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VO安全不分等級,試在必行試駕活動 心得

因為在2012年有過第一代XC60 D5的長途試駕,對當時的驚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本次全新世代的XC60試駕,會是一個新舊世代的強烈比較感受。

五年前是兩天一夜的長途試駕行程,總結當時的感受,XC60 D5調性非常像 Lexus RX350,寬闊典雅的乘坐空間,寧靜的車廂,優雅舒適的行車路感,但是XC60 D5更多出了歐洲車底盤沈穩剛性,Volvo車向來的堅固車身,更強勁的加速動力(可能因為來自於柴油引擎的蠻牛動力),全時四驅帶來超乎想像的山道過彎循跡能力,最令人驚豔的是在當時國內雙B車都沒配備,而在Volvo很多車款己是標配的ACC自動跟車系統。

因為當時XC60和 LEXUS RX350走的一樣是高乘坐質感路線,會預期舒服的懸吊系統在彎道用極限的開法,會和LEXUS RX350一樣推頭,但是結果只要你敢開,可能全時四驅的關係,加上XC60的高剛性有更多的支撐力,彎道越加速反而越有循跡能力。而上代XC60 D5擁有220hp/4000rpm、44.9kgm/1500~3000rpm的大輸出,雖然馬力數值沒有LEXUS RX350大,但也許是因為柴油車大扭力,加上柴油引擎不需要等轉速,加速能力明顯比RX350快。它的加速有重量感,但是覺得有一股蠻力,能很輕鬆的超過時速200,在頭段及尾段都比RX350快。至於極速我沒有機會試,高大車身及柔軟的懸吊,在超過時速170以上的境界時,讓人沒有信心能像一些性能轎車或是小鋼炮,能用這樣的速度在車陣中鑽來鑽去,快速變換車道,這一點和LEXUS RX350表現很像,但它又表現得比RX350好些。在惠蓀林場往日月潭的小山路上有一段連續髮夾彎的陡峭上坡,XC60 D5 出髮夾彎後短短不到白米陡峭上坡直線中,憑藉的強大的扭力,像頭蠻牛一樣瞬間超越前車,表現令人驚訝。

最讓人驚訝及著迷的是ACC自動跟車系統:一開始要相信電腦自己開車,真的要有膽量信任,當開了一陣子會發現它的平穩度、順暢度是遠遠勝於人類的控制能力。雖然當時Volvo還沒有宣稱它有腳踏車摩托車行人的偵測能力,可是我在台中舊市區凌亂的道路中測試,摩托車腳踏車行人它都有能力偵測到及做出反應。廠商的定義自動跟車系統並不是自動駕駛,或者是還沒有資格稱做自動駕駛,可是對於初次接觸自動跟車系統的我來說,它根本就是種自動駕駛。後來由南投回台北的高速公路上,只要告訴車子最快能開多少,跟前車的距離要保持多少,煞車及油門就交給車子自動駕駛了。一路開到台北,整個人輕鬆到氣定神閒、精神氣爽,開車的疲勞負擔幾乎都沒了,這真是一種前所未有、無法想像的感受。

其實ACC自動跟車系統,特別是Volvo現在的第二代PA半自動駕駛系統,真正好用的時候反而不是在高速公路上的疾駛,而是堵車時的走走停停,要知道七成以上的車禍都發生在慢速,堵車時的走走停停是最容易追撞,也最讓人疲憊於專注駕駛以及不斷的切換油門煞車踏板,腳都會抽筋的辛苦環境,把這種辛苦的環境交給電腦開,好開的環境留給自己爽,我覺得這才是自動跟車系統或是半自動駕駛帶給人的最佳享受。

大家在看ACC,不能只看有沒有配備ACC ,還要看看ACC的性能數據,因為每一家車廠的ACC性能數據差異很大,例如有得低於某些時速就沒作用,或者是作用的速度支援上限只到120,甚至加速減速的動作突兀不順暢或是反應慢半拍。Volvo自動駕駛的動作是非常的線性柔和、乘坐舒適,它的平穩度是人類操駕無法比擬的,據很多媒體的說法,Volvo幾乎是業界楷模,性能最佳的。而國外媒體的測試ACC自動跟車系統或者是半自動駕駛系統,Volvo幾乎多是行駛最平穩順暢,能力表現最佳的品牌。說真的,你體驗過了,就知道了!

