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據說現在sony 5500系列是過渡產品,七月要降價5000元,然後出新產品,是真的嗎?

以上是大同3C門市的說法,是真的嗎?才剛推出啊!但是它的規格及畫質真的不進反退,實際比較過40v4000及40v5500後的感覺,雖然多了一些功能,但畫質反而明顯退步,倒退瀂!怎麼3C產品會越做越退步?
2009-06-24 6:29 發佈
tiger168su wrote:
以上是大同3C門市的說法,是真的嗎?才剛推出啊!但是它的規格及畫質真的不進反退,實際比較過40v4000及40v5500後的感覺,雖然多了一些功能,但畫質反而明顯退步,倒退瀂!怎麼3C產品會越做越退步?

應該要問大同自己的畫質 ( 品質 ) 有沒有越作越好

而不是要問說別人的畫質 ( 品質 ) 怎麼會越作越差 ;)

別人越作越差可能是事實
但現實是,在自己沒有越來越進步的同時,居然還是賣不贏別人
或跟不上別人的最新技術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tiger168su wrote:
以上是大同3C門市的...(恕刪)


新型號也有可能是cost down的版本
若你是從事電子業的就很清楚
一個產品量產穩定後
接下來就是求cost down
這樣才能賺更多
這次新機畫質不如之前的同級機,一部分原因是SONY要拼價格,另一部分原因我覺得是Z的亂入導致它之後的所有型號都下調一級....
這次除了Z系列,面板全都變成8Bit也沒有廣色域了
其實廣色域的差別非常明顯,有PSP 3000或是有X系列的人都很清楚
廣色域是可以設定是否要開啟的
有開沒開真的差很多,一眼就能分辯
少了廣色域顏色當然就淡了不少
也就失去了SONY一慣的色彩風格
將雙腳化做引擎,追逐自由的風。
水云 wrote:
以上是大同3C門市的說法,是真的嗎?才剛推出啊!但是它的規格及畫質真的不進反退,實際比較過40v4000及40v5500後的感覺,雖然多了一些功能,但畫質反而明顯退步,倒退瀂!怎麼3C產品會越做越退步?

這點我持不同意見,依據我觀察結果,新款電視並沒有畫質不進反退現象,我在另一文章有發表一篇,說明台灣SONY新款電視的進化交替。
SONY新款電視最大的不同,是全系列加入了相當多的新功能,如HD 接收機內建,DLNA 家庭網路,USB 2.0 輸入,Photo MAP (支援GPS定位圖資),HDMI多一組,高階機種多了120HZ和240HZ。

S5500、V5500細分為小尺寸HD READY和大尺寸FULL HD-->全數為馬來西亞製。
V4000-->進化為-->W5500-->全數為日本製,面板為8BIT,面板為自然色增艷科技CCFL 冷陰極管。
W4000->進化為-->Z5500-->全數為日本製,面板為10BIT,面板為130%自然色再生科技 WCG-CCFL 廣色域背光模組。

由以上分析,台灣SONY只不過是把以前的機種加上一堆新功能,再把型號等級往上推而已,不能再以V4000和V5500相比,W4000和W5500相比。
相信你就輸了
任何產品都有可能是過渡性的產品
因為新產品會一直推出
如果新舊產品距離過短
舊的可能被說成是過渡性的
orea2007 wrote:
相信你就輸了
任何產品都有可能是過渡性的產品
因為新產品會一直推出
如果新舊產品距離過短
舊的可能被說成是過渡性的

說的一點沒錯,產品研發是無窮無止境的,新功能新產品一推出,過去再怎麼頂級、豪華的產品,也都會成為--過渡性的產品--。
想當初DVD一推出,超高畫質和音效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有誰會說DVD是--過渡性的產品--呢?如今藍光一推出,DVD的畫質馬上被打入冷宮。
ykd521 wrote:
...(恕刪)...
台灣SONY只不過是把以前的機種加上一堆新功能,再把型號等級往上推而已,不能再以V4000和V5500相比,W4000和W5500相比。

嗯 ...
那麼小弟想問一下

日本 Sony V5000 有比 V3000 退步嗎 ;)
V4000 進化為 W5500

換句話說

W5500 畫質只能比前代的 V4000 了

對小弟來說

那是 W 的畫質退步,而且 V 本身並無進步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 wrote:
嗯 ...那麼小弟想......(恕刪)
...那是 W 的畫質退步,而且 V 本身並無進步 ...(恕刪)


比型號是無義意的,那是商業手法,騙一般老百姓的~~~
水云大無需執著於W,V...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