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宏觀電視(Taiwan Macroview Television),簡稱宏觀電視、MACTV,前稱宏觀衛星電視(Macroview Satellite Television,簡稱宏觀衛視、MSTV),是全天候向海外華僑、華人播放臺灣電視節目的衛星電視頻道,播放的節目則包含國語、臺語、粵語、英語、客語廣播。
1999年1月6日,中華民國行政院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焦仁和在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常務會議中提出「跨世紀僑務工作」專題報告,提議強化海外文宣工作,設立代表中華民國政府立場的網路與傳媒,反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文宣統戰,讓全球各國重視中華民國在台灣存在的事實,同時宣揚中華民國自由、民主、均富的政治與經濟成就,也團結全球僑民。此一構想獲得當時總統李登輝的支持,僑務委員會籌設宏觀衛視,而宏觀衛視的創辦即是為了反制中國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CCTV-4)的文宣攻勢。宏觀衛視節目分為每日新聞節目、新聞雜誌節目、財經節目、戲劇節目、電視電影、綜藝節目、兒童節目、專案節目及生活資訊節目等15大類,節目來源為委製、外購及重新剪輯,中華民國政府各部會也供應文宣節目。宏觀衛視節目訊號經由亞衛二號、亞太一號及中新一號衛星傳送至亞洲與澳洲,經由Intelsat 701中繼站與Telestar-5直播衛星傳送至北美洲,在邁阿密經由Telestar-5直播衛星與「NSS-806」C頻段轉頻器傳送至中南美洲;中國大陸東南地區接收天線約為1.8公尺,亞洲其他地區接收天線約為2公尺,澳洲北部地區接收天線約為2.2公尺,澳洲南部地區接收天線約為2.6公尺,中新一號衛星C頻段涵蓋區接收天線約為1.2公尺,北美洲接收天線為90公分。[1]
2000年2月9日,僑務委員會出資委託中國電視公司與中華電信成立宏觀衛視,三方在中華電信總部舉辦宏觀衛視簽約儀式,行政院長蕭萬長見證,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焦仁和、中華電信董事長陳堯與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鄭淑敏共同簽約,中國電視公司負責製作節目,中華電信負責傳送節目訊號。[2]
2000年3月1日,由李登輝按鈕,宏觀衛視開播。2001年2月5日,宏觀衛視改名「宏觀電視」,每日播放節目時間由6小時延長至12小時,每日重播次數由3次改為1次。[3]宏觀電視最初是由僑務委員會向各電視台招標競辦,中國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及臺灣電視公司俱曾承辦宏觀電視的制播;而具有民進黨色彩的民間全民電視公司一度傳出承辦,最後並無入標。2006年,立法院通過《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將台灣宏觀電視交由公共電視台辦理;於是2007年1月1日起,台灣宏觀電視成為台灣公廣集團成員,脫離無線四台競標承辦的時代。
其實政府的效率是很快的,只是有沒心要做而已
1999年1月6日 案件提出
2000年3月1日,由李登輝按鈕,宏觀衛視開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