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車主而言,至今已超過20多個年頭,無論是繼續收藏或是選擇改裝,勢必將面臨Stage 0的步驟。
Stage 0即是將車子恢復至應有的基本狀態,簡單而言就是將漏油/老舊管路/線路等問題一一排除。
選個黃道吉日安排進廠(怎知,竟也是惡夢的開始...)

首先處理引擎周邊,陳年油漬歲月的痕跡,開拆~







討論後本次決定不落引擎,先整理上半部(拆解至引擎上座)



老化的氣門減震橡皮


凸輪軸清洗

機油濾心座&原廠綠色O環


不要問這是怎麼一回事...很久以前在老店保養的><

清洗渦輪外部



進氣歧管清洗


節氣門清潔

水泵浦順便清洗


外蓋清洗中




鐵水管生鏽,換新



油尺管清潔/更換O環


已運轉20多個年頭的分電盤






選用Volvo原廠件

新的水管&鐵水管

組裝
引擎本體重上紅漆Red Block




(水泵浦上方O環,安裝時務必注意角度,以免造成日後滲水)

外蓋油封更新


氣門減震橡皮換新


正Volvo原廠汽缸床墊片


更換方向機泵浦



組裝完畢,引擎室清潔~




引擎上半部及週邊,以上總計36K多
-------------------------------------分隔線---------------------------------------
非常乾淨,心情理應舒暢,但...
1.兩週後,開始漏油/滲水
2.引擎無力了...油門踩到底,助跑到死,勉勉強強0.4bar,貼背感完全不見了...貼背感完全不見了...貼背感完全不見了...
想當然爾,會有人說sensor老化、渦輪老化、吧啦吧啦之類的...
小弟也曾這麼認為,於是乎~
MAF~換新的
FPR~換新的
渦輪~換新的
汽油泵浦~換新的
含氧感知器~換新的
點火放大器~換新的
汽油泵繼電器~換新的
.
.
.
懶得列舉了,以上全部料件皆由Volvo提供,加一加又不知多少K了...


但...問題依舊,引擎無力...貼背感完全不見了...貼背感完全不見了...貼背感完全不見了...
-------------------------------------分隔線---------------------------------------
回到熟悉的臺北後,心裡還是這麼想的:「有一天, 車子一定會自己恢復正常的」
(至少我是這麼樣的催眠/安慰自己)
趁著換油,一併將前次翻新後的漏油處理完畢,並更換油底殼墊片曲軸後油封
因安裝不慎,造成O環破損~ 漏油問題排除!!

卸下油底殼,去除墊片、油漬,留車一晚,以確保墊片接合處的乾淨,延長零件壽命




趁著更換變速箱,一併更換曲軸後油封

(說到更換大廠變速箱,又是另一段故事了,唉...)
見鬼的曲軸後油封

以上總計將近40K
-------------------------------------分隔線---------------------------------------
漏油滲水問題解決了,但引擎無力心中的痛,始終存在,不斷隱隱作痛...
面對事實,憂鬱症發生就去看醫生,引擎無力就拆引擎吧...
時間重回首次的引擎翻新,廠方建議引擎上座跑平面,原本說好算μ的,怎知變成mm了


對照~
原引擎上座厚度

整平過後引擎上座厚度

壓縮比高了...
因高壓縮產生的高溫,造成排氣芭蕉破裂

因高溫衍生的爆震問題,讓LH 2.4跟EZ 116K進入了保護模式,自然引擎沒力
此外,向國外車友購買的Turbo Plus Kit就是最佳的證明,套件內容就不多說了,其中偵測到爆震時,電磁閥會將增壓值鎖定在0.4 bar以下,以保護引擎

汽門研磨

更換後的引擎上座

好端端的引擎上座就這麼樣的報銷了

這次...等於是再次走上回頭路,原廠墊片、引擎上座、排氣芭蕉、工資、機油、水箱水,有的沒的加一加,5萬多就這麼樣的沒了
不知各位車友,如果是你們的話,會如何抉擇,頭尾加一加將近10萬,將近一半是沒必要的開銷
別人花5萬,我得花10萬的概念
不少車友苦無經費,或是家人不支持而無法延續老車的生命
小弟卻正好相反,但...換來的卻是這種局面
車子一放就是近一週的時間,每當家人關心問及,還真不知該如何回答
對車的熱情沒了
對人的信任感更隨之消逝了

唉...聲聲無奈,Superpro底盤套件、190匹的Turbo Plus Kit,以及其他從國外訂來的改裝套件,已無心思分享
Koni避震器還在空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