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

lexus還是volvo


我的爛車在2015年4月在永康原廠換過內皮帶 ,

在2016年4月29日內皮帶斷裂合併內皮帶盤損壞,

皮帶損壞是很嚇人的,會電池沒電所有電子系統失效

然後鎖方向盤,如果在高速公路上損壞,後果不堪設想

…對了,今年三月底是外皮帶斷裂,也是一樣情況,

還好都是在市區開…我以後還真的不敢開這台爛車

上高速公路…以後也絕不再買Volvo,真諷刺,我還發文

力挺過Volvo XC90呢!
ariete wrote:
大部分車廠的皮帶系更換會落在7/9/11萬km,
以避免在很短的里程數下就跟4/8萬km大保養重疊
這是非常、非常、非常基本的車輛設計概念,除了錢的問題外,保養所需要的時間會拉很長也會有問題...(恕刪)

是你的車輛基本觀念特別奇耙,還是你一小時幾十萬收入進帳,一次保養不可時間太長。

不勞費心,聽說volvo大保養換變速箱油得照正常SOP留車過夜,
冷卻後隔天才換油,所以皮帶跟大保養同日並不會增加時間,至少隔天才能取車。
所以你開過三個牌子的車都不需要留車冷卻即更換變速箱油?所以很在意拖長時間。

如不是大大所開品牌的車變速箱設計太好太堅固耐用,
就是原廠太體恤車主,不待冷車高溫狀態下即更換變速箱油。

至於錢的問題嘛,有聽說沒刷個三萬多是不能贖車,這真令人難以接受。
吉爾奇艾斯 wrote:
是你的車輛基本觀念特別奇耙,還是你一小時幾十萬收入進帳,一次保養不可時間太長。

不勞費心,聽說volvo大保養換變速箱油得照正常SOP留車過夜,
冷卻後隔天才換油,所以皮帶跟大保養同日並不會增加時間,至少隔天才能取車。
所以你開過三個牌子的車都不需要留車冷卻即更換變速箱油?所以很在意拖長時間。...(恕刪)

那些車換變速箱油的確不需要留車過夜冷卻呀
4/5AT的時代哪有需要等變速箱冷的......都馬直接上架轉開卸油螺絲
新的兩台油電車的變速箱沒有檔,也是直接上架卸油
以前4/5AT 2萬換變速箱油 = 跟4/8萬保養重疊
現在新的油電8萬換變速箱油 = 跟8萬大保重疊
這似乎不是我的車輛基本觀念特別奇耙吧??換變速油本來就是大保養
而大保養週期不跟皮帶週期相碰也蠻簡單的

所謂保養時間長的問題不是占用我的時間
而是佔掉保養廠一個頂車機位置+一個技師的問題
Volvo 的Aisin 6AT/8AT都只需要冷卻到35~40度左右(詳細請看Aisin的更換細節)就可以換油
實務上約需要3小時冷卻 & 需要用電腦看實際油溫
油溫如果過低還需要發動重新加溫(有的變速箱可能還要入檔轉一轉來加溫)
其實不需要放過夜,但這樣你會佔掉他一個頂車機4小時以上
車子還不能移動(一發動又要花時間冷卻),半天的生意都不用玩了
在豐田/Lexus保養廠有看過用電風扇強制氣冷把時間縮短到2小時左右(Aisin SOP有)
但即使是這樣,也還是占掉一個位置3小時......
所以才叫你要放過夜,因為他把你的車放在廠內停車格而不是放在頂車機上~~~
從停車格開過來剛好暖一下變速箱
電腦看溫度在範圍內就上架卸油

Volvo大保養就算在外廠也是要出個3萬左右(全部照該換的換)
之前同事S80 D5 12萬大保養就是如此
Lexus也是很安全的
但如果你追求極致的安全就是V了
但如果妥善非L不可

orangebear1006 wrote:
我還是覺得會造成滅...(恕刪)


當你像我XC60一個月內顧路兩次就不會這麼覺得了

兩次都是皮帶斷造成電池沒電…方向盤鎖住不能轉動
orangebear1006 wrote:
我還是覺得會造成滅門...(恕刪)


