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LEXUS車主最後的錄音…

小弟家裡IS的腳踏墊有特別挑過並固定於絕不會干涉到油門的位置.
我是覺得如果如果油門真的卡住, 死命踩著煞車, 成功地將車子減速並停下...
但油門還是處於卡住的狀態啊, 最後還是得打N檔, 或是強制熄火吧.
人命交關時, 引擎燒壞是其次吧? 命先保住再來想維修跟求償的問題...
Scintilla wrote:
C&D的實驗


如果以上實驗為真 - "不管是全油門或鬆油門, 一定煞得停, 且煞停距離差不多".
那油門卡住(不管什麼原因), 就不會造成現在鬧得這麼大的問題,
如果原本應該煞得停, 但出事的車輛煞不停, 那除了油門, 還要去檢查煞車系統和行車電腦才對.
因為那兩者的運作看起來也不符合這個實驗的結果, 對嗎?
美國政府有那麼笨嗎? 這麼簡單的邏輯.

車主沒有打電話給911

恐怕這個車禍會被當成一般事件處理

豐田繼續快樂的賺大錢!!
我最近剛好看了事件始末的原文報導. 是不是完全正確我不清楚
但是這裹的討論有些是誤傳, 有必要就我所知澄清.

出事的車是 Lexus 經銷商借給修車客戶使用的 Loaner car. 並不是警官自己的車.
那部 ES350 是 keyless 車. 只要把遙控放在口袋, 按 start 就可以啟動. 按 Stop 就可以熄火.
(當然檔要在 P 的位置).

若要在非正常檔位上關引擎, 必須按 stop 連續三秒. 為的是防止行車時誤觸.
如果是借來的車, 根本不可能會知道這些. 這車我也從經銷商那兒借開過, 我也是看了報導才知道要如何
非正常手續關掉引擎.

在美國 Lexus 送修或保養. 車商會免費提供 ES350 或 RX350 給客戶使用.

這次意外是純粹的腳墊卡住油門踏板, 跟 Toyota 油鬥的問題無關. 經銷商因為天雨, 把原車的腳墊
收到行李箱以免客人弄髒, 另外自行放了一塊非 Lexus 的厚防水腳墊. 因為非原廠產品, 所以也無法固定.

Lexus 和 Scion 車係用的是日製的零件, 與召回的加拿大製, 用於 Toyota 的零件無關.

不過這報導並不能回答一個最基本問題. 如果只是卡住, 為什麼會越跑越快? 除非高速時壓著踏板不動,
車子本來就是會越來越快?

另外始終沒有人解釋為什麼沒人想到 (包括 911 接線生) 要切入空檔.

行車中是可以切入空檔的. ES350 我不清楚, 至少我的車可以. 接線生甚至問了是不是可以關掉引擎,
難道就沒有想到切空檔? 這一點我很奇怪. P, R 或 D2, D1 切不進去是正常的. 為的是防止引擎鎖死.
可是 N 應該是可以切入的.

聖地牙哥我還算熟. 出事的 125 號高速公路北端可接 52 號高速公路, 但是要靠右線. 如果繼續直走
125 號就終止, 與地面道路平交. 很可惜他沒有靠右接 52 號高速公路. 最後這部 ES350 還撞上了
地面道路的一輛休旅車.
大嘴盧魚 wrote:
這次意外是純粹的腳墊卡住油門踏板, 跟 Toyota 油鬥的問題無關. 經銷商因為天雨, 把原車的腳墊
收到行李箱以免客人弄髒, 另外自行放了一塊非 Lexus 的厚防水腳墊. 因為非原廠產品, 所以也無法固定.

Lexus 和 Scion 車係用的是日製的零件, 與召回的加拿大製, 用於 Toyota 的零件無關.

不過這報導並不能回答一個最基本問題. 如果只是卡住, 為什麼會越跑越快? 除非高速時壓著踏板不動,
車子本來就是會越來越快?
...(恕刪)



看到第三句話:「如果只是卡住, 為什麼會越跑越快?」

那怎麼第一句話:「這次意外是純粹的腳墊卡住油門踏板」

第三句話的質疑,卻又在第一句話下了肯定的結論..... 「人就是腳踏墊殺的」。




如果「人就是腳踏墊殺的」,那豐田全球性招回百萬輛車子,加裝「精密切割鋼片」,豈不是「白痴大作戰」。
大嘴盧魚 wrote:
這次意外是純粹的腳墊卡住油門踏板, 跟 Toyota 油鬥的問題無關. 經銷商因為天雨, 把原車的腳墊
收到行李箱以免客人弄髒, 另外自行放了一塊非 Lexus 的厚防水腳墊. 因為非原廠產品, 所以也無法固定.
...(恕刪)

問題踏墊是供2005-2009年式Lexus RX400H所使用的。



Due to the catastrophic damage to V1, other avenues of unintended acceleration could not be explored. Beyond the all weather floor mat, other and/or additional factors causing a sudden unintended acceleration event (re: electrical, mechanical, or computer generated) should not be ruled out.

全文:San Diego County Sheriff's Department Incident Report: Saylor Family Accident

V1是事故車在報告中的代號,但報告撰寫者也並沒有排除其他的可能性,由於事後車輛毀損情況太嚴重、已無法進行更進一步的調查或問題重現,報告的說法是"不應該"排除其他造成不正常加速的可能因素,包括電氣、機構、或電腦產生的問題。
疑?

