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覺得車的安全性有很多成分是在於後端的設定跟消費者的觀念. 舉例來說, 日系如Toyota或Honda, Mazda的車在美國歐洲等撞擊測試多數還是有達最基本的安全要求, 但是那是全氣囊的條件下, 而同款車到亞洲為了降低成本增加銷售量而拿掉那些安全配備, 而歐美的卻保有基本安全配備? 問題來了, 為什商人為了商業利益犧牲安全性卻反而大賣? 消費者的觀念問題,車商對於價錢是唯一,勝過安全的市場自然就會推出相對應的產品, 事實上同款車也有較高價而安全配備較多的版本, 所以市場需求決定產品設定. 大家講的都對. 口袋越深的人買得起安全性更高的車, 不深的人先求有就好,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至於為什麼臺灣國產化還賣那麼貴, 那又是另一政策性的問題, 進口關稅造成安全配備齊全的進口車價位遠高於國產車, 國產車在進口車價差那麼多的情況下就可以毫無顧慮的拿掉很多配備, 試想今天進口車若沒貴的那麼誇張, 國產車面臨價差不大的競爭就會把規格加回去.總而言之, 口袋不深的人被迫開安全係數低的車, 政府若不調整關稅結構, 若有良知,應該立法或找車廠喝咖啡要求提高基本安全配備規格以保障人民安全,當然壓制售價也是要同時配套的,不然大幅漲價什的還不是一樣只會造成民怨. 就像機車為符合環保要求而大幅漲價, 環保都可以要求了, 跟生命有關的為何就不能做?
買不起VOLVO,可參考LUXGEN撞擊安全性已受考驗,有台商開U7在大陸受貨櫃車正面50~60KM/H撞擊,人下車無事,他老婆還寫信感謝嚴董,缺點就是車體鋼樑板金重,所以不夠省油,怕死的可考慮.要省油的車如果不是用高科技引擎,那只有從結構去減重啦.
maco0304 wrote:你那速霸陸引擎是先...(恕刪) SUBARU近期車款也是算省油啊...油耗跟那隻腳也有關係啊XDLan c.y wrote:兩車相撞 根據牛頓...(恕刪) 不過也要看兩車質量差多少...一般轎車、休旅大不了一公噸內除非是那種三噸半、拖板車、巴士去撞轎車另當別論主被動安全是個保障,但...很多時候是那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