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Volvo V60 D4試駕分享

感謝大大的分享!!
內容實在是太詳盡了!!
小弟最近開始在看車
希望之後還有更多的分享文~
外表再怎麽拉皮,看到車內中控台設計還是隱藏不了V60歲月的痕迹
v60真的很漂亮
上次看到R design版本
霸氣不輸RS4耶

rickyloveu wrote:
介紹的很詳細 很用...(恕刪)


感謝讚美!

歐系車有種設計風貌,車身鈑件比較飽滿!
即使到現在,我仍然非常喜歡這類類似Audi A7/A5時期渾圓飽滿的鈑件設計~


新一代的歐洲汽車設計語彙,是在這樣的車體工藝上自2000年後,前BMW美籍設計總監-克里斯.班格爾運用車體鈑件銳利線條大量取代傳統車身飾條後,鈑件上特徵線條的表現,是眾家汽車工業設計很重視的表現手法角逐的方向。

特徵線便是例如下圖,我在2014年設計開發的Altis RF套件,攥寫在01的發表文章上。
車身空力套件的設計開發,也是需要非常注重連結該品牌車身設計特徵線的構成來設計,才能讓空力套件與車體產生緊密的聯攜性,而不會產生違和感。

坊間套件與車廠設計較大的不同,就是在車體工業設計上出發點的差異!
如果設計者未能細嚼品牌的設計語彙,一昧強調自己的風格,相同一個設計師,便很難在各種不同品牌間創作出專屬不同品牌的設計。
套件實體就很容易與車身原設計產生強烈的衝突,也就是大多數人俗稱的土炮包了。














Volvo新世代的設計非常亮眼!
概念車以簡潔的特徵線及造型,能抓住賞析者的目光成為焦點。









個人提供於網路給Luxgen的汽車概念作品 :
Lx-Concept


RF-4D GT






RF-1






2004年給日產YNDC設計中心黃興儒經理的改款圖例 :
Teana I





For福特Ford的Mondeo (SAC)類GT修旅型掀背轎車



概念車設計-
旗艦-旭日Sunrise Concept








2015的概念設計-
個人較少使用直硬的特徵線來構成全車,初次走類似的方式概念。



Volvo新一代的設計,真的越來越搶眼!


leaderabbit wrote:
感謝大大的分享!!...(恕刪)


沒問題的呦!
感謝支持!也祝您牽新車,開箱分享哦!

hs82 wrote:
外表再怎麽拉皮,看...(恕刪)


除了電話撥鍵,內裝各處,仍然很有可看性。
得看是偏向設計感的強烈,還是極簡約設計、材質選料...等等。

個人因為愛車成癡,在材質選料及觸感、等等的選用也很重視,簡約也不一定就差,以車內飾板來說,Volvo一向是走極簡設計,不似對手走華麗取向。
但選料及結構上,在我心目中,它比現在一堆大陸設計師搞出來的賓士還要高於我對高級車的期待!
像車身金屬水切、車頂架加工收邊,都是很重要的,但大陸做的金屬加工,收邊都很粗糙,洗車的時候割手、拉打蠟棉球就知道細節設計上的差異。

以賓士來說,我還是最喜歡W211以前時期的德國賓士車身鈑金的設計結構。
在本田這篇我有提到賓士鈑件以前和現在大陸開發上的差異。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1&t=4303822&p=1

新世代


舊世代



新世代大量採用亞太汽車工法作業,鈑金早已不復見以往賓士獨特的強化收邊肋的厚實感。
新世代漂亮是更漂亮是無庸置疑,只是賓士大鯨魚的那種獨有質地不復在。

kaoyoyo wrote:
v60真的很漂亮上...(恕刪)


正是呀!^^
版主寫得很棒, 如果您在台北想介紹新的XC90, 我可以幫上忙
設計這種東西, 很玄, 很藝術

專注細節過頭

反而 常常變成 大格局 走針



有時

最基礎 最原始 設計大格局 很好 很經典

但是一看細節就搖頭 敗掉了



怎樣的大格局 ?

怎樣的"重點"細節,是消費者目光焦點 ? 而不是設計師自認的焦點 ?



這就是大眾認為的
商品賣相


huangcalvin wrote:
版主寫得很棒, 如...(恕刪)


感謝大大贊助哦!

通常我都是跟熟的朋友借!
因為包含取車、試車、還車,我都會抓3~4天,1~2天其實很難做較深入的剖析!
這大多是車媒才會因為新車上市,公關借媒體車以半天、1天進行!時間會很趕!也只有專業的汽車媒體團隊,才能在短短借車半天、1天內例行公事進行拍攝。
專業團隊就是不一樣的規模!

我們大多是出於熱愛汽車的好奇心、剛好不忙做汽車配件或為電玩業設計產品時,騰出時間進行這類拍攝活動!XD
如果大大跟Chujy和我一樣不務正業,歡迎隨時加友哦!!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