, 上上網, 看愛奇藝.. etc
  • 偶爾打打PS3.. (新的遊戲主機在結婚後已變違禁品, 應該是與PS45678...無緣了)
  • Blu-ray Disc


===== 個人分數 =====
  • 畫面表現: 9/10
  • 聲音表現: 7/10
  • 系統操作性: 7/10
  • 與其他裝置整合度: 7/10
  • CP值: 8/10


===== 畫面表現 =====
  • 實地察訪與其他同尺寸電視的比較, 在三萬預算內 (26K入手, 但沒法參加BenQ送家電的活動, 因為不是跟官方指定經銷商購入...), 這台電視的畫面算相當的好
  • 暗部表現不錯, 不會死黑而有層次
  • 顏色表現飽滿, 精準
  • 亮度跟對比可以調的範圍算大, 可以低到灰暗, 跟高到刺目
  • 背光亮度有一定水準, 在一般HDR應用下沒有問題
  • 堪用但偶爾會出錯的動態增益, 下面調校會做進一步說明. 


===== 聲音表現 =====
  • 內建喇叭表現比一般電視好些
  • 一樣是有聲音較平, 低音不足...等電視內建喇叭先天上的老症頭.
  • 可以透過等化器跟環繞效果的調校, 得到部份改善 (但也就部份而己)
  • 預算夠的話, 買個 soundbar 直接接上去是比較好且簡單的選擇


===== 系統操作性 =====
  • 遙控器配置尚可, 不難上手
  • 電視遙控器, 在其他 CEC 設備能提供的操作功能相對有限, 免不了還是要使用原本設備的遙控器來做某些操作
  • 在設定頁面進入下一層選單時, 反應速度不是很快, 會有 lag 的感覺, 例如: 影像 >> 影像模式設定的頁面切換時, 就要等一下子. 這問題反而在 8 年前的 BenQ E37-5500 不會出現... 應該是作業系統變的更加複雜造成
  • 電視背面的簡易操作面板, 有四向方向鍵設計, 增加了方便度
  • 各訊源 + 影像模式都會有自己獨立的畫面參數設定 (HDR也會獨立出來一套, 例如 "標準" 跟 "HDR標準" 不是共用同一套設定), 這點對我來說還滿方便的, 可以針對各個使用情境來獨立設定


===== 與其他裝置整合度 =====
  • CEC 裝置都可順利偵測到, 不過如果要用 ARC 功能的話, 訊源 + 電視 + SoundBar 的 CEC 都得打開才會有作用. 要思考一下設定不同裝置之間, 彼此開關機的優先順序
  • 5G 頻段抓不到的問題, 在最新版的韌體 (S55-700 S(700)系列 - 00.01.00a.J0418_201906S - 解決 WiFi 5G 部分頻段搜尋不到的問題) 並沒有得到完全解決. 我在 hTC 10 以 5G 頻段做熱點分享, 電視抓不到 SSID (手動輸入也抓不到). 而電腦棒, NB 都可以順利自動連上, 最後只能降回 2.4G 頻段來與電視連線 (這問題在BenQ超人於#11的回文指示 "更新完韌體 + 斷電30秒" 後已順利解決)
  • ARC有點不大靈光... 在ARC己可順利運作的情況下 (訊源 HDMI 連接電視, 電視 HDMI ARC 給Soundbar, Soundbar 可正常播放聲音), 若這時訊源, 電視, SoundBar 其中之一有做重開機的動作. ARC 就會有問題, 造成 SoundBar 沒聲音. 比較快的復原方式就是全部重開...
  • 因為上述 ARC 的問題, 若沒有一定要透過 HDMI pass-through DD+ 或其他次世代音源給外部喇叭的話, 建議不要走 ARC. 以這台電視目前來說, 改用光纖直出 (仍可輸出舊的環繞音訊格式, 如 Dolby Digital 或 DTS) 會來的比較可靠跟穩定


===== 其他 ===== 
  • BenQ 在客服和保固方面, 算做的不錯 (3年保+到府收件). 之前買的 BenQ E37-5500 曾經在一週內就出問題, 回報後就有專人送台新的過來, 確認是新品瑕疵後, 會幫你拆箱並裝好
  • 能在 Mobile01 呼喚 BenQ 超人, 得到快速的問題回報與解答 
  • 建議安排專人安裝, 說實在這種大尺寸電視還滿重的, 交給專業的來比較好
  • 若要自行安裝這種大尺寸電視, 請先詳閱安裝說明及注意事項, 拆箱與安裝過程也建議錄影


