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9 wrote:拆到自已家時就不一樣...(恕刪) 新聞說台灣人普遍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建議要多走路多運動,但看到台灣這樣寸步難行的人行道(很多地方根本沒有人行道),實在走不起來,台灣人自私到後來也算自做自受活該了
台灣在市區的規劃上一直都不如其他先進國家幾乎全台都是住,商,辦全摻在一起的感覺就我個人去過澳洲跟日本所看到先進國家大都會選擇將住商辦分區規劃這樣才能夠有效利用大眾運輸不會像台灣這樣,沒摩托車或開車想去哪都不方便另外我也很欣賞日本商店街的概念,真的好逛又方便台灣的商圈逛起來總是很空虛,難逛,缺乏規劃(例:高雄新崛江)
台灣的大都市土地一坪幾十萬,政府土地重劃然時當然人行道越小越好甚至拿掉,道路也會盡量小,剩下的土地是拿來蓋房子.台灣有些鄉鎮土地不值錢, 但為了包工程, 反而會常在偏僻人少的地方設置人行道,但人行道之後不維護變得破破爛爛,.常有些偏僻的地方也在做土地重劃, 不要說做設人行道, 路樹,公園,遊樂設施這些基本的東西, 連地下道都有設, 但工程做完後就放著長草.
Behonest wrote:臺灣政策長期以來過度縱容機車(譬如機車不用繳稅、不怎麼收停車費、罰單金額等各費用也比汽車少很多,和製造的噪音、亂象等社會成本不成比例),結果就是造成台灣一直是"機車成長率遠高於汽車成長率、公車族持續衰退、自行車族完全被淹沒"的荒謬現象,並且形成惡性循環....(恕刪) 消滅自用小客車才是正道,減少一台機車卻增加一台汽車等於是增加4倍的道路使用面積和6倍的停車面積自用交通工具是避免不了的需求,不如就把人民從較不好的推向稍微好一些的當然大眾交通的補助也是要持續減少汽車就能減少許多高架橋、高速公路的需求,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