腳踏墊不是...每台車都有的配件嗎?

怎麼...只有TOYOTA會爆衝成這樣?

所以都是腳踏墊的問題?

那其他車廠也應該有類似的問題吧???
為何腳踏墊的地位變得如此重要
沒有發生腳踏墊卡油門事情
各位買車前會有想過腳踏店有這麼嚴重嗎?

為何其他牌子的車輛,很少聽過有什麼腳踏墊卡油門的


就算一切都是腳踏墊惹的禍

怎麼該牌的車主都不會質疑一下,為何把油門踏板設計成那麼容易會被腳踏墊卡住

其他牌的車輛的車主喜歡用哪種腳踏墊都可以

不過有一點我是覺得某些車主不知腦袋在想什麼,放二層腳踏墊

orgichen wrote:
如果「人就是腳踏墊殺的」,那豐田全球性招回百萬輛車子,加裝「精密切割鋼片」,豈不是「白痴大作戰」。


您把兩件事混為一談了. Toyota 的某些車型的確有油門電子係統的問題,
但是Lexus 並沒有 - 除非 Toyota 說謊, 除非美國的 NHTSA 也被唬了.

我們在此談論的是 San Diego 出事的 Lexus ES 350 那件單一事件. 不是在談論
其它造成 15 人死亡, 250 多宗的 Toyota 油鬥暴衝事件.

這是兩件事. 而且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關聯.

回到 San Diego 的事件 …. 沒錯, 車毀人亡, 真正原因永遠不可能水落石出. 官方的肇事報告只能說 “疑是” 踏墊卡住, 但不排除其它因素. 這是官方必須採取的結論.

但幾乎所有的主要媒体, 都假設這是人為疏失而造成踏墊卡住油門. 我查了
NBC, ABC, BBC, Los Angeles Times (洛杉磯時報) 說法都類似. 因為疑是禍首的踏墊過厚且過長, 並無法固定. 它不屬原車配備. 以下的 Link, 光看標題就很清楚.

他們這麼假設不是沒有根據的. 以下是洛杉磯時報的節錄, 大意是有人在出事前幾天借了同一部車, 結果踏墊卡住油門, 車子衝到 85 英哩. 他還車時, 還曾向櫃檯人員提出警告過. 但車商並沒有理會而採取防範措施.

An employee at Bob Baker Lexus in El Cajon , which lent the ES 350 to Saylor when he brought in his own Lexus for servicing, had been warned about the problem three days before the crash by another customer who had a sudden-acceleration problem in the same car, the report found.

Frank Bernard, a San Diego County resident, told investigators that the vehicle had accelerated to 80 to 85 mph when the gas pedal had become jammed by the floor mat, the report said. He recalled that he told a receptionist at the dealership about the occurrence, though whether that warning was passed on to others there was unclear.

全文可參考洛杉磯時報:
http://articles.latimes.com/2009/dec/06/business/la-fi-toyota-recall6-2009dec06

這是 NBC的報導:
http://www.nbcsandiego.com/news/local-beat/-Floor-Mats-The-Focus-Of-Deadly-Lexus-Crash---58333232.html

這是汽車雜誌的報導:
http://www.leftlanenews.com/mismatched-floor-mat-implicated-in-catastrophic-lexus-crash.html

這是聖地牙哥當地的新聞:
http://www.signonsandiego.com/news/2009/sep/10/floor-mat-suspected-fatal-car-crash/

大嘴盧魚 wrote:
但幾乎所有的主要媒体, 都假設這是人為疏失而造成踏墊卡住油門. 我查了
NBC, ABC, BBC, Los Angeles Times (洛杉磯時報) 說法都類似. 因為疑是禍首的踏墊過厚且過長, 並無法固定. 它不屬原車配備. 以下的 Link, 光看標題就很清楚.
...(恕刪)

http://articles.latimes.com/2009/oct/18/business/fi-toyota-recall18

The Saylor crash and others like it across the country, they say, point to a troubling possibility: that Toyota's ignition, transmission and braking systems may make it difficult for drivers to combat sudden or unintended accelerations and safely recover, regardless of their cause.

踏墊卡油門不是新聞,我自己也開過不少車,不管是租來的或是別人的或是自己的,當中也不乏兩層墊的情況,尤其台灣,早年市售現成踏墊有相當比例是通用的,而不是針對車型特別剪裁,我自己也碰過踏墊卡油門的事,當時是左手沿前座往下探把踏墊向後拉、幾秒內把狀況排除掉,因為很快排除了,後來也沒多想是否應該排入空檔、關電門那些其他可能解法。

Officer Mr. Saylor本身是California Highway Patrol的一員,公餘先不說,十多年職業生涯駕駛經驗,車上乘員即使女兒不算,還有妻子跟妻舅,在合理假設至少三人會開車可提供意見、有五六隻手可以調整踏墊、試排空檔...或其他解法的情況下,卻仍無法排除問題、最終必須call-out求助,所以才會出現應探究Toyota的設計整體來說,為何讓車主難以排除狀況的輿論吧!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