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Car & Driver的Lexus IS-F實測...0-60mph 4.2秒

GTR爲什麽沒有豪華内裝,自己去官方網站看看配置表啦...
eqt2010 wrote:
有興趣解釋一下怎麼做...(恕刪)


先說~這只是個人未經實驗的理論
理論上有什麼考慮不週的部份還請告知, 感謝

基礎理論, 當輪胎由靜止啟動, 比行駛間再加速 更容易打滑
5~60 不就是 0~60 扣掉 0~5 的時間?
以上來看, 會覺得很難理解 5~60 會比 0~60 花時間
但是雜誌社實務上卻是如此, 只能接受但是無法理解
(或者說這邊有什麼特別的限制是我不清楚的)

手排車來說, 能用刁離合方式讓引擎在任何一個時速, 達到自己想要的轉速
要以任何速度在任何轉下起步都不是問題

自排車就比較複雜些
1. 測試 0~100 時候會採用 N 檔拉轉約 3000 ~ 3500 轉, 要起步時候維持轉速推入 D 檔
2. 或者先入 D 檔, 同時踩油門&煞車讓轉速拉高些許(通常在 2500 轉以內, 很久沒這樣搞了數據不確定, 加上每家自排變速箱不同...)
以 1 來說可先提供力量讓車維持 5mph 的速度, 依樣 N 檔拉轉推入D檔彈出(外力哪來? 也是個問題)
以 2 來說入檔踩油門本來就可隨意控制時速至 5mph( 因此用這個方式測的可能性非常低)

但是Car&Driver網站上的資料, 手排車也是這樣的結果(應該是沒看錯)
所以~我推論應該是還有限制什麼條件
才會讓 5~60 花的時間會比 0~60 來的長
只是這樣的限制有什麼意義? 這讓我不解
我的主題歡迎討論LDS,但是我不跟豬打架~一但發言讓我覺得無法溝通/酸的沒內容,一律黑名單伺候.
5-60mph 的測試也沒有什麼限制條件...
就是車輛以5mph滑行的時候二話不說把油門到底...
所有在跑0-60mph的拉轉彈射技巧都不能用...
所以5-60mph 一定比 0-60mph慢...尤其是小排氣量車種...

例如Honda的雙凸引擎... 0-60mph都不差....
因為都是五六千轉彈射起步...正是雙凸力量要出來的時候....
5-60mph則是在已經入檔離合器接合的情形下測加速..
引擎一定得從2000~3000rpm開始pick up...
引擎低速扭力"相對"不夠的缺陷就原形畢露了...
(Honda迷不要打我..我也是雙凸擁護者...愛車上也是雙凸VTEC引擎)

這個測試有什麼意義..?
這個加速測試比較近似一班人開車需要急加速的狀況...
畢竟大家不會每次紅綠燈起步都一路拉轉速彈射輪胎空轉而出...
都是需要動力的時候直接油門到底...
所以這個測試對日常駕車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Apachen wrote:
先說~這只是個人未經...(恕刪)

測試方式其實是5mph定速前進一下在加速到60mph
目的??
就是要測試"不拉轉速"的起步! !
其實加速測試有不少盲點,
畢竟很多四輪驅動車的0-60mph加速超快其實是依靠彈射起步造成
但是不拉轉的話可以減少這種因為抓地力差異造成的加速成績

5-60mph加速這種測試方法還可以了解低轉速下的扭力
以S2000來說,6000rpm以前是比較沒力的區域,6000~紅線區是比較有力的區域
以一般的起步加速來說,一檔拉到4000rpm後起跑,一檔可以很快拉上6000rpm以後
換二檔會落在5750rpm,再撐個250rpm就到了較有力區
接下來每次換檔都會在6000rpm以上~~不會再掉到VTEC未開啟區
所以~~S2000的0-60mph都還不錯,但是5-60mph加速不能拉轉...
就無法快速的度過2000~6000rpm這段無力&無奈區......
不過我找不到S2000的測試數據....我找到再補上來~~

wind123 wrote:
IS-F 的排氣管,...(恕刪)


如果這樣Lexus就砸了自己的招牌,前面版友提的Bentley Continental 也是狠狠砸了自己腳了...而且人家也不
便宜呢...
blhsing wrote:
相信你?相信你的「友人」?請問你們是誰?有何專業背景?有何專業儀器?

是要相信誰都不認識的你/友人,還是相信擁有58年歷史的Motor Trend和52年歷史的Car and Driver...真是另人難以抉擇啊,你說是吧?...(恕刪)



不好意思無意針對您

不過.............

您提的那個58年跟52年歷史的背景都夠專業了吧

專業儀器也夠多了吧

結果測出來的數值都不一樣

啊我們是要相信誰?還是要告訴我們測試本來就允許誤差值?

說誰造假,說誰不準?都不妥當吧

比起他的友人提出的也是不同的數據,為什麼就不能允許人家也有誤差值

還是只是因為你不認識他就覺得就覺得較不可信?

