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分享-LCD TV之我見

先說一下我寫這篇分享文的動機.首先,先從我的經歷先講起:
我在LCD業界中打滾多年,也曾經抱著"世界性的客廳生活型態革命"的大志在某面板大廠進行LCD TV的先期推廣工作,雖然人們的確開始大量的思考要買LCD TV,但是卻發現面對LCD TV卻有莫衷一是的感想,不知道如何選擇如何出手,因此我想要把這幾年來在業界以及所合作過的客戶的一些經驗跟大家分享.
說在前面,我的一些分享必然的會造成某些人的負面感覺(例如對於一些事實的揭露),也歡迎各位參與討論,不過無益的爭論我建議大家不要回答.

首先,我先說一下我合作過的品牌(大廠): Sony, Panasonic, Toshiba, Hitachi, LG, Samsung, Teco, Kolin, Polivision, Vito....等等等 (有一些是漏掉或是忘掉...)

今天先就一些LCD TV panel的規格與迷思先跟大家分享,有空的話再跟大家分享各廠牌的一些技術

1. 規格的爭議
大多人會注意的規格不外乎亮度,對比,視角,反應時間,甚至亮暗點.至於一些顏色的部份會在TV set的video solution中調整,在此暫時予以略過

亮度: 簡單的說就是有多亮,不過亮度通常是在"穩定"態(背光中的燈管要大約半個小時進入穩定)下的中心點,以全白pattern量測,在某些video solution中亮度不會減損太多,但是某一些會比較多,這點在video solution中再予解釋,一般來說,TV的使用環境跟monitor不同,不太會(並非完全不會)有過亮的問題,所以都是越亮越好,一般來說夠亮的時候對比跟色度比較容易表現.

對比: 簡單的說,對比就是最亮(全白)pattern與最暗pattern的亮度比,MVA type (包含Sharp, Samsung, AU, CMO等各家技術,雖然名字不同但是都是MVA type)是normally black所以不送訊號就是全黑,因此對比通常比較好,大約都是800:1起跳,IPS type因為是normally white所以對比相對之下比較弱,但是有辦法改善,後面有空再說.
對比的弔詭是,全亮與全暗的比,舉例來說450/0.5=900:1, 450/0.9=500:1,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到,全黑的畫面如果從0.5nits上升到0.9nits(眼睛無法察覺)對比會有將近兩倍的差距.其實整個畫面在1 nits以下是不容易察覺是會亮的,所以有時候對比會落入數字的迷思

視角: 一般MVA type或是 IPS type都是廣視角技術,從數字上來看視角是對比度下降到10:1或是20:1的角度,但是在實際上來看大於80度的視角數字都是"模擬"的,85度跟88度基本上是不會有差別的.但是,視角的另外一個規格是"全視角"也就是除卻一般視角的垂直水平視角之外,全部角度的視角規格才是實際上視覺的重點,但是這個規格除了面板製造商知道之外不太會release出來

反應時間: 分成兩種,on-off反應時間跟全灰階反應時間.on-off就是液晶全開全關的反應時間,這個部分因為液晶動作比較大,所以"通常"是最好的.因此全灰階反應時間就應運而生,全灰階就是任意兩個灰階之間的液晶反應時間(因此on-off是全灰階中的一種).MVA type因為是normally black,因此在比較暗的地方比較會有殘影.為了克服這樣的問題,panel maker都會使用"over drive" (OD)來加速反應時間,也就是使用過度的電壓迫使液晶快速反應,然後立即降低電壓讓液晶到達正確的位置.大部分的panel在低溫的時候反應時間會比較差,所以TV剛剛打開的時候會有比較多的殘影問題.但是一般的殘影是跟隨畫面出現的,不會是斷續出現,如果斷續出現大多是sorce解壓縮的問題(例如DVD沒有燒好或是有括傷,或是衛星訊號中斷或是訊號強度太低)

