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門的ES240與S80 2.5T有許多文章與試駕,小弟有機會同時開過ES350與S80 2.5T兩台車子,因為ES240引擎與變速箱都明顯差ES350一大級,甚至連DVD導航都沒了感覺沒有那個價值只是開Lexus的Mark,我就不比了。拿兩台較接近的ES350與S80 2.5T的動態作一個"簡單"比較,但是底盤反應部分ES240的買家可以參考。
在山路上試駕ES350與S80之區別在扭力輸出之線性&高原化,是否在1500轉就伴隨著足夠的推力?以這種推力結合方向盤的左右操控,達到精準控制車體慣性方向以很順暢、平衡的方式進出彎道,另外引擎的反應速度也是重點。但是到高速公路上,引擎輸出的精緻度則是關鍵,如Lexus ES350的馬力輸出品質就大勝S80 2.5T,ES350的輸出品質是安靜、綿密、細緻與滑順的,2.5T的直5 (L5)渦輪增壓引擎輸出則稍顯粗糙迨速抖動抑制還遜於ES240。這與V6及L5先天特性有關,在汽缸震動相互抵銷與設計平衡上L5很難跟V6抗衡。入彎時駕駛者右腳都會帶煞車此時轉速會掉,但是在彎道上S80 2.5T的扭力輸出從1500 rpm就出來了,這讓彎道中的駕駛者操控與車身動態不會有落差,因為當見到彎道的出口時,要爭取速度都會在過apex(彎道頂點)後,甚至在apex之前就選好路徑提前加油利用車體慣性甩出彎道(S80與ES350都是前驅車幾乎沒有甩出彎道的動態,些微的轉向不足卻可以讓駕駛人很有信心的控制車體安全出彎,但缺乏「甩」的樂趣。)。S80 2.5T駕駛人當看到加速點時油門採下第一時間就有推力迅速出彎,而ES350的扭力卻要在3500-4000 rpm後才有較大的推力出彎,等到引擎轉速提升上來的時間差就造成過彎慢,也許你會說可以用Heel and Toe (掙趾動作)讓入彎時右腳帶煞車但腳跟微觸油門保持引擎轉速就不會失去扭力了,但是大家都不是賽車手吧!?不需要開的那麼痛苦,更何況ES350在彎道中較軟(精確的說應是阻尼係數較低)的懸吊會讓駕駛人等到車身動態穩定時再大腳油門(等車頭的指向穩定),又是時間差。這一連串的因素造成ES350雖然有好的馬力、扭力但是在彎道中不自主的駕駛者就會放慢,且駕駛者的意志與車身反應落差會讓腎上腺分泌受到抑制,就不會自High了,還是慢慢開吧!就變速箱而言,ES350與S80都是Aisin的6速變速箱,但是兩者有一個地方調較不同。你可以發現ES350在油門放掉後會往前滑很遠,這有助於省油與乘坐者舒適性。但是S80油門放掉後會有引擎阻力,導致滑行距離較短。這種特性在山路上時造成S80帶有引擎煞車,轉速更不容易往下掉,有利操控。兩車的車體剛性也會造成駕駛感受不同...這部分就不寫下去了!有人說S80標準音響與Dynaudio選配,兩者也大大不同好不好?Dynaudio的基本特性是聲底乾淨,背景音場深暨遠,低音密且實,高音無毛邊,定位準確...但是這些特性在S80上還剩下多少?這是寫音響的重點,一般雜誌都著重在幾顆喇叭,出力幾瓦,選配家多少錢...等。
但是如果要比較BMW F10 523與S80的動態特性又不是這樣寫了,F10是「車隨意走」,但是S80是「沈」,彷彿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在車尾,隨時拉著你,不讓你做出激烈的操駕動作,保持安全駕駛。VW PASSAT也是前驅,但是特性也跟S80不同...這部分也不寫下去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