這不是誰比較有名的問題吧

事實的存在會挑有名的那邊站?

好這也ok,不過我提醒您

光過去半世紀Motor Trend和Car and Driver就不知道出過幾次包了

我只是覺得為什麼要相信那些雜誌或所謂的官方數據

而不相信自己摸索了許多年用手、耳、眼、腦實地去培養的經驗

許多人可是花了不知道多少個夜晚一次又一次的跑、不停的換上類似套件或揣摩那一點點細微的差異

這花了多少光陰跟汗水?

抱歉真的無意針對您....................我知道您不是鍵盤賽車手,我也不認識您引言的那位網友的朋友,

只是您的發言讓我聯想到一些口袋有幾個錢

然後整天把雜誌上寫的當聖經的理論派朋友




其次許多別說跑車了,就連一般房車的車主都經常跑出與官方公佈不同的數值

有的快有的慢

跑不出來數據就有人說,你又不是賽車手那裡榨的出他的極限

跑到超過數據就有人說,唉啊那是車廠故意內斂的氣質,想讓車主有賺到的感受

簡言之不管是歐系車還是日系車,如果有人說歐系/日系實力都有灌水

我認為這都彰顯出不算少數的部分事實




記得在evo 6出來時某雜誌辦過一次捉對廝殺

拉上馬力測速機的結果

硬皮鲨灌水根本不到280匹

evo整個踩到300匹的線

GTR的成績果然不愧為東瀛戰神

〈以上為雜誌測試結果〉

所以我覺得雜誌還是官方數據聽聽就好當個參考

若果這書不能信

那Motor Trend和52年歷史的Car and Driver.何不也看看就好

star_ygg wrote:
不好意思無意針對您不...
您提的那個58年跟52年歷史的背景都夠專業了吧

專業儀器也夠多了吧

結果測出來的數值都不一樣

(恕刪)


小弟路過, 只是告訴您,

測出來的數值都不一樣, 是很正常的,

數據上,
夏天測 和 冬天測, 會不一樣, (你開車不會覺得大熱天之下引擎比較沒力嗎?天氣涼爽一點就又生龍活虎了)
A地測 和 B地測, 路面磨擦力不同, 也會不一樣,
情天雨天測, 也會不一樣,
車況好壞, 也會不一樣.........
變數很多.

這是看汽車雜誌, 應該有的基本常識.

但是至少比"你那個不知名的朋友", 有公信力, 是吧 ?
wind123 wrote:
小弟路過, 只是告訴您,

測出來的數值都不一樣, 是很正常的,...(恕刪)



謝謝您的回覆
其實我也知道測試出來的值不同是很平常的事
與其相信不認識的網友也不如相信一些較有信譽的雜誌
這都沒有錯

可是扣除掉網路上始終氾濫的嘴砲魔人/鍵盤車手外
我認為在看過一堆國內外雜誌出包的情形屢見不鮮
外加一堆立場鮮明的批評與護航
如每當新車上市時,捉對廝殺那台車一定會勝出的著名定理
的等等等林林總總令人失望的情景
倒不如回歸本質相信自己

碰巧我的車隊就是屬於至少半職業的同好〈重車〉
什麼測速槍、測04的、馬力測試機什麼只要不要太扯的儀器通通都有
裡面的七八人也是相關領域出身的
一些台灣登不上檯面的比賽也經常參加
我覺得我們這種人所累積的東西
绝對比那些難保中立的雜誌好多了

所以我常在想雜誌是給新手或不懂車
或日常接觸不到那些車種或資源的人在看的
當然同時也是給我們這種懂一點點皮毛的人參考資料的好地方
但僅止於參考

我舉個例子,板上經常自己摸subaru wagon改裝的eqt大
如果哪天有個背景顯赫代表某車廠或雜誌的人跟他講一堆與他人生養車經驗截然不同的理論
你覺得e大會相信自己還是那個雜誌?

所以我覺得在車商灌水是經常性的事實之下
在還沒有摸清對方的底,不知到底是嘴砲還是別有一番經歷之前
話可以先不用說那麼酸

〈抱歉,我知道blhsing大沒有惡意,但我又很莫名奇妙的把自己的經驗套入.....〉

還有那個網兄的朋友不是我的朋友啦

我只是講我的感想
無敵作戰艦 wrote:
相信我 日係車 馬...(恕刪)

這個我絕對相信!
我朋友的R34 GTR還是原裝的時候, 上跑步機測到240kw@fly wheel!
粟米什扒飯(雞扒 豬扒 牛扒 魚扒)加腸仔, 五分熟孖蛋, 多汁, 炒飯底, 配公司三文治餐, 凍檸茶走冰,走檸檬
烙賽 wrote:
這個我絕對相信!我朋...(恕刪)


nissan R34 GTR 原廠數據 280ps/40.0kgm

240kw = 321.84 HP

這算是縮水還是灌水 ?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