ACC 自動跟車系統跟第二代PA半自動駕駛系統其作用很接近,讓人分不清,但其實又是不同的東西。開啟自動跟車系統加上主動車道偏移修正, 除了油門煞車自動控制之外,方向盤要自己控制好,只是當車主精神不濟或是不小心分神,車輛貼近分隔線可能越線時,系統會主動將車子拉回車道,如果車主一直不理會方向盤,車子便會不斷的在車道中左右修正。而切換到半自動駕駛系統,除了油門煞車自動控制之外,車主可以不用理會方向盤,車子會以比人類控制還要精準平順的方式自動維持在車道中間, 只是受於法規,雙手必須放在方向盤上不可以離開太久。在試駕的過程中真的要訓練自己養成習慣,雙手好好地放在方向盤上,不然閒閒沒事的雙手很容易摸東摸西,就忘了回來了,造成車輛警告系統響起。
VOLVO安全不分等級,試在必行試駕活動 心得

第二代PA半自動駕駛系統是整個試駕過程最讓我喜歡的安全配備,至於Volvo其它的主動及被動式安全配備,套句現在車界流行的話:「你想得到的Volvo都有,Volvo有的,你想不到」! 很多媒體都說Volvo安全配備實在太多了,根本無法一一介紹,所以我在這邊也不多說了。而ACC自動跟車系統及PA半自動駕駛系統可大幅降低事故發生的機率,我覺得保險公司應該給予配備這樣設備的車輛保費的優惠和折扣才公平,甚至進而獎勵車商配備,提升用路環境安全,這才是社會之福啊!
VOLVO安全不分等級,試在必行試駕活動 心得

此次試駕的XC60 T6其動力源自新世代動力家族Drive-E的T6動力,是基礎於2.0升排氣量,透過機械增壓、渦輪增壓、缸內直噴等三大新世代引擎技術,讓其在享有台灣稅金優惠基礎上,輕鬆享用320hp/5700rpm最大馬力與40.8kgm/2200~5400rpm最大扭力輸出,不僅可於5.9秒內完成0-100km/h加速過程,安全極速更可達230km/h,將駕馭熱血融於豪華休旅風格中。舊款Volvo T6引擎原本是3.0 V6增壓引擎,在新世代引擎 down size 的風潮之下, 換成了2.0四缸雙增壓引擎。引擎重量減輕有效的改善車輛前後配重平衡,提升操控力,同時省油、省稅金,而且動力性能比大尺寸的V6引擎更強悍,唯一的遺憾就是享受不到六缸引擎那種綿延細密的質感。
VOLVO安全不分等級,試在必行試駕活動 心得
VOLVO安全不分等級,試在必行試駕活動 心得

剛坐上XC60 T6駕駛座,油門踩下去會有點驚訝它的輕快,整體感受會覺得像是台輕快的小鋼炮,調性比較像被稱作高速公路戰鬥機的Saab 93那一種反應很快的輕快,或者是BMW那一種比較輕的感覺,但輕快中帶著穩,也就是它感覺是輕快的,但是沒有左右晃動或是因輕快而產生的多餘晃動,跟以前的Volvo有重量感的調性不太一樣。另外這輕快感部分源自於320hp/5700rpm最大馬力與40.8kgm/2200~5400rpm最大扭力輸出的強勁動力,油門踩下去,反應快而直接,有強烈的飽滿動力感回饋,而且油門的線性感非常優異好操控。就數據來看1940kg車重不輕,但是就像違反物理原則一樣開起來卻是輕快。每個人的偏好不同,其實我反而比較喜歡之前有重量的感覺,操控感應也許會差一些,但是會有一種重量的安穩舒適感。