===== 畫面調校部份 =====
  • 以下設定的參數, 是以本人看起來 "對比鮮明但不致刺眼", "顏色偏豔但膚色仍算正常表現", "黑色稍深但能維持細節" 等體驗來進行調整. 若您覺的口味太重的話, 請再以您的實際需求再進行微調
  • 在進階設定中, 把 "節能" 關掉 (不然會背光不夠, 畫面灰灰的)
  • 區域背光: "低" (HDR模式下, 關閉該選項)
  • 背光: 70~90 (HDR模式下, 設為95)
  • 智慧感光: 打開
  • 最低背光: 0 (要開智慧調光, 這個值才有作用)
  • 最高背光: 5 (要開智慧調光, 這個值才有作用)
  • 亮度: 55 
  • 對比度: 80 (HDR 模式下, 設為90)
  • 色彩飽合度: 55~65
  • 銳利度: 5 (一般無線台1080i, 或愛奇藝1080P), 15~20 (1080P 藍光片, 或 Netflix HD), 25~27 (4K訊源)
  • 色調: 0
  • 動態對比度: "中" (HDR模式下, 關閉該選項) (若暗部細節被吃掉太多, 建議直接關掉這個功能, 然後提高10左右的對比度, 這樣可以維持暗部細節, 且仍保持畫面鮮明的對比)
  • 雜訊抑制: "關" 或 "低" (調太高細節可能會被抹掉, 而訊源品質不佳時調高還會出現殘影. 若有這情形, 可關掉這功能, 改用降低"銳利度"的方式把雜訊抺掉)
  • 色溫: 標準 (喜歡比較純的白色表現, 可以選"冷色")
  • 色彩空間: 原生
  • 色彩校正: 不用動
  • 白平衡: 不用動
  • 低藍光: "關" 或 "低" (打開低藍光顏色會偏暖, 看不慣的話, 可以把紅色的值調低或是降低色彩飽和, 做些補償)
  • HDMI RGB 範圍: 自動
  • 伽瑪校正: 0~1 (喜歡黑色表現深的, 可以再調高點, 但可能會損失暗部細節)
  • 僅RGB模式:
 
 
===== 動態增益調校部份 =====
  • 這個技術可以讓連續畫面中, 物件的移動變流暢, 就像是玩遊戲FPS提升的感覺. 在訊源 FPS 無法提升的情況下, 這算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造成畫面些許模糊, 但提升了流暢度
  • 在物件快速移動的場景, 增益運算會造成物件邊緣有馬塞克. 嚴重時, 畫面甚至會出現破圖, 影響到觀影體驗
  • 若訊源原生的 FPS 有 60hz 以上的話, 這時畫面每秒顯示張數已經夠高, 達到流暢了. 這功能就可以直接關掉, 讓電視直接顯示原生的畫面, 表現會更好
  • 動態增益的表現比起我舊的 BenQ E37-5500 好很多, 雖然兩者都有動態增益技術, 但新電視明顯可以達到穩定的流暢 (不過某些場景會噴馬塞克的問題, 仍然是過不去的關卡)
  • 以下是在大部份應用 (一般非動畫戲劇) 都不會造成畫面嚴重劣化的建議設定, 流暢度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用這個設定, 個人感覺流暢度可提升至 40~45 FPS 左右, 而用原廠的標準設定, 大概可以提升到 60 FPS 左右的感覺, 但畫面劣化的機率也會提升
  • 動態流量增益: 自訂
  • 減少抖動: 3
  • 降低模糊度: 5~10, 再調低不會感覺流暢度增加多少, 但細節會有點糊
  • 看動畫或動作爽片: 直接關掉 
  • 玩 game 時, 就乖乖調為遊戲模式吧 (如果是玩可以容忍 input lag 的遊戲類型 - 例如RPG , 可以試試抖動=3, 模糊度=5 的自訂設定)
  • 若片源的 frame rate 不太穩定 (例如愛奇藝上的 "漢摩拉比小姐" 這部韓劇, 再對比一下 "她的私生活" 這部韓劇, 就會看的出差異), 畫面移動忽快忽慢 (或說是持續的"順一下, 跳一下"). 可以試試將動態流暢增益改為"電影"模式, 強制以 24 FPS 顯示, 反倒可以改善畫面移動忽快忽慢的情形, 看起來會比較舒服.
 
 
===== 聲音調校部份 =====
  • 聲音部份, 因為我是外接 Soundbar, 所以以下設定不適用於電視內建喇叭
  • 揚聲器: 走 HDMI 輸出音訊的話就選 ARC, 走光纖就直接選 "關"
  • 數位音訊輸出: 使用 RAW 來 pass-through 到外部擴大機處理
  • 數位音訊延遲: 在我的系統中, 走ARC時延遲設為7, 走光纖時設為1, 對白跟嘴型就能對的上了.
  • 在擴大機或 Soundbar (例如我的 Bose ST300) 無法處理 Netflix 的 5.1 DD+ 訊號的情況, 要讓外部喇叭有聲音的話, 這時有兩個選擇. 一是在 Netflix 改成雙聲道聲軌 + 電視RAW直出 (推薦). 二是 Netflix 仍維持 5.1 DD+, 然後將電視的 "數位音訊輸出" 改為 "PCM", 不過這時電視會將音訊重新混音, 造成對白變大聲, 但動態卻損失的問題, 故推薦前者的方案


