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Volvo PHEV油電車上半年銷量猛增80%,台灣受制政策很難有起色

原文:https://speed.ettoday.net/news/1770701

Volvo PHEV油電車上半年銷量猛增80%,台灣受制政策很難有起色
▲Volvo今年上半年PHEV插電式油電車款銷售亮眼,其中又以歐洲市場成長最多。(圖/資料照,以下同)
記者林鼎智/綜合報導
在Volvo旗下產品電動化後,歐洲銷售表現也為品牌帶來強心針,因為光在今年上半年,Volvo在歐洲的PHEV插電式油電車銷量就大幅成長80%,進一步縮短Volvo電動車佔全球銷量20%的品牌目標。
Volvo PHEV油電車上半年銷量猛增80%,台灣受制政策很難有起色
▲截至6月底,Volvo全球PHEV車型共賣出37,775輛,其中歐洲地區便佔了79%。
據統計,截至今年1-6月為止,Volvo在歐洲共賣出123,198輛,其中有24%為PHEV油電車(共29,918輛),較去年同期成長9%。至於在全球市場方面,Volvo的PHEV車型在上半年共賣出37,775輛,較去年同期的21,015輛成長不少,而歐洲地區更是PHEV的主要市場,佔總銷量79%,其中又以XC60、XC40最受歡迎。
相反地,Volvo PHEV車型上半年在大陸市場僅賣出2,100輛,佔總銷量3.2%,而且賣最好的是S90房車,而非休旅車。
Volvo PHEV油電車上半年銷量猛增80%,台灣受制政策很難有起色
▲Volvo目標是在2020年讓PHE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型佔總銷量的20%。(圖/翻攝自Volvo)
Volvo總裁Hakan Samuelsson表示,Volvo目標是在2020年讓PHE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型佔總銷量的20%,雖然PHEV車款在成本與售價上都較為昂貴,但長遠來看會比傳統燃油車款更划算。

--------------------------------------------------------------------------------------------------------------

Volvo在國外油電明明發展的好,且評價與接受度都非常高
但受制於台灣政府法規的奇怪規定,導致一些車價或是補助項目都較為不親民

而且政府決策其實很奇怪,假如目的是要推環保,那又為什麼當Toyota車廠以外的品牌,油電技術越來越純熟時
卻把以前放很寬的條件弄的很緊縮,反而現在就只有和泰符合標準,其他車廠都沒有辦法獲得補助

這就有點像是「我有錢,但為了環保選擇了較環保的車款,但政府因為看我有錢,所以政府就不補助我」這種概念
明明歐洲那邊油電車發展的更好、更大,可是歐洲就沒有這些限制,台灣訂定這些奇怪的法規蠻不合理的

所以我才覺得Volvo很可惜,近幾年不只是安全持續受到國際測試單位以及機構的認可,成績非常優異
就連以前常常被說話的動力引擎,在近幾年也陸陸續續有了渦輪、油電的選項
只可惜的是法規規定讓一些相關的補助沒有辦法放到Volvo車系上
所以即使給了消費者想要的選項、給了符合環保的選項,但這樣的價格,多數人應該都買不下手吧?
2020-09-07 22:10 發佈
恭喜大陸吉利汽車 VOLVO銷量增加 吉利汽車獲利也倍增

看來大陸汽車早已非吳下阿蒙了 有長足的進步 至少可以把車暢往全世界
studio wrote:
恭喜大陸吉利汽車 VOLVO...(恕刪)


大陸汽車越做越好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很多品牌都還把廠房改設到大陸那邊
姑且先不論國人對於對岸品質以及歐日品質的印象
但不得不說大陸有市場有能力做到這個程度
Ganlinmilk wrote:
原文:https:/...(恕刪)


充電是個大問題啊!特斯拉現在能大賣也是先投資充電建設,但Volvo??
我們就先不說多花將近一百萬,買那個PHEV系統值不值了....
Ganlinmilk wrote:
而且政府決策其實很奇怪,假如目的是要推環保,那又為什麼當Toyota車廠以外的品牌,油電技術越來越純熟時
卻把以前放很寬的條件弄的很緊縮,反而現在就只有和泰符合標準,其他車廠都沒有辦法獲得補助

現行的油電車補助條件是2014年修改的
本來是只要具備EV模式、未具備充電模式即可有貨物稅減半
14年修改成:
一、完稅價格在新台幣100萬元以下者;
二、排氣量在3,000立方公分以下;
三、油耗值達19公里/公升;
四、碳排放量在120公克/公里以下者(三跟四其實是一樣的條件)
而這個修改,就是歐系車商去弄的呀
為了要卡IS300h、NX300h而去弄的
當初沒遠見,現在就綁死自己

趁著2022台灣CAFE實施前(車廠平均20.9km/L),
看這些歐系車商要不要弄個類似電動車的方案,解鈴還需繫鈴人啊
電動車是140萬以下免貨物稅,超過140萬以上按减半税率(即15%)徵收
那油電車、PHEV就140萬以下貨物稅減半,超過140萬以上正常徵收
大部分人沒車位,無法在家充電是個大問題啊!
Ganlinmilk wrote:
油電技術越來越純熟時
卻把以前放很寬的條件弄的很緊縮,反而現在就只有和泰符合標準,其他車廠都沒有辦法獲得補助


我想不到原本很寬弄的緊縮的條款?
方便舉例一下嗎?