這台新世代的XC60底盤是由新的模組化底盤SPA平台所打造,擁有我個人最喜愛、和方程式賽車一樣的雙A臂前懸吊系統,並且為鋁合金材質,同時透過EPAS 電子動力輔助系統,後單體式懸吊系統,給予更精準轉向與優異的乘坐感。很多媒體都說它的底盤操控非常優異,到底有多優異卻少有說明,這種比較值在哪裡?是指它在高重心大重量的SUV裡面,表現的很好?還是跟所有的車子比起來非常優異?我覺得它在山道裡面用比較極限的方式駕駛,操控感像歐系小鋼砲,這種小鋼炮的感覺最明顯的來自於在山路飆彎道的時候,它沒有什麼側傾感,像台軌道車,再加上輕快的駕駛感受。

開這種超過300匹大馬力的車,通常要戒急用忍、小心謹慎控制油門,我們常常看到超跑很容易出事,常常就是因為技術不好,又想要show out大馬力,胡亂催油門,油門一踩下去馬力輸出大於底盤的操控能力,就打滑失控。在山路過彎的過程中我曾經不小心,油門踩著過了些,這台新世代的Volvo XC60 T6 雙增壓引擎,油門反應是非常的直接快速,立即湧出的大馬力,我預期車子將產生轉向不足將車頭往彎外推,沒想到這股力量反而變成更將車子往彎内拉的力量,產生強大的循跡能力,讓車子像軌道車一般痛快又愉悅的完成彎道。這就是新世代電子底盤的強大安全能力,能夠根據路況將扭力分配給不同的輪胎,甚至同時煞車也會給予不同的力道夾住內側輪胎或是需要的輪胎,不只是能防止車輛失控,更進一步產生令人愉悅爽快的循跡能力,除了是平常的安全保障,更是在想要速度時候的駕駛享受。事後陪同試車的原廠人員都驚訝的說:「我都不知道台車的在山道操控能力居然可以到這種境界」。當然也謝謝原廠人員的信任,願意在山路上用這樣的速度捨命相陪。另外這一台還不是搭載氣壓懸吊的車種,如是換上R版標備的氣壓懸吊,加上主動懸吊(Four C底盤附氣壓式懸吊)的作用,不但行路性更舒服,而且過彎安全極限會更高。

這台車的電子方向盤很輕手,握感及手感回饋感都很好,開起來甚是輕鬆,但是我發現在山道如果用很極限的方式駕駛時,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在設計上要偏向舒適,方向盤的回饋感在極端的時候是被削弱的,其造成的直接問題就是極限方式駕駛時,會讓駕駛者將方向盤握過的很緊,同時計劃的行車路線多留一點誤差值。

XC60向來是非常安靜的車,這一代的新款,媒體也都稱讚它的隔音優異。如果我用之前嚴格的經驗標準,今天測試的這台車其實有很輕微的輪胎噪音出現,原廠說是因為今天這台車配備硬胎;我不太懂街車像方程式賽車一樣有所謂的硬胎軟胎, 我的知識只侷限在如失壓續跑胎很吵、吸震差,再來跑胎、R胎、半熱熔胎、跟胎塊大的胎,噪音都大。但我開過上一代的車型,寧靜的車廂本來就是它的強項(所以我很反對把Volvo拿去改排氣管,增加噪音),今天的XC60有胎噪問題是件奇怪的事。

