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Lexus新車成交價分析說明

MBL3854 wrote:
N年前買日製CRV第...(恕刪)


實在不想讓本人想分享的內容偏掉。
我交車後一週(11月初),價格即再多降價十萬元。

想起apple當時推出新ipad時,舊款ipad價格隨即調降,蘋果針對用原價購買舊款之消費者,給予退費之歷史,不知大大是否清楚?當然蘋果是因為牌價調降,所以給予消費者補償,而Lexus牌價並無變動,只是不透明的折價大幅變動所致。

業代也是要生活的。我想這句話應該改成是每個人都是要生活的。我們也是辛苦靠自己賺錢買車的,過一週就差異十萬,而且還不到年底(個人認為11初不是年底)。

我這篇文章的重點是提醒還沒買車的網友,如果最近要下單,尤其是GS,別相信什麼只能折8萬的輪調。
master213 wrote:
最近老闆買了一部15...(恕刪)
我挺你

和泰賺飽飽

我很不爽


saint99 wrote:
實在不想讓本人想分享...(恕刪)

阿兵哥 wrote:
其實曾經私下和熟識的...(恕刪)


能夠認同大大所述的大部分觀點,僅對於業代要業績,賠本賣,打上一個非常大的問號!原因很簡單:

1.有興趣的網友可以自行檢視和泰今年上半年的財報。
2.業代的當筆賠本會從整體的其他獎金回收。況且賠本在很多行業都是話術。
3.業代九月初(如果沒記錯)才剛去慶祝業績的國外旅遊。
4.為了提升業績就賠本賣,這個做法,豈不破壞這個品牌的價值光環,試想如果是部分業代賠本賣,損害現有車主的觀感,公司都不會控管這些業代的行為嗎?

LexusFans wrote:
謝謝樓主的分享,很實...(恕刪)


沒研究過CT的車,但個人覺得以ES系列的經驗,加上CT已很久沒改款,再過兩年(印象中)要大改款的背景(我買的時候,業代知道我不會買RX,所以業代跟我說RX270可以折35萬以上給我),如果是年底要買,我推估折價至少就用車價的12%~15%去談,業代不願意就換經銷商,國都不滿意就換北都,反正未來保養的地點與你買車的地點不需要相同。
如果覺得車業有願景,很好賺,可以從事看看,
確實很多業務用包裝賺飽飽,客戶也買單,
也有業務努力耕耘,客戶還嫌東嫌西

tokikawa wrote:
ES 10月份賣了270...(恕刪)


就像買股票或買房子一樣,沒人會覺得應該可以買在最低點,只是不曉得這個品牌的業代會這樣玩自己的品牌而已。

我先前本來是要買BMW所以也稍微對BMW的車價有研究,新車一推出,隔一個月,折價可以到12%,這我倒真的不知道有這回事,之前的小改款16年式3系列,我記得沒折這麼多啊!

saint99 wrote:
沒研究過CT的車,...(恕刪)

這對NX適用嗎?上禮拜去試車也是拿出一本冊子說公司只能折八萬,本來想說過幾天問他折15萬要不要,照你所說如果用折價12%來看,至少要喊到折25萬,有可能嗎?
saint99 wrote:
能夠認同大大所述的大部分觀點,僅對於業代要業績,賠本賣,打上一個非常大的問號!原因很簡單:

1.有興趣的網友可以自行檢視和泰今年上半年的財報。
2.業代的當筆賠本會從整體的其他獎金回收。況且賠本在很多行業都是話術。
3.業代九月初(如果沒記錯)才剛去慶祝業績的國外旅遊。
4.為了提升業績就賠本賣,這個做法,豈不破壞這個品牌的價值光環,試想如果是部分業代賠本賣,損害現有車主的觀感,公司都不會控管這些業代的行為嗎?
...(恕刪)


感謝版主的回應,就您提出的問題,提出個人看法,若有不正確,也敬請指正。

1. 業務個人賠錢賣,賠的是業務個人,並不代表和泰是賠錢賣車,賠錢賣車僅是業務個人行為,背後自有其考量因素。
2. 業務賠錢賣,圖的是其他的利益回補管道,例如處理舊車,業績達標獎金等,但就賣車本身而言,確實有業務願意賠錢承做。
3. 前引述兩個案例中,其中有一人今年也接受招待出國旅遊,因為業績名列前矛,但他也不是所有售出案都是賺錢的,也有賠錢賣的。
4. 我以往是歐洲高級車的愛用者,然受不了低落的妥善率,也轉向購入以妥善率著稱的Lexus汽車使用,也開始對此品牌展開觀察,我必須很嚴肅的指出,該品牌的價值光環已經流逝不少,服務品質也在下降中,早已經失去Lexus品牌進入國內市場當時,所謂「追求完美,近乎苛求」初衷了。

就近期接觸許多業務及服務人員,已經明顯感受倒這些新進的業務及服務人員,不若那些資深前輩出色,也喪失了作為日製高級車廠所需具有的細膩服務,只是我不知道和泰高層是否已經察覺到這樣的退步就是了。

事實上,我也曾經買過一部車,交車當天我檢視發票金額,才赫然發現我實際買的價格比汽車公司開出的發票開的金額還低;換言之,就車輛本身,業務確實虧錢賣我,但整個交易案他當然沒有虧錢,因為我保險讓他承做,他會從保險佣金回補。

總之,版主可以選擇不相信業務會賠錢賣車,但就我的理解,願意賠錢賣車的業務確實存在,但就如同我前面引述的案例之一的業務所提到的,客人總是不相信他是虧錢賣的。
saint99 wrote:
實在不想讓本人想分...(恕刪)


蘋果是在新一代ipad發表後
對發表前幾天內購買舊款ipad的人提供退款

問題是你買的是小改款的es 這例子不適用吧?

說真的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這件事對大多數的東西都還滿適用的!

既然要衝首發,就表示那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價錢了,事後再上來跟別人比價其實沒甚麼意思

反而會越看越心酸

放寬心當買個經驗吧~
樓主所開版提出的主題~這應該是汽車業的'常態'

除非是第一次購買汽車且沒做功課的消費者才會如此感概地打下這篇文章

事實上~這類的文章也不是第一次出現在01上面

我只能說~當消費者簽下合約時~這已經代表著您已經接受這個目前看起來是您覺得"合理'價格

既然這樣~那合約簽訂後就別再對這款車子後續的議價空間去做執著了

比如~已經訂完車甚至交完車~然後過沒幾天發現居然有人買的價格比自己的低了不少

因為如此就鬱鬱不歡而喪失了購買此部車時的愉悅~這樣我反而覺得是很不划算的

車商總是會有一大堆理由可以漲價或跌價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