進口車貨物稅大家都有

貨物稅減半條件:
完稅價格在新臺幣100萬元以下。(非終端售價,指課徵完關稅後,尚未課徵貨物稅之金額)
排氣量在3,000立方公分以下。
油耗值達19公里/公升。
碳排放量在120公克/公里以下。

和泰有享受到的也就RAV4 HV一款
其他LEXUS車款一樣課全額稅,所以獨厚了和泰嗎?
再來就是奢侈稅300萬大關
有部份T8 車款也不到
所以是?VOLVO 覺得哪裡不公平嗎?
定位豪華車款 車價本來就高
富人社會責任本來就高 負荷更多的稅金 本來就是國家運行的邏輯

真想環保電動車或是低價油電一樣可以達到
你的打抱不平 更顯得為富摳門
我開RAV4油電車.一個月前在合歡山石門山的停車場遇到二個人隱約聽到他們在談論我車子的車價跟油耗
我後來稍微跟其中一人聊了起來,才發現他也剛買一輛VOLVO PHEV ,他說他當時也有考慮RAV4油電車
據他說他車子油耗在14左右純電只能行駛不到40公里,而且他還特地問我油跟電是自動切換嗎?因為他說
他需要手動才能切換(我不確定他切換時指的是什麼時候),重點是他那台車300萬以上.....
所以這牌子還是有錢人在買的....普羅大眾還是買平價實用的車....

PS:中途他另一個朋友反問他說你車價是100萬嗎?車主馬上回:無拉~愛300勒,想到這段就覺得很好笑
wannaluna wrote:
貨物稅減半條件:
完稅價格在新臺幣100萬元以下。(非終端售價,指課徵完關稅後,尚未課徵貨物稅之金額)
排氣量在3,000立方公分以下。
油耗值達19公里/公升。
碳排放量在120公克/公里以下。

和泰有享受到的也就RAV4 HV一款
其他LEXUS車款一樣課全額稅,所以獨厚了和泰嗎?
再來就是奢侈稅300萬大關
有部份T8 車款也不到
所以是?VOLVO 覺得哪裡不公平嗎?
定位豪華車款 車價本來就高
富人社會責任本來就高 負荷更多的稅金 本來就是國家運行的邏輯

真想環保電動車或是低價油電一樣可以達到
你的打抱不平 更顯得為富摳門


不是幫這篇報導或是Volvo講話(LEXUS、BMW也有很多PHEV),我很同意你講的婦人社會責任本來就高並要負荷更多的稅金,但這部分已由奢侈稅涵蓋。

而基於鼓勵環保的貨物稅減半,卻又訂定完稅價格上限100萬是在? 順便鼓勵環保一併對富人課稅(或是說獎勵窮人做環保,還是不鼓勵富人做環保?) 那奢侈稅作用?

Volvo或者BMW、LEXUS定位皆為豪華品牌,亦即無論是不是使用上了PHEV,車價也會隨著內裝高檔度、功能多寡及車架底盤設計及用料造成車價上升,再加上品牌定位本來就不可能上市一款跟RAV4一樣的價位車款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貨物稅減半不應設價格上限,並調降汽車奢侈稅門檻可能低至100萬元,這樣才能將每個稅收政策明確表達其意義。

政府許多無邏輯的作為不想多說,但這種事情只是Volvo以及在這邊報導先發難、政策要有所本。
我相信目的並非在那邊小鼻子小眼睛計較獨厚和泰。別誤導了其他讀者想法。
lopestandard wrote:

政府許多無邏輯的作為不想多說,但這種事情只是Volvo以及在這邊報導先發難、政策要有所本。
我相信目的並非在那邊小鼻子小眼睛計較獨厚和泰。別誤導了其他讀者想法。


--
Ganlinmilk wrote:
而且政府決策其實很奇怪,假如目的是要推環保,那又為什麼當Toyota車廠以外的品牌,油電技術越來越純熟時
卻把以前放很寬的條件弄的很緊縮,反而現在就只有和泰符合標準,其他車廠都沒有辦法獲得補助
--

這一點應該由你跟樓主說才對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