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駕蒙難大修出廠後,雖然靜肅性感覺不出差異,尋常上下班、還有行駛於高速公路與快速道路的行路感,似乎也與之前將無同,但有幾處,卻始終讓我心裡頭犯疙瘩。一則是,後輪碾過路面上較不平整的接縫、窟窿或崎嶇時,似乎隱約覺得車體的震動較之前大,路感的精緻感彷彿有那麼些打折。二則是,行經一些頗不平整的路面,導致車體會不住左右晃動時,間歇性地會傳出(疑似)後門框膠條一鬆一緊的異音。從這些徵狀,個人臆測座駕的車體剛性在維修之後仍然難免有所下滑,尤其是大樑在事故中被擠壓扭曲的車身後側。可能就因為後側車體剛性下降,導致行經連續崎嶇路面車身左右來回晃動時,車體形變量增大,使得車門與門框間的間距時大時小,填充當中空隙的膠條,因此產生鬆緊變化的異音。或許也是肇因於剛性減損,是故遇坑洞突起時,後側車體的局部形變量增加,連帶造成震動感增大與行路精緻度打折。
原本以我而言,IS300h的車體剛性、操控性和路感精緻度均已屬上乘,從未想過還要進行底盤方面的改裝。但現今既然察覺車體剛性受損,也只好開始考慮如何強化底盤,使之(盡可能)恢復事故前的表現。起初,我最屬意TRD推出的全套底盤強化拉桿。畢竟這算是原廠掛保證的改裝品,在整合度、強度與韌度間的平衡性應該都較好。但一方面它索價高昂,二方面它是「替代」式的改裝品——如果安裝TRD拉桿套件的話,原本的拉桿就都得卸下成為倉庫中的雞肋。碰巧遇上SPR給LHVC家族優惠,而後者的站長先行安裝SPR套件後給它的評價頗為正面,乃改變主意,決定搭這順風車,試試國產改裝套件。
SPR藏身在一條死胡同裡,是自己有生產線和改裝施工部的中小企業。他們的改裝套件在市場上似乎銷售還不錯。我與業務接洽時,原本就因生產線的關係,施工排程已然得排到3週後了;臨到預定日期了,業務又說生產不及,要再延個幾天才有套件可以安裝。最後到廠安裝的日子,已經是起初與業務接洽時的近一個月後了。
我裝的套件主要是強化底盤的結構桿和副樑襯套,以及據LHVC站長所述能提升剎車操作感的「油壓煞車總泵頂桿」。SPR的底盤結構桿泰半採「強化原有結構桿」設計。底盤結構桿套件共分四個部分:前結構強化拉桿、中前結構強化拉桿、中後結構強化拉桿、以及後結構強化桿組。中間兩項是在原車既有的較薄弱的結構桿上,再貼合鎖上一根SPR的強化桿。頭一項是,IS300h本就有A形的結構桿,SPR在此「A」字兩側斜邊之底,再加上一支橫向的拉桿。只有最後一項後結構桿組,才是原本付之闕如、SPR「原創」的多連臂強化桿。安裝後強化桿時碰上一個小插曲。看師傅弄左側的部件來回拆了又裝裝了又拆,即使是外行人也看得出來似乎哪兒碰到了問題。後來他找來另外一位師傅,又嘗試一番後,後者拆下結構桿中的一個部件拿到隔壁生產線所在的工廠去。主司座駕施工的師傅表示,左後懸吊附近的一項原廠件不曉得是否因為公差之故會略卡到改裝品,因此要把拉桿組件拿去工廠即時調整一下。不一會兒,支援的師傅拿著調整過的組件回來,後結構強化桿組這才得以順利安裝無礙。當時我想:還好是在SPR本廠安裝,有問題他們還有工廠可以馬上調整;如果是自行購買組件到其它店家安裝的話,遇上此等問題就不知道是否有辦法即時處理了。
座駕施工間,後頭又來了兩部單純要安裝副樑襯套的車輛。SPR安裝此項部件的速率很快,大概20分鐘內就裝好一輛車。不過他們是在車台上鎖緊,並非在1G狀態下;安裝完畢也沒有再進行定位。如果是要求以此狀態施工的車友,SPR的工法可能就不能叫他們滿意吧。
