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用車一般是男主人決定,但魯姊我是在網海泅泳的重度使用者,評估自家用車習性,原本想買prius5,但對外型又頗介意,換車慾望就一直遞延著。2019年某天驚見ux250h,開始私訊詢問車友菜單,無懼等車要等上幾個月的消息,在車友介紹下,跨區跟內湖營業所的小柯訂車。
因一開始就把能看能讀的車子訊息都研究過,只花兩趟高鐵時間,第一次北上試車就下單,第二次直接吉日交車。

交車時,看到亮晶晶新車,向來冷靜的魯姊也不能免俗地拍了合照。
能讓人第一次碰面就下單的催化劑,當然是top sales小柯本人。魯姊不喜歡當潘仔的感覺,但認為該給人家賺的利潤是應當的,買東西不求最便宜,專業、服務和態度,有時候就是付出一點金錢才能獲得。話雖如此,以當時缺車缺很緊的狀況下,無須討價還價,小柯給的優惠,我內心覺得很可以。購車後,曾經發生請小柯幫忙加裝的盲點偵測系統故障、行車紀錄器秀斗,他都願意協助處理,前者甚至是直接去店內免費換一套新的系統,揪感心~
朋友聽過我買ux250h購車經驗,直接讚嘆說:這樣的業務,應該一輩子都只會跟他買車了吧!
想親自體驗的,名片在這兒呢!

善於發揮愛買專長的我,小至買衣買包,大至買房買車,向來沒有品牌迷思,喜歡嚐鮮,自己的國產小車滿10歲後,默默又展開尋覓新車行動,加上朋友買外匯車經驗推薦,一度考慮Mercedes B系列,也覺得GLB、GLC250好像不錯,某日看到Lexus LBX準備在歐洲上市新聞,想想自己多在市區穿梭,後座鮮少有乘客,小車就很夠用,才又變心想繼續等待。轉貼新聞給小柯至少兩次,都說沒有最新消息。忍不住問身邊大爺是不是賓士小車買一買就好,竟然獲得果斷回應:我想要油電的。
這波疫情,改變了雙城夫妻原本走路搭配公車,天氣不好或大眾運輸無法到達才開車的習慣,變成一人一車之需求更為迫切。既然接收到「我要油電」指令,小柯此時又必須登場啦~
私心喜愛IS的外型,儘管他委婉在line告知現在訂車交期無法確定,本人眼球自動忽略該段文字,只關心有無IS300h試乘車。王牌業務不是叫假的蛤~在我訂好北上日期,小柯馬上從別的營業所調車來。見到實車,魯姊我壓抑不住嘴角弧線,IS外型流線,真是車比人帥之代表。


BUT、可是、但是、怎麼會….鑽進後座的魯姊身高不到165公分,端正坐姿竟會頂到頭,腳邊那個隆起就是傳說中的後驅傳動軸?咦?小柯這台試乘車是油電款?怎麼隔音跟我的國產小車差不多?為何路感回饋如使直接,每個窟窿都傾訴著台灣公共工程的悲哀?迴轉半徑很小?魯姊很少迴轉,寧可多繞一圈避免風險…突然原本傾心的帥氣被澆了冷水,讓我靜一靜。

冷靜掛的魯姊即使窩在IS後座略為暈眩,仍精準地馬上詢問:「有es300h可以試駕嗎? 」,小柯簡潔有力回:「有!」,老爺眼神發出光芒,他一直想在討論裡置入行銷es,都被我以「車身那麼長,市區很難停車啦」給打槍,確認可以試開es300h時,感覺買方和賣方的兩位男人同時打開了某種神祕開關。


說真的,習慣油電後,回不去了,安靜而寬大的車室空間,如果人生跑馬燈此時此刻必須播放,就應該在這種情境啊(呸呸呸~不吉利!),相同路線再試乘一圈,兩台車屬性截然不同,顯而易見的是:es300h才是夫妻倆想要的新夥伴。接下來就是重複兩年前的手續,一趟高鐵上來,試乘並下訂,下訂當天還遇見彩虹。

車子比預期早到港,第二趟高鐵,一樣吉時交車。在晶片大缺的年代,看得出小柯的窘境是無車可賣,跟他買第二台車,我也安心沒比議價就下訂,能在符合預算和需求的情況下入手,魯姊內心覺得幸運而感激。



身為女性車主,車子對我而言是交通工具,工具的動馬力不重要,外型順眼、妥善率和維修廠的密度才是重點。雙薪家庭沒有餘力再多照顧機器哩!而油電車的安靜是兩年來最受我們喜愛的優點,握著方向盤,彷彿世界的喧囂與你無關。目前唯一困擾是離家最近的保養廠假日常人滿為患,只能跑遠些避開人潮。
以上是兩年入手兩台油電車的經驗心得分享,一方面做個紀錄,一方面希望對於觀望中的朋友有些許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