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意有耐心看下去的,那可以跟著我一起回顧這趟階段目標達成的心路歷程

-------------------------------------------------------------------------------------------------------------
(本文開始)
夢想與現實往往存在著極大的落差,這樣的落差也會隨著環境、心態的改變、當然最重要的是荷包深度的改變,就會讓所做的決定偏向兩邊的某一方。我們人生往往都在這兩邊進行抉擇,而是否對未來有所幫助或是變成負擔,這就是轉大人之後要面對承擔其結果。
每個人的人生都會有許多具有特殊意義的時間點或是事件,比如:認識了一輩子的伴侶、上輩子的情人的降臨、獲得工作上的成就、擁有屬於自己遮風避雨的堡壘以及守護全家安全的夥伴…等等。
這輩子的伴侶跟上輩子的情人在本版就不在這浪費版面分享了(想看正妹01首頁一直都不會讓你失望),今個所要呈現的就是尋找到守護我們全家行車安全新成員「Volvo XC60 B4M」
。(怎麼不知不覺講到人生去
,馬上切入正題)在介紹家裡新夥伴前,想在此回顧一下本次尋車的歷程
會興起換車念頭起源於出社會就一路陪伴著我們的小鴨,在前世情人的誕生,內部使用空間及動力開始感受到不敷使用,且在交通安全性考量等因素之下,開啟了這段歷程;而另一個重要促使自己換車的原因想的則是都活到這把年紀,認為人生應該有個進階感(已經不在是歐巴),所以是時候也該升級了。
在設定目標級距著實是件十分困難的事,但憑藉著長期以來對汽車產業發展愛好與關注(應該很少男人會對車子會無感吧!
),並且衡量可負擔範圍內,起初鎖定幾個品牌,包含Mercedes-Benz、Audi、Volvo、Lexus、VW及Toyota。大家一定會覺得納悶,在前面幾個品牌級距怎麼會突然冒出不同級距的VW及TOYOTA,原因保留務實的考量仍在我心裡有個坎,不過很快在第一輪就被技術性的杯葛否決了務實的提案
。當時(2年前)換車的慾望只有點燃但尚未強烈,僅逛著各大網站對各車系的評價(這個也帥那個也好,相信大家都懂這個感受
),規劃時就想應該要跟上流行考慮SUV車型,所以就有了Mercedes-Benz GLC、AUDI Q5、Volvo XC60及Lexus NX等四款車型進入優先名單中,因此開始一年多不認真Survey歷程。直到去年底(2021)才開始實際進展間看實車,這對我而言是需要些勇氣,因為個性關係,買任何東西我都不喜歡被認為我只是來看辛酸、吹冷氣...等等(對於服務人員的白眼抵抗力很低),所以沒有達到幾分購買意願,不太會主動走進去店裡或展間。各品牌的實地訪查
首家抱持著「朝聖」心理就先去耀眼的三芒星,出來接待的業務還算不錯,沒有把我晾在旁邊,雖然我更其期待不要有人來理我,而這個業務不愧是三芒星的水準,不失專業的介紹,價格上的支援(不會讓人失望的台賓價格,之前其實也考慮過外匯車,但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訪後感想:W206中控台之絢麗想必一定等同於X254,但該新車當時尚未發表,且又有缺晶片的窘境,必定更是等到天荒地老,再來是認真思考後認為三芒星的尊貴感跟低調行事的我風格有所差異,結論:好吧,有緣再見。(等我發達吧
)第二家則去看21年底萬眾矚目焦點Lexus NX,整體大改款後的外觀美型及Tazuna韁繩概念座艙設計,一直吸引我目光
,實際也在剛發佈的時候在威秀品牌概念店看過"外觀"(對僅外觀,不讓人開門進去的那種,哪招…),就在今年疫情最緊繃的那段時間,在台北市生活真的很難避免不跟上Covid-19確診行列(這個跟流行以後真的可以免了
),某日手機跳出「您預約的NX350 F sport已可到店試駕」通知,招喚我們到某營業所,現場只有喝咖啡的一組人及我們(業務比客人多的狀態)異常空曠,讓我一度以為這間營業所是準備出清關店?旁邊停的車都是待交車不是展示車,重點是NX、UX竟、然、沒、展、示、車...蝦毀,所以就將試駕車當展示車看了,這樣也好。當初會想試F sport版最主要是新引擎想趁機體驗看看跟200差異多大,試駕後真心覺得不愧是運動版,新的2.4T渦輪增壓引擎沒有讓人失望的動力表現,真的是天差地別,但油耗表現就不太美麗。在這個時期(缺晶片、海運飆漲、減產等因素以致缺車)價格只能說"五告硬"
,L牌竟跟三芒星學壞一樣等車等到天荒地老,至少一年起跳(NX200或許沒這麼久,但當時也要半年左右,該車動力就....),著實地讓我內心掙扎無法現場下訂F sport版(其實原本目標是NX200,主因是超出太多預算,很多配備要妥協到真的會懷疑只是買高級版RA...),而業務也因沒車賣,態度就不太積極...這就不在這裡多加贅述,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但NX還是讓我無法完全割捨,因為他的妥善率跟後勤維修費用等誘因也不能怪很多人都無法抗拒L牌的魅力…。緊接著來到了第三個品牌,也就是本篇的重頭戲(現在才開始講重點…