Volvo的座椅向來被譽為車壇最佳設計,因為Volvo的椅子都是跟瑞典脊椎專業醫療團隊合作設計的醫療及人因工學座椅,是由一群專業的醫療團隊打造,設計出符合人體工學的座椅角度。確實Volvo的椅子在長途旅程中能夠被證實有理想的支撐舒適性;我個人覺得在Ford Volvo以前,確實Volvo的椅子坐起來非常舒適,特別是長途旅程的考驗,但是它著重一般乘坐舒適性,對於左右的包覆性,並不充足,有時候還是會讓人有改跑車座椅的衝動。而在吉利Volvo時代開始,居然短短的不到一年就發生了很大的進步及變化,一直到現在我們看到Volvo爆炸性的成長與進步。在兩年前台灣的某次車展,雙B壹A都在展場動線的前面,大家都是試坐完雙B壹A才會走到Volvo,那時候注意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幾乎大部分的人坐到Volvo車內都會驚呼:「哇!這座椅好舒服!」我覺得這是Volvo座椅最完美的一個時代,在原有醫療級的支撐及舒適性外,更補強了跑車座椅般的左右支撐,坐下去真的會把很多男生的Recaro夢忘掉!而這次全新世代的XC60似乎椅子又有了些改變,變得更傾向運動化,泡棉的支撐變的硬些, 當然很多人會說硬一點支撐力更強,但是我個人非專業的感受並非如是,以前比較軟的泡棉比較能夠順著身體的形狀改變形狀包覆身體, 現在比較硬的泡棉在山路極端駕駛的時候,較瘦身形者反而比較會在座位上出現滑移現象。
VOLVO安全不分等級,試在必行試駕活動 心得

有些嗅覺較敏感的人坐到Volvo新車內,甚至包括清潔維護得宜的Volvo舊車,常常會經不住說香。其實這是有原因的,就如業界常說Volvo的新車沒有新車味,那是因為Volvo車內空氣純淨不含化學物質及毒物揮發,所以聞起來沒有絲毫刺激味,進而產生一種淡淡舒適的香甜味感受。原因在於Volvo有一項起碼超過20多年的配備,且目前世界上好像沒有車廠有這樣的設計…車室內氣味管理:Volvo新車室內空氣不含化學物質揮發、不含過敏材質,所有內裝材質和接合劑都經過歐盟無揮發毒物的認證並符合瑞典氣喘與過敏協會嚴格標準;比如嚴格控管所有金屬組件中鎳的溶出,盡可能減少塑膠組件中的有害添加物,所有質材都經過供應商聲明、也經過 Volvo 驗證不含有害成份,如過敏原、致癌染料、甲醛、殺蟲劑、重金屬、氯酚等,才能上生產線進入製程,藉以創造出健康安心的無毒車艙環境。再加上Volvo還有專職測試氣味的Nose Team「賞味小組」,以人敏銳的嗅覺,精準篩選車室內的氣味,評鑑車室內裝材料氣味,創造出車室中令人舒適自在的氣味。

Volvo汽車在剛開始被中國吉利汽車收購的時候,網路上有很多人的酸言酸語,可是我並不那麼認為,像德國雙B在中國大部份都是中國製國產車,我在內地開過中國製造的BMW,我覺得整體質感覺是比台灣總代理進口非洲製造的BMW要好,Benz在BMW之後也跟進在中國製造,口碑似乎也蠻不錯的。而Volvo汽車在被中國吉利汽車收購之後,短短的不到一年就發生驚人的進步與變化,緊接著就是這幾年大家都看到的爆炸性成長與進步,我開始懷疑如果在相同的資源之下,中國是有超乎想像的造車能力。當然,後來國外媒體也就這問題訪問過吉利汽車老闆,是如何做到讓一度慘淡的Volvo汽車有如此的爆炸性進步與成長,吉利汽車老闆的回覆是他對Volvo汽車的管理方法就是完全不管、不干涉,讓Volvo汽車自行自主發展。這一方面這蠻符合管理學的一些基本精神,另外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這個品牌的原有內在實力是多麼的強,它只是需要一個懂它、支持它的老闆。

