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不能僅看安全氣囊數跟撞擊報告,
車廠都會公布全車鋼樑配置圖,
不見得會提供統一標準的撞擊報告,
撞擊測試報告是已知考題,
車廠應付考試的結果罷了。
鋼樑配置圖內四門空著的地方,
就一定不會有鋼樑存在,
車禍側撞鐵定不好,
車門若配置圓細桿並不算鋼樑,
鈑金跟圓細桿勁度與鋼樑相比之下,
強度微乎其微。
鋼樑分布越密集、越粗壯、越深厚,
加勁越多,越封閉沒開口則防護越好,
蹲下去觀察後輪中間連桿,
c型鋼沒封閉有朝上開口沒加勁,
差別是高速變換車道的失控穩定性。
良好的鋼樑有潰縮或降伏塑角設計。
s8131556 wrote:
所以XC60的門板...(恕刪)
LEXUS部分車型門上有配圓細桿--強度相較於鋼梁可忽略
LEXUS部分車型的門上緣有配置形狀纇似鋼樑的鋼鈑,
細看起來真的太薄的像鋼鈑--強度相較於XC60小很多
LEXUS承受側面撞擊就靠車體框架來承受
比較起來XC60的門板有配置鋼樑當然是很好
ES

CT

XC60


這篇寫得非常詳細。
Volvo歷年重要安全成就
1944 籠型安全車體結構
1944 多層膠合安全玻璃
1959 前座三點式安全帶
1960 防撞擊包覆式儀錶板
1964 第一款後向兒童安全座椅1966 潰縮緩衝區
1966 分散潰縮吸震防護結構
1967 後座安全帶
1968 前座安全防護頭枕
1969 前座慣性捲收三點式安全帶
1970 成立Volvo交通事故研究小組
1972 後座慣性捲收三點式安全帶
1972 後座後向兒童座椅和兒童安全門鎖
1973 可潰縮方向機柱
1974 可吸收撞擊能量的保險桿設計
1974 油箱配置於後軸前方的安全區域
1978 收覆式兒童兒童座墊
1982 防潛座椅保護裝置
1982 廣角車門後視鏡
1984 ABS防鎖死煞車系統
1986 高位置 煞車燈煞
1986 後排中央座位三點式安全帶
1987 駕駛座輔助氣囊
1990 整合收覆式兒童座墊
1991 SIPS側撞防護系統
1991 前座安全帶自動高度調整功能
1993 所有座位將慣性式捲收三點式安全帶列為標準配備
1994 SIPS側撞防護氣囊
1997 敞篷車款專用ROPS翻滾防護系統
1998 WHIPS頸椎撞擊防護系統
1998 IC側撞防護氣簾
2000 於瑞典哥登堡創立Volvo安全研究中心
2000 所有兒童座椅均採用ISOFIX系統
2000 兩段式膨脹防護氣囊
2001 Volvo安全概念車(SCC)
2002 改良ROPS車體翻滾防護系統
2002 開發模擬撞擊測試用孕婦假人
2002 RSC車體翻滾防護系統
2003 IDIS智慧型駕駛資訊系統
2003 後座安全帶提醒功能
2003 提升撞擊防護能力的全新專利車頭結構
2003 在泰國曼谷成立Volvo交通事故研究小組
2004 WRG自動撥水玻璃
2004 BLIS駕駛視覺盲點資訊系統
2005 隨C70推出內建車門IC防護氣簾
2012在V40上發表PA行人防護輔助氣囊、CDFAB單車客偵測暨完全主動煞車系統
==StevenChou==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