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人家策劃強,還有夠強的 team 可以執行千奇百怪+瘋狂的內容 (戰鬥機要借就借得到?長征不需要後勤?)
畫面的呈現也做得很夠水準 (取景、剪接、特效...etc.)
但綜藝節目是 娛樂先於報導,大家心裡有數
重點是看的人被 "娛樂" 到
至於 進氣孔 的問題,這問題你去研究一下 LFA 的配置再來酸
如果真只是裝裝樣子
引用
"There are air scoops located over the rear fenders which feed the aft-mounted radiators"
各大媒體豈會放過?TopGear 會忘記消遣?
Who needs a lifestyle-statement SUV?
DTR wrote:
沒有FOLLOW到的...(恕刪)
STIG 應該從來不是大舒啦
那集明顯只是釣大家胃口而已
其實這節目看夠久就知道這種消遣對各廠牌一視同仁吧
當初 Porsche Carrera GT 還不照樣花很多時間消遣德佬對於 材料、結構上 的 錙銖必較,節目中連秤都拿出來了
即便 Ferrari,好就是好,不好的地方也照樣毒舌,例如 昂貴的立馬貼紙
而這次毒舌抓的點就是 Lexus 這牌子不夠符合超跑的形象
別忘了
如果性能本身有什麼好挑剔,他們是絕對不會放過的!!
==
至於 LFA 本身的科技層次
有機會就去查查再質疑吧,不然只是...
光是那個 carbon fiber 車架成本可不低啊
且 Toyota 是連 「製作carbon fiber的器械」,都是自己內部從零開始研發、設計、製造。
是 "in-house" ! 不是委外
在此Project之前,Toyota並沒有獨立製作 carbon fiber 車架的技術
這好比賣晶圓,但是連製造晶圓的器械都還是自己重頭研發、製造,成本可兇的
如果有概念的話,便會知道可不是隨便有本錢這樣搞的
但一切自己重頭來的好處各位想也就知道了。自己掌握住的技術,影響的是後面長期的量產應用。
引擎也不是借用已有的量產引擎修改,也用了自己在 F1引擎製造上的一些設計
當你在訕笑 Toyota車的 無趣時,其實 Toyota內部正在對缺乏駕駛樂趣做出回應
例如 新的86,社長已經明確表示:一切已「最有樂趣的甩尾入門車」為目標前進
注意他可是說 "Fun",不是說 "Fast" ...
生產車輛可不是今天設目標,下個月就量產的
只是一般人要等到產品實現、普及了才會有機會接觸到
但其實整個 project 根本是在好幾年前啟動了
For your information
連 Porsche Carrera GT 的 CF 車架都是委外的 (by ATR Composites Group of Italy)
從頭自己來其實並不常見!本要很粗才行!
LFA當然不能說是什麼完美的東西,但是Toyota這輛車是真得很用心在做...
如果你腦袋冒出 國產化Vios的印象來訕笑LFA的話
只是顯得自己的無知罷了
Who needs a lifestyle-statement SUV?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