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

尷尬了...這樣滾都沒爆...

如果他死了而氣囊卻沒爆
那就是車的安全性不良
現在是氣囊沒爆而他也沒死
這表示他撞的不夠大力
就是因為他撞的不夠大力所以氣囊才沒爆的

議員想知道怎麼撞氣囊才會爆?
很簡單呀
油門踩到底高速撞過去
從直直撞山壁,到正面撞山壁,

難怪中文這麼難懂,

明明就是45度斜角撞,不信的話用量角器量,

難道直直走是朝45度方向走?

人的正面是是45度方向?

如果今天好好開,網路上大家嘴砲支持一下都OK,

不過這種開法,沒死算運氣好,

就是倒霉到下一個可能被撞到的人,

最氣的是,如果對撞自己的車比較差,

自己車上可能還有老婆小孩爸媽,

可能不是3根肋骨就能搞定,

原廠還是不要招回,對大家來說安全一點,

如果開的是march他敢這樣開嗎?

對於這種人,如果不譴責,

下一個在影片對向車道出現的就有可能是你







大家有沒有覺得這張圖有一點奇怪



高齡81歲的駕駛肋骨都已經斷了三根,如果是在救護車尚未到達之前

也應該在路旁坐著或躺著休息,沒想到居然還可以氣定神閒的看著自己的愛車

這個身體真的保養的很好耶


http://hackintosh-haker.blogspot.com/

Dwing wrote:
所以大部份損傷應是翻滾時造成的.
當撞擊力道無法傷及內鐵時,這時安全氣囊是否應該做動?


我在45樓就回答了---Z軸翻滾(Z-/Z+)就該讓 車門汽簾打開了,,,,,


G-Sensor 在Smartphone上 用在翻畫面及打game用 ..

G-Sensor 在汽車上用來起動 Aribag...跟撞擊點沒關..

G-Sensor由 X Y Z 軸加速器MEMS+ digital out-put IC 封裝而成

當電腦設定 在某時間內 XYZ重力(G力達12G-15G) 或破16G 就必須爆 或Z軸翻滾(Z-/Z+)...

每台車會因車體剛性大小而調整時間及G力參數----WHY??

簡單說:車體剛性大且硬的車 ,,G-Sensor時間及G力很快反應 ,,

Toyota,Lexus 屬分散力車體設計 ,,同一套G-Sensor參數 ,,往往會有不爆的狀況////

再者 --溫度是影響G-Sensor off-set value 變化的最大因素..
--使用時間及濕度是其次,,,,,

很多出廠前G-Sensor 沒有做 XYZ 翻滾+溫度(-40 to 90)測試 ,
每顆Sensor off-set value 都不同 ......


所以當你玩 Smartphone時 ,,有時無法翻轉時就是啦///////////
留級的米蟲 wrote:
如果他死了而氣囊卻沒...(恕刪)


標題請看一下,右前先撞擊,後來整個都上去了吧,都已經這樣撞擊了,為什麼氣囊全部沒有爆,樓上還有人在說什麼45度,難道L牌的要直角90度撞才會爆啊,加上翻滾側邊氣囊也沒爆,這是重點的所在,氣囊發明是要保護用的,標題是這樣撞了還沒爆,這L牌的氣囊分明是好看的

而且你樓下的照片已經說明了,整個前保桿都撞成這樣了,氣囊怎沒爆,再次提醒這個版的主題請看一下再回答,別偏離了
tora wrote:
LEXUS應該這樣回答:「我們的車子配備最先進的交通法規偵測系統,,凡是駕駛一旦有酒駕、魯莽開車、隨意變換車道、在車內策幹譙等情況發生的時候,氣囊感應裝置會自動關閉,目的是...(恕刪)


诶~

和泰公關應該這麼說:本公司深以旗下車款為榮,氣囊部分工程部門會有技術方面的回答;...當車主操駕超出常態,車子本身的確逆天也救...謹此,向全體社會大眾深深一鞠躬(170度)。

瞬間記者會滿堂熱采!!!!

"追求完美,近乎苛求"...苛求過度,人渣也救!!

該車要大賣囉~







假奧斯卡 wrote:
诶~和泰公關應該這麼...(恕刪)


此禍害不除 大家都有機會受害
阿伯這種行為 應該很久了吧
活這麼大歲數了 開車還這麼沒品
這老頭還說它自己開車開了60多年 第一次遇到這種事

假設這老頭60多年來都是這樣開車 才斷了3根骨頭 真是老天無眼了
mike730 wrote:
標題請看一下,右前先撞擊,後來整個都上去了吧,都已經這樣撞擊了,為什麼氣囊全部沒有爆,樓上還有人在說什麼45度,難道L牌的要直角90度撞才會爆啊,加上翻滾側邊氣囊也沒爆,這是重點的所在,氣囊發明是要保護用的,標題是這樣撞了還沒爆,這L牌的氣囊分明是好看的

而且你樓下的照片已經說明了,整個前保桿都撞成這樣了,氣囊怎沒爆,再次提醒這個版的主題請看一下再回答,別偏離了

整台車飛起來讓衝擊力量抵銷,是沒爆的原因之一
翻滾讓衝擊力量抵銷,是沒爆的原因之二
車撞成這樣駕駛只有輕傷,就是撞擊力受到大幅度抵銷的最佳證明

氣囊是設計在遭遇衝擊時會爆出保護駕駛的東西
為了在你車翻滾時發生保護駕駛作用而設計的東西叫做 防滾桿/防滾籠,還有安全帶

保險桿撞成那樣代表成功吸收衝擊力,這東西本來就是被設計來當車禍時的第一個倒楣鬼
大部分轎車在前端引擎室都會預留一些潰縮空間用來吸收衝擊力
要看衝擊力有沒有大幅度傳遞到車體就看引擎室的潰縮區有沒有發生潰縮現象
從照片很明顯可以看得出來沒有此現象發生,也是衝擊力已經受到大幅度抵銷的證明之一
我有看過當初車上的影片.車主發出~靠么喔~的聲音~跟電視上那位阿伯的聲音根本不像嗎
  • 5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