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的實驗數據(ex:60公里/hr撞擊固定墻)跟日常生活的大數據(ex:110公里/hr撞擊工程車),我更信任後者,後者是前者的進階實驗。
再多的實驗數據恐怕遠不及這樣的一次田野撞擊。
最近剛好看了關於「倖存者偏差」理論的介紹,我是百分百希望自己是坐在那些可以安全飛回來的飛機上(這裡不是要深談「倖存者偏差」理論,哈哈!)。
初四那天從南部開回新竹,一上高速公路就塞車,過台中以後,看到兩起追撞車禍,再加上有點累,我就讓acc接手,平衡一下,精神真的回來很多。
無意引戰。但是就我個人實驗及觀察結果,我肯定投主被動配備多一點的車子一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