===== 給 BenQ 的改進建議 =====
  • 修正手機熱點分享在 5G 頻段, 連線抓不到問題 (這問題在BenQ超人於#11的回文指示 "更新完韌體 + 斷電30秒" 後已順利解決)
  • ARC 問題修正, 裝置重開後, 不應影響到 ARC 的連接
  • 建議可以有揚聲器模式的設定, 如自動, 雙聲道, 家庭劇院. 讓內建的 Netflix app 依揚聲器的模式來限制音軌的選擇. 不然以這台電視來說, Netflix 總是會預設自動以 5.1 DD+ 來播放. 對只想要雙聲道音軌的我來說, 看完一集就得切一次音軌, 相當麻煩.
  • 動態增益技術, 以原廠給的幾個預設參數來說 (清晰, 標準, 流暢), 其實比較像流暢度提升的火力展示之用, 在一般使用下, 這參數會影響到畫質的機率不算低. 若出廠預設值可以設的保守一點, 雖說會少了一點流暢度, 但可以降低這功能被嫌棄的機會. 畢竟很多叔伯輩的, 不大知道怎麼去調電視...
  • 建議遙控器可以提供2~3鍵可自訂功能的選項, 例如按下去即可進入動態增益, 銳利度, 亮度之類選項的調整. 而不用從選單一層層選下去
  • 支援手機 App 遙控器, 可透過 WIFI 連線對電視進行調整, 且在調整過程中, 電視 OSD 不須要顯示調整內容, 而只在手機上顯示, 這樣就可以不中斷觀影過程, 完成對電視的調整


個人目前相當滿意這台電視的表現. 就算它有些小小缺點, 我還是覺得它在這價格帶, 算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如果能修正這些小問題的話, 我想就能給滿分了
2019-06-16 4:33 發佈

旋風小隻馬 wrote:
最近, 服役八年的 ...(恕刪)


感謝您的分享,一直在期待2109的機種上市可不可升級ARC為eARC,如果有的話那就更加無殘念了,看電影的好選擇(VA 120hz eARC)
我覺得 動態增益 減少抖動 降低模糊度 根本可以全關了
一打開看 4KHDR影片 只要遇到有跑動的打鬥畫面根本慘不忍睹
看NETFILX的4K影片:三重邊界開頭樓梯跑動馬賽克+殘影
動畫:拉拉熊與小薰,拉拉熊翻個身我以為他會影分身之術咧
蜘蛛人:電光之戰開頭在大樓間跳來跳去也是...我以為蜘蛛人真的做出八隻手或腳了
也許我不懂怎麼調拉,撇除APP問題(我用原廠內建或是PS4 PRO內建的都一樣)
全關了反而畫面正常....
看有無神人能指導調校
原廠也沒有對S系列出啥更新檔的....
旋風小隻馬 wrote:
最近, 服役八年的...(恕刪)
我也是S55-700的USER
對於殘影問題真的很無言

旋風小隻馬 wrote:
最近, 服役八年的...(恕刪)


調校的標準
是用甚麼片子做基準?
這台真得蠻不錯的 感謝分享~
旋風小隻馬 wrote:
最近, 服役八年的...(恕刪)
flyriddle wrote:我覺得 動態增益 ...(恕刪)


這功能我覺的還是可以加減用, 只是沒那麼神, 能應用在所有場景...

畢竟在一般播放幀數是每秒24~30張的情況下, 只靠螢幕去 "正確" 運算出兩倍(FPS60+)以上 "原本不存在" 的frame. 能達到就真的神了. 大家都不用換顯卡跟 PS4 Pro, 換台電視就能變吃雞高手 (還要解決操作延遲問題)

玩笑話就到這. 關於這功能, 我的建議是:

  • 預設的"清晰", "標準", "流暢"全都不要用, 它們在一般播放時, 偶爾就會出現問題.
  • 一般非動畫戲劇, 我會建議用自訂, 減少抖動=3, 降低模糊度=7~10 (越高越不模糊, 但畫面可能會有騷亂感). 這設定我在看 Netflix 李屍朝鮮 (4K) 表現算不錯, 感覺不到什麼錯誤. 畫面連續性也有一定提升
  • 看動作或科技爽片時, 我會建議直接關掉這功能
  • 動畫片是個特例, 就像上面仁兄說的, 拉拉熊翻身都會噴碼. 不管看什麼動畫, 都建議直接關掉.
  • 若選"關閉", 減少抖動跟降低模糊度都不會有作用, 不用費心去調
  • 若訊源品質不佳 (如SD解晰度無線台), 也建議調低或關掉這功能, 不然會增加噴碼的機會...