由於安裝過程間遇上一些小波折,總工時耗了近兩個鐘頭——比師傅原本預計的多了半小時。安裝畢付完帳,師傅隨車開上街略兜個幾百公尺,初步試車沒問題後,他回工廠忙活,我則打道回府。
SPR的前底盤強化拉桿相較於原本的車底平面大概低上一公分,其它的拉桿倒是沒有明顯突出於車底之外。看到前側拉桿如此體勢,我暗自擔心當車速較快或者逆風較強時,一則風阻會增加,連帶影響燃油效益,二則破風噪音也可能會增大,破壞行車靜肅性。但安裝迄今,在高速公路上以真實速率110 KmPH、還有在快速道路上以90 KmPH定速行駛,車室內都沒有察覺多出來的底盤風切噪音,那麼至少在後一項疑慮上,應該是可以鬆一口氣了。至於是否影響燃油效益……嗯,恐怕得多跑幾趟才能見分曉了。
在強化車體剛性的作用方面:一言以蔽之——雖然可能多少也算廢話——雖然不知道與豐田集團御用改裝的TRD部品、或者日規大廠Tom’s的相較如何,但單以其自身而言,這組底盤拉桿搭配著副樑襯套,確能發揮強化車身剛性的作用。從安裝妥至今雖然也沒多少天,但以行駛於國道、快速道路、也算是有些蜿蜒的臺一線臺三線等路徑的體驗歸納,加裝了SPR拉桿與襯套後,遇到起伏的不平整路面時,車身的震動較安裝前小,連帶也使路感精緻了些。彎道間,車身的安定性也較安裝前有所提升。行經連續不平整的施工路面,導致車體左右來回晃動時,安裝前間歇性地會傳出後門框膠條一鬆一緊的異音,雖然出現的頻率變少聲音也更不明顯了,但卻沒有根除;然而總算也是獲得了改善。這些,應該都是得益於SPR套件之助,使得車體變得較為紮實緊緻之故吧。比較值得一提之處是:我隱然覺得,這些與其說是改善,似乎更像是恢復成事故前狀態的樣子。
最後談談煞車泵浦頂桿吧。主司座駕施工的師傅說,他們只針對該部分「煞車時總泵位移較大」的車款開發此改裝品。說是藉由此頂桿可減少煞車時總泵位移現象,提高煞車的精準度。其間的原理我不甚清楚。至於說到安裝後的實際體驗……坦白講,以我完工後迄今未曾大腳煞車——正確地說大多時候僅為輕煞車——的狀態,我無法很明確地說是否真有顯著的不同。無以而言之,在煞車踩踏上,彷彿會感覺能更加線性地控制與預測。油電車在不同速率下,因電磁煞車與油壓煞車以不同比例介入,導致雖然煞車踏板踩在同樣深度,總體煞車力道卻略不守恆的感覺,似乎也減少了些。但後面這些,我不確定是否真有其事,亦或僅係驗證偏誤。
Anyway座駕大修後車身剛性受損,及其所導致的相關問題,算是獲得一定程度改善了。至於後門框膠條的異音,或許之後考慮用掩耳盜鈴的方式,以強化膠條的作法掩飾嘗試掩蓋過去吧。
第32桶油油耗數據(中油92無鉛):
行駛里程:顯示值1099.1 km,實際值1112.449 km (第29度單桶破千、第9單桶破1100達成)
油耗:60.495 L
電腦顯示平均速率:36 KmPH
電腦顯示燃油效益值:19.1 KmPL
里程數除以油耗量所得燃油效益值:18.389 KmPL
電腦所示燃油效益誤差值:3.87 %
燃油不足警示燈亮起至加油間的行駛里程:83.3 km
原廠18吋輪胎磨耗得比預期快,差不多已經到了雨天開出去得擔心排水性的程度了。為免換用自己不熟悉的胎款失望後悔,便直接鎖定先前在別輛車上裝過、個人使用體驗不錯的v551。
一則因為18吋輪胎要價高昂,二則早先2013年三週車主體驗期間,覺得當時搭配的17吋胎圈組合其操控性已符合個人需求,三則基於個人對於輪圈輪胎的其它觀念,且家裡原本就另有一套輕量化17吋鍛造鋁圈,是故直接將原廠18吋輪圈換下,降級17吋鋁圈,並搭配比原廠17吋建議規格略厚的225/50/17胎。
