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颱風來了, 這篇應該還不會生出來, 膜拜一下風平浪靜的颱風假

轉向:
IS300h拜其薄胎(F sport)所賜, 轉向反應還算可以, 不過稱不上靈敏, 操控反應還是以穩定為主, 並不是靈活刁鑽的類型, 比起同級車如BMW 320i其實差不多
但320i方向盤很輕, 會增加靈活感, IS300h方向盤很重, 而且有種阻尼感, 像是方向盤插在黃油裡面轉的感覺, 不管出力轉動還是放任方向盤回正都有種要抵抗黃油的黏滯力的感覺, 這樣的設定會讓車子很穩定, 轉方向盤不會轉的太快, 方向盤回正也不會太快, 車輛動態會比較穩定, 但就是不夠爽快俐落
2015/7/8補充:
調整過幾次胎壓, 原廠18吋胎搭配33psi胎壓操控手感最好, 而車門上寫36psi可能是比較省油的胎壓, 對操控與舒適度都有些影響
超過36psi方向盤明顯偏輕(但還是很重), 且輪胎死硬感很明顯
而低於33psi方向盤偏重, 紮實感很不錯, 小缺點是路感(?)方向盤因為路面起伏而左右拉扯的感覺會比高胎壓明顯, 過彎手感則不受影響, 而舒適度卻好很多, 壓過路面補丁不再是死硬的感覺, 而是有點緩衝, 有點QQ的感覺
有在新竹保養的人請注意, 新竹原廠胎壓計似乎有不小的offset, 跟我手邊的兩個胎壓計, 或者加油站的胎壓計比, 大概低了5psi左右
換句話說原廠幫你打36, 其實是打到41
底盤:
彈簧感覺偏軟, 遇到大的路面起伏(例如落差很大的伸縮縫), 車內的人不會有被彈起來又撞到椅子上的感覺, 但彈簧軟導致側傾也會比較大一些, 大概跟BMW 320i差不多吧(F30避震器變超軟的), 比Mazda3或320i + M sport懸吊等等比較運動化設定的車都大, 總覺得彈簧還可以再加硬一些些
而阻尼偏硬, 尤其是前阻尼真的是非常的硬(聽說是單筒避震器), 市區補過的路面/人孔蓋等等硬碰硬的感覺很明顯, 而且這些路感都是來自於前輪, 坐過自己車子後座, 有點驚訝這些細微路感碎震都不見了, 舒適度還不錯, 不過人就坐在後輪上面, 晃動比前座大是免不了的
車身動態是輕微的understeer, F sport前窄後寬的輪胎應該還加重了這種understeer的感覺(下次換胎要換一樣寬的), 而且後輪在ESP(VSC)的限制下絕對甩不出去, 不管入彎如何的快, 或者出彎如何瘋狂的踩油門都不行
不過前些日子發現可以把ESP全關
只要在停止狀態按著VSC的按鈕超過10秒就可以了, 這時候車輛打滑的燈會恆亮, 即使開到時速破百也不會重新開啟, 不過我還沒試過後輪能不能甩, 在找到適合的場地之前不想試這個啊, 不然下次發的就是修車文了


