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為什麼會選 PHEV

llll223 wrote:
其實只是技術路線的不...(恕刪)


光是馬達前後軸就有 159KW 的輸出?? 這不能用直接相加,原廠刻意用此方式誤導?計算, 後輪驅動實際為107kW(143ps), 當引擎出力超越後輪驅動時,引擎渦輪增壓會被限制, 你開過就知道

PHEV 如果使用條件允許能秏也可以輕易的比 e:HEV 更好??
可是當沒電時重拖可是比傳統燃油車更重、更費油,也許PHEV純電里程60-80KM,在台灣市區已經相當好用, 可以低速用電,高速用油,找到最佳能耗區間;

另外我很好奇,你說PHEV車系,前輪有馬達驅動,請問哪邊有資料可以分享,莫非也有一套類似48V驅動馬達整合在引擎內嗎?
llll223
llll223 樓主

P1 有 52KW 的發電機兼啟動馬達,這是可以實際參與動力輸出的,引擎是大電池帶起來的,所以其實車子不會讓真正的沒電發生,里程到 0 就是進入油電模式,不會像一般油電有明顯的動力下降

2024-07-19 1:27
layws wrote:

另外日本新幹線也是電車喔!


迪戈道菜

layws

LP比雞腿,會不會更貼切, 改天對岸不玩電動車,直接上油電混和,看看近期比亞迪、上汽MG還有吉利, 跟豐田&本田合作, 這才是未來趨勢發展,歐洲已經確認 eFuel還在電動車當未來?

2024-07-18 11:56
競賽成績是殘酷的 2024年大轉變下, 歐洲都轉向了eFuel開一條路,證明燃油引擎不會消失, PHEV 或者HEV甚至 FCEV 絕非是電動車, 但很可惜VOLVO 沒有發展新一步戰略計畫,很擔心又踩入SAAB後塵


https://reurl.cc/WxjWyZ
Arcus0827

我也是認為歐美車廠不會輕易放棄內燃機專利壁壘優勢,e-Fuel之後可以在開發中國家(如智利)生產再全球運輸,競爭優勢還比氫燃料巨大。中長期應該會類似汽柴油雙軌制。

2024-07-18 13:38
只是個過程 wrote:
https://uanalyze...(恕刪)


依照你的建議我去翻翻美國 IEA資料,這一片文章明顯指出一個很特別事情,2023 混動 vs. 純電 market sharing 成長比例,

全球混動YoY 成長 48%, 反而電動車只佔30%,
中國混動YoY 成長 80%, 反而電動車只佔23%

https://www.iea.org/reports/global-ev-outlook-2024/trends-in-electric-cars


再來看看純電動車銷售量,除了中國有大力補貼外,其他地方成長都是相當趨緩,歐洲甚至YoY只有成長6%,遠遠低於前一年18%



別忘了混動早期只占5%,如今卻是肯選擇混動車主已經越來越多,從全球銷售來看確實有此成長跡象,因此去年豐田靠混動大賺,不是沒有原因的, 外加上豐田開放專利到2030年, 直接受惠中國車廠, 如今看看比亞迪、上汽甚至吉利車廠, 這股趨勢越來越明顯, 這是難以抵擋浪潮
看文章要會看重點, 不要看一半就來嘴. 現在成長率代表啥? 笑到最後的才是贏家.

到2030年,EV在全球新車銷量中的佔比將從2023年的15%提高到40%,到2035年將超過50%

屆時油電車+純油車, 怎麼樣能過50%?

電車持續成長, 不用在那嘴電車沒明天.

對我而言, 哪種賣得好都沒差.

我個人目前一台純電車, 兩台純油車.

說真的, 油車開得有點膩了.

之後可能就打其中一台油車換成PHEV,

一台純電車, 一台純油車, 一台PHEV.





layws

全球混動YoY 成長 48%, 反而電動車只佔30%,看不到電動車2030年 50%了; 油車機械四驅才是好玩,又好保養跟整理

2024-07-19 9:54
layws wrote:

全球混動YoY 成長 48%, 反而電動車只佔30%,看不到電動車2030年 50%了; 油車機械四驅才是好玩,又好保養跟整理


連年分都看錯.



我都丟車廠保養, 沒有保養和整理問題,

尤其電車更沒有保養問題.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