那次車禍時因為經銷商的服務廠把錯誤尺寸的塑膠踏墊,裝在Es350, 才會導致踏墊卡住煞車踏板
都幾百年前的事了
就別拿出來說嘴啦
況且es早就經過一次大改
加上一次小改了
這時候再拿出來講
居心叵測


orangebear1006 wrote:
那後來為何要招修油...(恕刪)


豐田召回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國政府態度漸趨強硬。這種耐人尋味的介入姿態使召回事件平添復雜政治因素。日本媒體開始出現“陰謀論”聲音。

  無獨有偶,美國一些媒體和博客寫手建議政府借機打壓日本汽車業,扶持蹣跚而行的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公司。

  美多管施壓

  美國政府在豐田召回事件中來回“變臉”。日本媒體報道,豐田2月1日宣布具體召回方案后,美國監管部門表示“滿意”。但隨著美國輿論開始質疑政府監管缺失,當局態度驟變。

  美國運輸部長雷蒙德·拉胡德3日出席國會眾議院預算委員會聽証,呼吁被召車車主立即停止駕駛。前一天,拉胡德接受美聯社專訪時說,豐田在問題調查過程中對安全意識淡漠,美方有必要派人前往日本,讓豐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美國國會也聞風而動,兩個下屬委員會開始對豐田汽車安全問題展開調查,並定於2月10日和15日舉行聽証會。

  《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運輸部下屬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正考慮是否以召回不及時為由,對豐田處以巨額罰金。

  美國民間也開始發起訴訟和索賠。加利福尼亞州一名已故豐田車主的家屬4日向法院起訴豐田公司,稱造成車主死亡的車禍與所駕豐田“凱美瑞”油門電路系統缺陷有關。

  “陰謀論”浮出

  日本媒體從中嗅出一些異乎尋常的“氣味”。《產經新聞》3日發表社論,在呼吁豐田加強危機管理同時,擔心召回事件發展為日美貿易爭端。

  “奧巴馬政權苦於支持率下跌,看重國內事務,本國產業優先的保護主義動向正在加強,”社論以“陰謀論”的口吻指出。

  這家報紙還援引加拿大《金融郵報》一篇專欄文章說,美國在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打擊豐田有利於美國利益,從而使“豐田成為犧牲品”。日本《東洋經濟新聞》則聯想起上世紀80年代的日美汽車貿易爭端,稱“敲打豐田”恍如當年美國“敲打日本”。

  那次貿易摩擦中,美國汽車業以及工會大肆煽動民族主義情緒,美國國內出現砸爛日本汽車等過激行為。后來,美國政府和國會利用這種情緒,強迫日本開放部分農產品市場。

  美國方面也意識到豐田召回事件開始籠罩政治色彩,試圖加以淡化。拉胡德4日在運輸部網站發表聲明,強調豐田在汽車安全方面長期擁有良好記錄,“是一名好的企業公民”。

  純屬巧合?

  不過,日本媒體猜測的“陰謀論”確非空穴來風。美國國內出現不少借機打壓豐田、扶持本國汽車業的聲音。

  《今日美國報》網站一篇博客指出,奧巴馬政府和代言汽車業界利益的國會議員可能試圖“政治利用”豐田召回事件,扶持底特律汽車業。

  文章說,一年前,底特律汽車業在懸崖邊求生,豐田佔據絕對優勢。這起召回事件給了通用、克萊斯勒公司回生機會,連一直試圖把豐田美國分廠工人納入麾下的美國聯合汽車工人工會也看到潛在好處,“一個削弱的豐田將使各方受益”。

  博客寫手愛德華·莫斯比2日在知名博客網站RedState上發文說,人們可能願意相信奧巴馬政府追究豐田是為保護美國消費者,但考慮到汽車工會給奧巴馬競選提供大筆捐款、美國政府是通用汽車主要股東、運輸部長威脅跟豐田“沒完兒”等種種因素,“我們真得相信這一切純屬巧合?”(馮武勇)
同級競爭對手中
將煞車優先列為標配的不多
怎麼會以“偷”稱之?
說白了
只是為了盡量講得聳動一點
旗下的車款早就改款了好幾回
在iihs撞擊測試中
也得到了相當優異的成績
你緊咬著八百年前的事用以打壓
請問這又跟樓主現在購車有什麼關係
volvo令人堪憂的潛在風險才是樓主應該擔心的







  • 3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