特地找了個安全的場地試驗一下TRC + VSC off
IS300h真的可以甩尾
輕度體會一下沒問題, 不過山路我還是不敢全關
所謂的輕度體會就是找個夠寬的路, 不要有左右來車, 陰陽海那裡的大型停車場如果沒車就是最好的地點
檔位切到S1或S2, 入彎時速不用太快, 40~50就可以了, 出彎時全油門車尾就可以撇出去
不過以IS300h的動力只能撇一下, 但依然可以體會到需要反修方向盤的感覺
動力:
223馬力要拖1720kg車重並不是很輕鬆, 但一般使用是夠了, 山路超車油門到底並不會覺得動力不夠用, 另外油門到底還有一個開關可以踩, 踩下這段會使轉速拉的更快
一般在高速公路順順開的話, 引擎轉速大約1300~2000左右, 林口爬坡的時候會到2500~3000
真正要感受到略微貼背感要到4000轉以上, 整車的動力響應非常偏高轉速, 畢竟是節能為主的車, 平常開起來頗沒力的, 但該有力的時候還是會有力就是了
埔里-中橫這段台21線是一段絕佳的山路試車路線, 不輸給北宜
像這種好路線就要試試此車最暴力的模式: Sport mode + S檔 + 手動換檔 + ASC全開
強烈建議有機會玩玩看ASC, 沒有像某些車評講的那無用
ASC的聲音完全是模擬IS-F的V8引擎聲浪, 尤其是在手動換檔切入S1或S2的時候, 很有催情效果
但如果不用手動換檔, ASC的效果就不如預期了
說到手動換檔, 這才是IS300h最暴力的開車模式, 固定檔位在S1或S2的時候, 出彎可以馬上獲得足夠的加速感, 但如果不用手動換檔, 一鬆油門引擎轉速馬上掉到一千多, 再踩油門要等轉速拉到四千才會有力, 延遲感很明顯, 但如果手動換檔維持轉速在三千以上, 動力是隨時踩隨時有, 幾乎不輸給AT變速箱
不過電噴超快的, 大概2~3分鐘就沒了, 電力用完後感覺動力會稍微弱一些
尤其是油門到底的爬坡加速, 感覺推力下降了10%吧, 這種感覺還算蠻明顯的
油耗:
IS300h高速公路油耗約在18~22km/L, 市區也差不多, 所以綜合平均油耗大約都可以在19~21之間
實際油耗是里程電腦打93折, 所以一桶油基本上都可以跑1000公里
平常開車不需要刻意小腳來省油, 起步或加速踩到下圖3的區間是ok的

在這個區間會用引擎與馬達協同作用加速, 引擎轉速大約2000~2500左右, 還是在原廠設定的節能輸出區內, 到了巡航速度再收油就可以了, 至於要不要用"無箭滑行/微電滑行"就看各人高興, 不確定是不是真能省油, 但引擎比較不會開開關關就是了
最好不要用2區間來加速, 後車會不爽

1區間是純電行駛, 非到不得已, 個人建議少用這段區間來加速, 純電加速會導致電力消耗很快, 停車時可能反而要發動引擎來發電, 之前某大大就是用純電加速行駛市區, 結果市區油耗才12~13, 加速時踩深油門讓引擎發動, 市區油耗反而來到18
4區間是真正的耗油區, 引擎轉速會直上4千以上, 超車或想熱血一下才會用到
山路駕駛要如何省油?
上面那張22.6km/L是整段蘇花開出來的油耗

其實就只有兩個地方要注意
(a)到坡頂前盡量把電用完, 但是又不要用到引擎強制介入發電的程度
(b)不要為了把電用完而刻意純電加速, 而是讓電自然慢慢的消耗, 電最多用來過彎維持車速就好
為了做到這兩點, 就要對路況夠熟悉
電量在一半左右的時候, 油門踩到3會持續消耗電力, 踩到2會持續對電池充電, 2~3之間會達到消耗與回充平衡
像我的習慣會用2~3分界點那邊來加速, 入彎前鬆油門引擎會關閉, 車速會慢慢降低到可以過彎的時速, 出彎後再踩油門到2~3分界點, 至於要偏3多一點還是偏2多一點, 就要看對路況的熟悉程度了, 離坡頂還很遠可以多偏2一些, 快到坡頂可以偏3多一些, 這樣才能順利的把電用完
節奏的掌握很重要, 如果車比較多, 建議可以離前車遠一點比較好掌握節奏, 只是後車可能會不爽

以下是仿focus tdci vs 308 ehdi那篇的路線跑出來的油耗
上坡因為車子重, 頭城--石牌停車場純上坡, 只能跑到9.4km/L
但石牌停車場到新店, 就可以利用油電車下坡會關閉引擎且還能回收動能的優勢, 油耗達到30km/L

以下是半年來拍的一些照片當做結尾:
<茶壺山遠眺水湳洞與基隆山>


<合歡山主峰>



<永安漁港>

<月亮> ....不要問我月亮開車怎麼去


<日月潭文武廟>


<不知道是什麼菌類>...總之不是長在車上的

<龍洞日出>....看起來像日落是吧=..=

<傳統藝術中心>

<砂卡礑步道> ...水非常非常清澈, 喝起來好像還好


<高美濕地>


<粉鳥林漁港>

<海山漁港>....閃電看起來像合成的, 但保證是真的



<侯硐>...貓大爺你這是在示範吃了人的食物會怎樣嗎?


<大稻埕碼頭>


<頭城>....颱風來了


<Monkey on my car>

<My car>



<高雄忠烈祠>...高雄的百萬夜景

<新豐海堤>...颱風前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