2. Video solution
LCD TV固然要有好的panel,但是LCD TV的心臟卻是video solution,也就是Sony的WEGA, Bravia, Panasonic的VIERA, Hitachi的FACE, Samsung的DNIe等等.
Video solution或是說vedio engine就是訊號處理的中心.一般來說video solution處理了幾項工作: 雜訊處理(非常重要), de-interlace, color mapping, scaling, sharpnen等等.一般來說color mapping, scaling, sharpen跟de-interlace都有成熟的工具(請注意是工具喔)可以使用,但是雜訊處理就是各憑本事了.各位只要多注意比較暗處的地方是否有很多雜點亂跑(相同連接或是收視狀況,相同sorce狀況)如果是,代表雜訊處理做的比較不好.
de-interlace有時候跟選的晶片有關係,不是每一家TV廠牌都有開DSP的能力,所以買現成的晶片是很正常的,有時候大廠也是用現有晶片掛自己的F/W以及封裝上面打自己的solution名字.晶片功能強弱決定de-interlace的好壞,這點當然是一分錢一分貨,無須懷疑,大部分大品牌會比中品牌好,小品牌次之,白牌掛車尾
剛剛說到solution中的"工具",這是啥意思?那是代表了那些功能是一些運算式,就像各位使用photoshop時sharpen的壓力是可以調整的,當然solution可以決定sharpen的壓力為何,這些工具的調配與設定就會造成solution不同的特性.
在此,把一些我的經驗(有一些是跟客戶確認過的,但是我不能說哪一些是)跟大家報告一下,不過說在前面,video solution往往只是代表了"喜好"有時候不是"好壞",因此在此無需爭議
1. Sony: 強調原色尤其是紅色,偏向暖色調,雜訊處理強,sharpen也強,整體沒有太大缺點,但是要看喜不喜歡那麼紅色
2. Panasonic: 這是最平衡的solution, 全部採取中庸而且平衡的非常好,鮮豔程度(尤其是紅色)不若Sony那麼誇張,sharpen也不會那麼強,看起來很舒服
3. Toshiba: 重視"乾淨",強調像清澈的天空那樣的乾淨,顏色部份比較不紅,略偏冷色系
4. Polivision(奇美): 顏色有點過度飽和,因為要強調鮮豔,但是因為de-interlace比較不好所以降低sharpen,整體有點糊糊的,喜歡鮮豔顏色的人一定會喜歡
5. BenQ: 其實BenQ的solution不算太差,整體也是平衡的solution,尤其在暗階的部份細節表現不錯,有一片demo帶(Sharp)是老外妹穿和服的,請大家等久一點看一下藍紫色和服的暗階細節表現很好.顏色不會太鮮豔,雖說不會太過失真,但是表現上略差.對比跟GAMMA也不太有問題

其他的就請自己看吧...

3.其他
GAMMA
上次爬文的時候有看到說GAMMA的問題,在此我想要補充一下,大部分的GAMMA都做在panel中,video solution可以調整的部份不多,大多數TV panel都是GAMMA 2.5,各家有點不同(GAMMA的特性就是數字相同但是曲線可以不同)但是差別不大,基本上不會有不連續的現象發生(畢竟幾家TV panel maker都是行銷全球的東西,基本上不太會有這種問題)

CCFL(燈管)壽命
一般來說CCFL壽命講的是亮度衰減到一半的時間,一般都是40000到60000小時.誠實的說,這都是燈管廠商用模擬加速測試的結果,沒有人真正點到那麼久(有的人請發聲),所以大家都抱著"我相信你不會用那麼久"的心態去做.不過這個不用太介意,因為以每天收視4小時來看要10000天,那時候電視已經不知道是啥樣子的了

LED背光
LED背光就是用LED取代CCFL當作光源,優點是色溫可以調整,以及可以達到更高的色飽度(一般講的NTSC值),目前的缺點是耗電,高熱,厚度以及成本.此外,LED的優點中色溫可調整對於end user沒有意義,更高色飽度可以用高色飽度CCFL達成,所以目前並沒有特別的優勢,但是理論來看壽命會長一點,當然panel maker不是那麼喜歡太常因為以後panel就沒人買囉...開玩笑的啦

今天先寫到這裡,有空再把其他的topic跟大家分享
2006-01-25 22:5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LCD TV 我見
坐沙發欣賞monstudio大在業界打滾的經驗談,加分先~

期待續集以及推薦各家的LCD TV評等,如果是您自己要購入,會買哪一台?
很棒的文章
期待你的後續喔
這樣應該有十五個字吧....
很棒的文章, 感謝分享.
正是我需要的資訊. 期待續集.
我也很期待大大的後續文章, 以您在業界的經驗來提供夥伴的選購參考, 畢竟還是較客觀的... 當然, 還是要到展場實地去用眼睛看, 不過, 一些技術名詞的釋疑, 卻更可以增加更多購買時的參考... 感謝您的分享 !!!
讚~~~~~~~~~~~~
要怎麼加分呀???

加分了加分了~~~~~
繼續繼續
讚啦...專業的就是不同,還等著下集喔
感謝你專業的分享
對於想買LCD TV的我有很大的幫助
加分啦!加分啦!

在這裡想在請教一下........
一般我們在賣場看到的整排LCD TV幾乎都釋放DEMO帶或是DVD
但我其實最常看的是第四台的節目
各廠牌對於cable訊號處理起來的效果好像也差別很大似的.......
有的雜訊較大.......有的畫面好像被壓縮成怪怪的..........
不知對於cable訊號來說video solution的功力各家的優缺點如何???
加分是唯一能夠感謝樓主發文的方法!
用力期待樓主的後續文章.......
看來這個之後,真的又了解很多,不過想請問一下,關於LCD-TV的解析度,一般大致上是1280X1024,可是對應到目前現今所提的影像解析度480P, 480i , 1080i/1080p,這是否是要看LCD-TV 內部的Scaler功能而定呢,因為輸入的雖然是18080i可是實際由LCD-TV 所展現出來的還是1280X1024畫面,是否是這樣呢,有能再詳細說明一下嗎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