輪胎行把車子開去裝好新胎回來了。換上新胎,而且是不同規格的輪胎,當然要重新測定時速表和里程計的誤差值。於是乎,比照先前的老方法,在高速公路里程牌115公里處將trip B歸零,行駛到里程牌215公里處,此時trip B數值為95.8公里,計算可得里程計誤差率為4.38413 %;換言之里程計所示數值須乘以1.0438413,才是真正的走行距離。
在計算時速表誤差率方面,共進行了幾次紀錄:一次是在高速公路上以錶速100 KmPH定速行駛30公里,費時18分3點多秒。一次是以錶速110 KmPH定速行駛10公里,費時6分鐘1.53秒。另一次仍是以錶速110 KmPH定速行駛10公里,費時6分鐘1.66秒。不論是以哪一次的結果計算,錶速與實際速率間的落差都不到0.5 %。這麼一來時速表的精確度,就大幅提昇到逼近準確的程度了。
V551原本就是標榜舒適、寧靜、又兼具一定程度操控性的胎,再加上我換的是比原廠建議的225/45/17更厚的225/50/17規格,因此一駛離車庫,馬上感到行車舒適度、路感精緻度大幅提昇。復因鋁圈重量大減,起步加速也變輕快了。行車寧靜度自然也有感提升;甚至在70 KmPH以下速率,輪胎噪音還常比動力系統的聲音更小。再者,這兩天南來北往,泰半行駛於高速公路,共行駛了412.004公里(實際里程);電腦顯示均速為77 KmPH,燃油效益20.0 KmPL。燃油效益似乎也有所提升。這可能一方面受益於輕量化胎圈組,二方面後輪接地面減少也降低了摩擦力所致吧。
第35桶油油耗數據(中油92無鉛):
行駛里程:顯示值1068.2 km,實際值1115.031 km (第32度單桶破千、第11單桶破1100達成)
油耗:59.63 L
電腦顯示平均速率:54 KmPH
電腦顯示燃油效益值:19.3 KmPL
里程數除以油耗量所得燃油效益值:18.699 KmPL
電腦所示燃油效益誤差值:3.21 %
燃油不足警示燈亮起至加油間的行駛里程:顯示值65.5 km,實際值68.372 km
2017-08-11
第36桶油油耗數據(中油92無鉛):
行駛里程:顯示值1097.4 km,實際值1145.511 km (第33度單桶破千、第12單桶破1100達成)
油耗:59.806 L
電腦顯示平均速率:53 KmPH
電腦顯示燃油效益值:19.5 KmPL
里程數除以油耗量所得燃油效益值:19.154 KmPL
電腦所示燃油效益誤差值:1.81 %
燃油不足警示燈亮起至加油間的行駛里程:顯示值70.5 km,實際值73.591 km
第37桶油油耗數據(中油92無鉛):
行駛里程:顯示值982.7 km,實際值1025.783 km (第34度單桶破千達成)
油耗:58.48 L
電腦顯示平均速率:36 KmPH
電腦顯示燃油效益值:18.2 KmPL
里程數除以油耗量所得燃油效益值:17.541 KmPL
電腦所示燃油效益誤差值:3.76 %
燃油不足警示燈亮起至加油間的行駛里程偏低,不予登錄計算。
2017-10-23
第38桶油油耗數據(中油92無鉛):
行駛里程:顯示值1026.6 km,實際值1071.607 km (第35度單桶破千達成)
油耗:59.73 L
電腦顯示平均速率:32 KmPH
電腦顯示燃油效益值:18.2 KmPL
里程數除以油耗量所得燃油效益值:17.941 KmPL
電腦所示燃油效益誤差值:1.44 %
燃油不足警示燈亮起至加油間的行駛里程:顯示值72.1 km,實際值75.261 km
另外,前些時日進行4萬公里定期保養。回家後因疏忽保養單遺失,因此詳情不克記錄。只約略記得機油自備、另做空調維護情形下,花費約六千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