很欣慰Volvo在讓粉絲們痛心了一陣子之後進入吉利Volvo時代能有如此好的成長、漂亮的表現,不枉有那麼多死忠車迷的長期支持,甚至是很多長輩級鐵粉的支持,但是也要小心別疏忽售後的進步,大家難道不覺得在台灣市場除了品牌迷思的暢銷之外,車不優但服務好,一樣是暢銷的指標!
2017-12-13 0:52 發佈

半緣君2011 wrote:
因為在2012年有...(恕刪)


好專業的正負評。

半緣君2011 wrote:
車不優但服務好,一樣是暢銷的指標!

這是哪一家?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也太厲害了吧,寫這麼多,看完我都想買VOLVO了
謝謝您,還望大家不嫌棄才是。 至於東西爛服務好的車廠, 因為網路是公開的地方,我就不便直接指名道姓, 其實這家車廠製造品質很好, 問題是它很懂市場科學分析,降低成本,追求最大利潤,在市場大宗的中低階車輛, 特別是消費者看不到的有關整體安全設計、用料、配備偷得非常兇, 媒體也對於這種只顧利潤,不把消費性命安全當作一回事的做法「唸」了好幾年, 一直到最近才開始有所改善。 媒體都說這個品牌的消費者大部分是不看汽車雜誌的,也就意指不懂車的人, 所以它一直是市場大賣的品牌。 都說到這了,我應該說得很明吧。 但是這個品牌大賣,它真的也有很多優點, 例如製造品質, 售後服務保修水準, 例如不會把原廠的瑕疵推給消費者,讓消費者除了買車的錢之外,還要對原廠的瑕疵付出二次代價, 特別是在台灣消費者缺乏檸檬法的保障, 很多很棒的車, 卻是惡質的車商在銷售, 甚至惡劣到攻擊封鎖敢講真話的媒體。
tzou wrote:
好專業的正負評。半緣...(恕刪)
半緣君2011 wrote:
謝謝您,還望大家不...(恕刪)

我有認真看完,只是自己沒有試乘過其它豪華品牌車種,試著理解內容。

有三家大廠...
T、N、H 都有安全分級,相對日系進口 M 和 S 全車系六安以上,只是有些進來還是被拔。
V 的一個好處就是後來全車系主被動安全(今年才改?),如果要選該車系,根本不用特別傷腦筋,其它豪華品牌好像也沒這樣?有的還要一層一層加。

ps.據說五年後就沒有國產車了,不曉得會不會是真的。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半緣君2011 wrote:
因為在2012年有...(恕刪)


說真的,我文章沒看完直接給你5分。

我只知道你言之有物而已......
年紀大的人真的會比較嘮叨話又多,感謝您耐心把它看完。 安全氣囊的是一個比較容易被上枱面的指標話題, 底盤結構又是一個跟安全性很有關聯,成本影響甚大,但是消費者又看不見的東西, 獨立懸吊跟非獨立懸吊就有很大的成本差異, 同樣的非獨立懸吊,結構剛性又是一個很大的成本差異及穩定性的影響, 每一個點都有很大的成本差異,綜合起來就是一個很大的利潤差, 幾年前不就有某車常常後輪會突然跑的比前輪快,被大家開玩笑說新AE86, 而且所影響的事故率傷亡率也引起了保險公司的關注。 安全氣囊固然是最基本的,但是還有很多跟安全相關影響成本利潤, 如果同層級的車大部分都能做成這樣,他卻那樣,難免讓看得懂的人感覺觀感不好。 當然我這是用消費者的立場在看, 如果用做生意的立場,追求最大利潤本來就是基本職責, 商人利用了社會資源,如果不賺錢,是不道德的,不過商人利用了社會資源賺取利潤,不要忘記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叫做社會責任, 這是你運用社會資源得到利潤,對社會應有的回報責任, 這才是長久的賺錢之道。


