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意義真的不大,
因為根本就不是真實省下的整個用車成本。
光挑其中某項優勢來強調,就真的省到錢?
電動車現階段就比較適合有閑錢也不會去在乎每公里成本多少這類人!
因為最後的總成本算下來一定是大虧。
除非是超高公里數使用者,而且還得是超級幸運兒在幾十萬公里過程中電車完全沒出過事,
不然隨便壞一下啥模組的,都是十萬起跳。
底盤電池包最好也祈禱不要被石頭打凹了自己刮底盤了⋯
那樣連電池保固都沒了!
使用時為了增加電池壽命,
自己還會要求自己充電衝到80趴就好,
然後儘量不可以讓電池放電低於二十趴,
常常放電到剩個位數,電池死得更快,
要想維持電池壽命,就得儘量使用在二十趴到八十趴之間電容量,
會不會揪心電量要不要用到二十以下充電到一百趴?
那每回使用公里數就不會是原廠公布的最大里程。
原本真實里程幾乎就開不到了,再加上這個無形框子「當然你也可以不理」。
綜合各方面條件下來,
電車還真的是比較適合讓有錢人玩。
升斗小民要玩,要自己有足夠認知到真實的表面成本與隱性成本。
A辣愛怕跑 wrote:
充電 與 汽油 的 價差 以及 保養費 稅金 的 價差
永遠都追不上 購買車子的價差 吧
EX40 222萬
CX3 84萬
SQ2 245萬
CX3 84萬
SQ2永遠追不上買車的價差.



轉換過來時不熟悉很正常,特別是對電量的掌握
但那只是不熟悉
有些特愛講塞車會里程焦慮的
我就不信有多人少能算出,塞車時怠速的耗油量
電車我可以分享一下
晴空,天氣34°C,車上3人,空調22°C...有玻璃車頂
約半小時耗1%電...如果塞6小時完全不動,也不過多掉12%
幾度電就不特別換算了,每台車條件不一樣,直接看百分比就行
我那車耗能並不特別好...所以一定有耗能更理想的
我的意思是油多自然不焦慮,沒油了肯定也焦慮啊...可能都要玩熄火了
電車一樣的道理,且電車是數字化,掌控度更清楚
電車可以利用停車時充,油車沒辨法...除了特定有嚴格的條件,一般都會區用車時間成本上根本沒什麼區別
我不清楚有些人自己多久加一次油,講的好像天天使用里程很高,常常加油一樣,然後來說電車里程焦慮
里程焦慮在台灣是被濫用的名詞
我們是在台灣!!!
講的好像台灣這天寒地凍又隨時有熱浪,縱深有幾千公里一樣...隨時準備刁車

對沒有電車然後又有里程焦慮的人來說...電車車主的分享,在他們看來都是笑話
也只有這樣似乎才能凸顯,自己堅守油車是多麼獨具慧眼
不然就是分享文內急著公告自己如何如何所以不選電車?真是很奇怪的心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