)說起與Volvo的因緣,在很小的時候同學爸爸就開著一台960(沒記錯的話),那龐大身軀、超寬敞的後座空間,那時候擠了好幾個小朋友出”校”寫生比賽,印象中覺得是部讓人安心又巨大的房車,但那趟旅程另一個記憶點就是到了目的地後,在同車妹子面前吐了一地的我…當時真是糗到爆炸,但這並不是這台車的問題,而是因為小時候家裡沒有車子,所以不管是哪牌的車子都可以激發出我們家小孩嘔吐的潛力,公車就不用說了,就連坐MERCEDES-BENZ、TOYOTA等等品牌車子無一倖免無吐不歡
。哎呀又離題了….那是Volvo給我的第一印象,當時的車型設計讓我對這品牌除了安全以外,真的沒有任何其他正面的評價,尤其那外觀…我著實地接受不了,但在某年那位彭帥男神的廣告中一句「Volvo,不是我的菜,但 我愛!」(本來想分享給大家看,但不知道貼這會不會有版權問題,只好請大家去Youtube搜摟!)那支廣告(真的有帥到我),刷新了我對Volvo的印象,接著小紅帽要找大野狼、張鈞甯、到最近的陳柏霖、桂綸鎂等等廣告所傳達的概念,不得不佩服Volvo真的很會找代言人,廣告意境很棒,廣告詞也寫得超好(N年前的「敢 與眾不同」,這句真的超經典)。
回到車廠本質,車身與內裝設計美學有別於過去及其他車廠的絢麗;在品牌塑造出以人安全為本質,環境友善的責任商業行為,例如最早宣布將規劃從傳統油車轉型成純電動車的品牌,並在推出的產品也明顯有此跡象,不僅只是說說而已。而在我工作領域中也常看到該品牌永續的相關作為,這麼具永續性的公司,怎麼不用新台幣下架呢!
之前在百貨賣場外很常看到Volvo舉辦賞車活動,某個一個因緣際會下,參加了一場在松菸舉辦的特展,在工作人員招呼下,試駕了XC60 T8(只是巧合,油版還是首選),那次試駕讓我對混合動力有真實的體驗(暴力輸出,這個真的很可以),在內裝車室營造的北歐簡約設計風,隔壁班試完就想簽,但那時我還是對於Volvo在現實層面上還有所懷疑(品牌過去既有認知妥善率、維修金額貴等等),所以就把這份心藏在裡面,想說用時間來沖淡衝動的決定,當然也很感謝當時小阿哥的介紹與幫助。
議價階段
走過了幾家車廠,了解這時候缺車窘境價格商議空間必定十分有限,故原本預設等明年晶片荒緩解、海運費用趨於正常,缺車狀況解除後再來認真看新年式,殊不知隔壁班已聯絡另一個網路頗受好評的業代,把我再次拉回展間(現在回想感覺被隔壁班套路了
),一如往常見面時聊了需求、想法等等巴拉巴拉的事,在試駕的路上哈拉過程發現這位仁兄竟是我們夫妻倆同所大學的學弟(以下直接稱學弟),知道那瞬間整個全身雞皮疙瘩(不是因為車上冷氣很冷
),內心想著,這難道是天註定?
回到展間,看到學弟直接拿出刷卡機(蝦毀這哪招),然後直接報了個讓我陷入深思的價格(我知道我的地板價僅是我的妄想症發作),這學弟好樣的,不簽到這單我看我恐怕很難走出去這個展間,再來就是隔壁班真的是太愛這款車,不斷溫情喊話攻勢;還有最重要的是跟之前業代幾次試車的過程中(XC60各型號我都試過一輪),前世小情人親身實證幾次路上,都快速地失去意識(是高車太搖嗎?
)真的是很給力的推了一把,林林總總原因再也壓制不住這股衝動,把整個換車預先規劃時程硬生生地提早了一年多(有點對不住那小阿哥
),冥冥之中都安排好了嗎?礙於篇幅已過長,其實還有許多原因跟心理的OS就不在此細部陳述了。最後學弟也很給力的支援促使學長姐提前實現階段目標。不過也要感謝在我們對於品質部分疑惑,都給予令人安心的答覆,最重要是一直保持高度服務熱誠。而在交車前總總需求,總能符合期待,比如光隔熱紙項目,我就充分發揮了天蠍座猶豫不決的實力,改了10幾次的品牌、型號搭配含報價,以及聽說該牌極少人會要求的繁瑣驗車過程(領牌前與領牌後),甚至是車險比價,是的我就有這麼一點龜毛的想知道其差異,但比價只是個了解過程的程序,最終還是選了他的服務(其實學弟也蠻驚訝),是因為我們覺得在享受高品質服務並非這麼理所當然,還是要留有合理的利潤空間(可能其實很大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給對方,當然我也衷心期盼這個角色不僅只是賣給我新車的業務而已,而是希望透過這樣串起的緣分未來可以像朋友持續輕鬆愉快互動。很多細節部分我知道我的要求不低,要接我的單老實說也不是這麼容易(如果容易那前面那位小阿哥就得到了),能夠達到我的要求(或許真的比起其他車主要求硬的多),在相同品項上價格又有競爭力,老實說不多,所以這樣好的業務又加上「爹親娘親XX親的學弟」,不力薦的話就對不住前面那句話了。有時在想學弟會不會後悔接我這張單,怎麼後面毛這麼多
,所以有需要一個能幫助你安心入手保護全家生命安全又可以兼顧奢華中帶著低調感車子的推手,可以私我,真實體驗後就會懂(不論是車還是人)。喔!要特別聲明在本文出去前,我沒有收到任何其他額外好處,還花了車價(遙望那厚厚一本分期還款通知單...
),純屬真實感受分享。正式開箱