如何快速切換動態增益功能?

我的作法是將所有顯示模式, 把除了 "清晰度", "動態增益" 以外的參數, 都調為一樣. 比方說在 Netflix, bitrate 算不錯的情況下, 可依照訊源及戲劇特性來做幾個預設模式.

  • "標準模式", 用來看1080P一般戲劇, 銳利度=15, 減少抖動=3, 降低模糊度=7
  • "鮮明模式", 用來看4K一般戲劇, 銳利度=27, 減少抖動=3, 降低模糊度=10
  • "運動模式", 用來看4K爽片或動畫, 銳利度=27, 關掉動態增益
  • "劇院模式", 用來看1080P爽片或動畫, 銳利度=15, 關掉動態增益

這樣就可以利用顯示模式的切換, 來取代原本 "動態增益調整 + 清晰度調整" 複雜的操作 (3~5鍵, 一秒內即可完成). 也算讓動態增益達到某種程度的實用化. 

(當然, 這是本人的官方說法.... 事實是, 當我每看一片就花上十秒調參數時, 老婆就會氣噗噗說 "幹嘛一直調啊, 這電視怎麼這麼爛要一直調", 所想出來的不得不的辦法...)

參考看看
奧德賽 wrote:調校的標準是用甚麼...(恕刪)


因為我使用的期間還不長, 大概列一下來回答您...

  • 市售 HD 藍光片: 柏林12把大提琴演奏會, 絕地救援
  • Netflix UHD: 李屍朝鮮 (韓劇, 這部片有大量夜間 + 高反差的場景, 可以拿來測暗部表現的平衡度), 春夜 (韓劇), Formula One 飆速求生 (記錄片),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台劇)
  • Netflix HD: 機動戰士鋼彈 UC(動畫), 機智牢房生活(韓劇)
  • Netflix HDR: 武士美食家 (畫面會死白... 但看其他HDR影片倒沒問題), 黑鏡(美劇), 拉拉熊與小薰(動畫), 我們的星球, 愛死機器人(動畫)
  • Youtube: 一些 4K 60FPS 展示片, 流行歌曲 MV
  • PS3: 浪漫跑車旅6, 空戰奇兵突擊地平線 (不過應該沒啥人玩 PS3了... XD)
  • 愛奇藝 1080P (電腦棒連接電視): 特別勞動檢查員趙常風, 一拳超人第二季
  • 無線新聞台 + 公視

我除了沒看MOD跟有線電視外, 其他的大概不脫一般人使用的範圍, 陪陪老婆看韓劇, 看新聞, 看看動畫, 打打小電動...
今天玩遙控器無意中發現...

  • 背光
  • 智慧感光
  • 最低背光
  • 最高背光

這些設定要進入到第四層選單 (設定 >> 影像設定 >> 影像模式設定 >> 背光), 並利用方向鍵上下, 才能選到該選項並調整. 所以我搞了個烏龍... 之前說到 "在不同影像模式間, 一樣的參數設定, 實際畫面表現還是會不同" 其實是錯的, 因為背光數值沒調整到...

所以在不同的顯示模式下, 只要所有的參數設定一致, 畫面表現就是相同的 (這個就是我要的
). 讓我可以在不影響到大部份設定下, 利用切換顯示模式來達到快速微調的目的.

因為多了背光值的調整 (終於完全解放), 所以我把第一篇文中的調校參數, 做了修改, 若各位還有興趣的話, 可以再回去翻翻...
 
這邊順便提一下智慧感光的調法 (其實它跟手機的智慧調光差不多)

  1. 打開智慧感光
  2. 然後找一個您"最常看電視的環境" (比方說在夜間的客廳, 吸頂燈80%亮度的情況, 我這邊暫稱"基準環境")
  3. 調整"背光"值到您喜歡的程度
  4. 最低背光設為0
  5. 最高背光設為5
  6. 這樣, 電視就會以你目前的背光設定為基準, 來對環境的變化進行自動調整. 當環境比基準環境亮時 (如白天), 畫面背光就會自動變強. 反之, 在環境比基準環境暗時, 畫面背光就會自動變弱, 這可以省下很多調整上的操作
  7. 當然, 之後回到您"最常看電視的環境"時, 畫面背光應該會自動調整回您當初設定的程度. 因為這是它的基準值

希望對您有幫助...
感謝學長用心調校整理數據,就覺得買台電視要在那調來調去的有夠麻煩的XD,省的麻煩就把那功能全關了
晚上回家在試試你的參數
不過這台打電動實在是很爽,真的不錯
旋風小隻馬 wrote:
今天玩遙控器無意中...(恕刪)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