tzou wrote:
我有認真看完,只是自...(恕刪)
看來這是一個很大的稱讚,深怕小弟不才,有愧於兄台的稱讚, 不過這是一個很大的鼓勵,真的很謝謝你。也望您對於不妥的地方,不對的地方,不吝給予指正, 讓小弟有所成長, 甚至能有些不同的意見及看法,豐富這個地方。
yoyogogogo wrote:
說真的,我文章沒看完...(恕刪)
其實我還蠻喜歡這樣有褒有貶的多重觀點,當然判斷部份就看倌自己分析。

座椅部分的描述有聽懂。

味道部分,我也是好鼻師,應該可以去賞味小組,我是沒聞到香味,沒有特別味道,真的。當然往後環保材質會怎樣也不知道,上一台車A柱飾板大概十年多會粉裂。

而中國車是後來才知道,iPhone也中國手機了^^|||。

ACC 和自動煞停部分,真的現在購車的應該要優先考慮,我一日環島,高速公路全程,超輕鬆,至於全速域,有一點,就是速度30一下要"重返"是不行的,但如果持續跟車是OK的,也就是說如果都沒有前車,暫時解除了定速,要再重啟必須30K以上。
如果有前車,速度慢是OK的。

半緣君2011 wrote:
五年前...
最令人驚豔的是在當時國內雙B車都沒配備,而在Volvo很多車款己是標配的ACC自動跟車系統。

在超過時速170以上的境界時,讓人沒有信心能像一些性能轎車或是小鋼炮,能用這樣的速度在車陣中鑽來鑽去,快速變換車道,這一點和LEXUS RX350表現很像,但它又表現得比RX350好些。在惠蓀林場往日月潭的小山路上有一段連續髮夾彎的陡峭上坡,XC60 D5 出髮夾彎後短短不到白米陡峭上坡直線中,憑藉的強大的扭力,像頭蠻牛一樣瞬間超越前車,表現令人驚訝。


Volvo的座椅

有些嗅覺較敏感的人坐到Volvo新車內,甚至包括清潔維護得宜的Volvo舊車,常常會經不住說香。再加上Volvo還有專職測試氣味的Nose Team「賞味小組」,以人敏銳的嗅覺,精準篩選車室內的氣味,評鑑車室內裝材料氣味,創造出車室中令人舒適自在的氣味。

Volvo汽車在剛開始被中國吉利汽車收購的時候,網路上有很多人的酸言酸語,可是我並不那麼認為,像德國雙B在中國大部份都是中國製國產車,我在內地開過中國製造的BMW,我覺得整體質感覺是比台灣總代理進口非洲製造的BMW要好,Benz在BMW之後也跟進在中國製造,口碑似乎也蠻不錯的。而Volvo汽車在被中國吉利汽車收購之後,短短的不到一年就發生驚人的進步與變化,緊接著就是這幾年大家都看到的爆炸性成長與進步,我開始懷疑如果在相同的資源之下,中國是有超乎想像的造車能力。當然,後來國外媒體也就這問題訪問過吉利汽車老闆,是如何做到讓一度慘淡的Volvo汽車有如此的爆炸性進步與成長,吉利汽車老闆的回覆是他對Volvo汽車的管理方法就是完全不管、不干涉,讓Volvo汽車自行自主發展。這一方面這蠻符合管理學的一些基本精神,另外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這個品牌的原有內在實力是多麼的強,它只是需要一個懂它、支持它的老闆。

很欣慰Volvo在讓粉絲們痛心了一陣子之後進入吉利Volvo時代能有如此好的成長、漂亮的表現,不枉有那麼多死忠車迷的長期支持,甚至是很多長輩級鐵粉的支持,但是也要小心別疏忽售後的進步,大家難道不覺得在台灣市場除了品牌迷思的暢銷之外,車不優但服務好,一樣是暢銷的指標!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