接下來就是有圖有真相的開箱照
鑰匙另一隻是橘黃蠻高調的顏色,怎麼不是polestar黃

- 實用的贈品

- 不愧是環保取向的車廠

其他大件的都在車上了

- 原始的車況-前頭

- 原始車況-側身

- 原始車況-包護套的方向盤

- 原始車況-排檔頭跟椅子都包緊緊

交車當天
22年後絕版的車色松木灰(代號724),一般燈光下散發沉穩的深灰,在強光下則可以顯示出活潑調性,帶有深厚的綠,就如同像一個人外表優雅穩重,但內含點小趣味,視覺感官上更顯多重的風格,實際上在每個角度因為光源不同來看都有不同顏色感,著實是個難以形容的顏色,路上好像並不多見,剛好藉此可以順便號召一下松木灰的Volvo車主蓋棟樓,看看是不是我形容的那樣。
最後,如果各位還記得我上面所說的是不是遺漏了一個品牌
,那就是Audi,也成了本屆的遺珠之憾,沒想到會這麼快就訂車,原計畫是打算下半年找時間到Audi展間看看Q5,但我想隔壁班出這招,也很有效率的直接阻斷去看其他品牌車的機會,我想這遺珠之憾只能留到下屆再來糾結了。(本文完)------------------------------------------------------------------------------------------------------------
後記
呼!終於打完了,感謝各位耐心地看完這段穿插本人內心吶喊歷程,主要是想藉此紀錄此次購車的點滴。其實原先是想考慮B5R,氣壓懸吊真心不是蓋的,體驗過的一定懂,但最後現實與務實等因素綜合考量下最終則以B4M定案,但也沒有後悔下這樣的決定(留給下屆進階空間)。
交車至今心得,不愧是歐系底盤、動力等操控性比起上一台日系國產車來說這個佳可以說是數倍數成長,四窗的雙層玻璃讓車室隔音效果更好(如果中置音響再換成Bowers & Wilkins就完美了
),而抬頭顯示器跟Google系統(還可以訓練口語英文喔!這是優點嗎?
)的高度整合更是為之驚艷,其他的感受就等著接下來與新夥伴一起在台灣各地留下足跡的相處時光中再去細細品味帶來的感受,就一起期待它的表現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