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統計處表示,4月批發、零售、餐飲三業營業額皆創歷年單月新高,但5月中起國內疫情急速升溫,管制比去年3月更嚴格,預估將嚴重影響內需產業,尤其餐飲業在去年基期已經很低的情況下,5月營業額還可能年減一至兩成,狀況嚴峻。
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經調查,餐飲業者多數不看好5月營業額,過半數零售業者認為5月將表現比去年同期更差,減少最多的就是百貨公司、服飾、綜合商品零售業。不過有些業者在去年疫情後,已經轉戰網購通路,將降低受影響程度;批發業者則有部分因外銷表現好而抵銷內銷損失。
疫情升溫,旅行業者停止出團至6月8日。雄獅(2731)品牌策略總經理游國珍表示,旅遊業的生存發展,必須建立社會安全穩定繁榮的前提下才有機會,目前看來,根本沒有生存環境;就算疫情控制住,消費者也需要時間建立信心,旅行業復甦的時間會比其他行業更長。而這波疫情,肯定會再有一波倒閉潮出現,推估留下的業者數量只會有過去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蕭博仁說,如果短時間能控制疫情,暑假國旅還有救,觀光產業就有希望活下去,但現在看起來「有點難」。政府提供四成旅行業者薪資補貼,只能續命、不能救命,因為「根本救不活」。
台灣國際觀光救援服務協會理事長許高慶說:「現在最慘」,餐旅業比旅行業衝擊更大、更慘,散客自己訂餐廳、訂飯店,現在全都退光,相關產業哀鴻遍野。
從去年疫情爆發,首當其衝的旅遊和飯店業者一路苦撐,許多旅遊業者撐到國旅市場回溫,雖然營收大不如前,但至少支撐住生計,但如今台灣疫情五月爆發至今「零出團」又讓旅遊業吃了一記重拳,等同於直接暫停營運。《蘋果新聞網》目前掌握願意出面說明的飯店業者,5至6月的住房預定都因疫情被迫取消或延期,住房率不到1成,更多業者根本不想透露檯面下慘況,不少民宿業者也自主性暫停營運到6月,營收全數歸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