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大家最常討論的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過去可能只有豪華進口品牌車才會有,現在百萬以下的國產品牌也都有在配了,之中的差異就在於如果要做到全速域,系統的反應要求就越高,所以有些ACC只要遇到走走停停的情況就只能自己跟車,反而在最容易分心的時刻沒辦法發揮作用,就有點失去當時設計的初衷了
回到豪華進口品牌,就以雙B與VOLVO的ACC作動模式來看,BMW、VOLVO不相上下,BENZ需要自己補油門後才可以再次跟上前車速度,就沒這麼完整,但資料顯示目前僅有VOLVO把ACC和自動煞停作為全車系標配,重視程度是大於雙B甚至其他豪華進口品牌的

不只是ACC,VOLVO在早期在法規還沒要求TPMS 胎壓偵測輔助系統時,就已經配了,就連剛剛提到的ESC系統也早就在法規頒布前就已經成為全車系標配,在車輛安全科技這塊VOLVO一直扮演的引領整個業界的角色
以BLIS(Blind Spot Information System)為例,VOLVO早在2004年就推出第一代的BLIS系統,是運用兩側後視鏡上的攝影機來偵測後方視覺死角的動態,並在兩側的A柱上以燈號的方式向駕駛發出警告

科技一直進步,2015年VOLVO推出第二代的BLIS系統,進化成用兩組裝置在車尾保險桿角落的雷達感測裝置取代後視鏡的隱藏鏡頭,掃描車身側面與後方的視覺死角,並改以高能見度的LED警示燈號來提醒駕駛

BLIS算是非常適合於台灣的用車環境,但在現今的豪華進口品牌依然不是標準配備,雙B也是在2016年後才開始讓部分車款配有該系統,而VOLVO則早在2007年起就已經是全車系標配,最新世代的車款還增加了轉向輔助與對向來車閃避的功能,提供消費者更全面性的安全守護。

再來自動煞停也是現今車款必備的功能之一,而在台灣市場最早引進的就是VOLVO, VOLVO的City Safety都會安全防護系統最早在2008年底特律車展亮相,2009年就引進台灣,在速度區間0-15km/h之間,如遭遇前方障礙時將自動煞停,如在15-30km/h之間,透過系統介入調整車速,可減少車輛發生碰撞的機率同時降低碰撞所產生的傷害;2010年VOLVO升級推出PDFAB(Pedestrian Detection with Full Auto Brake)行人防護系統與完全主動煞車系統,簡單來說,系統偵測到前方有行人且有碰撞的可能時,會先以紅色的警示燈和聲音提醒,同時預先加壓煞車,在時速35公里以下可以完全避免碰撞。

2013年系統升級加入了CDFAB(Cyclist Detection with Full Auto Brake)單車客偵測主動煞車系統,當然現在除了單車客還可以偵測大型動物,直到今年,VOLVO旗下的所有車款已經全面標配。

最近新推出的對向來車閃避輔助系統,在標線清楚的道路上在60-140km/h間,萬一駕駛者開出目前的車道且同時遇到對向來車,系統就會轉動方向盤將車輛拉回正軌,
雖還未達到全車系標配,但依VOLVO一直以來對於安全的要求,很快就會達成這個目標。

「2020年之前達到沒有人員因為乘坐VOLVO而喪生或受重傷」這句話從我第一次聽到直到現在都還印象深刻,也是我對VOLVO安全科技會感興趣的原因,不只是對於安全科技的前瞻性與重視程度,更是這個品牌對於安全的堅持,往後的幾年,我認為VOLVO真的有可能達成這樣的願景。
除了上面提到的主動安全科技外,被動安全在更早之前就已經在大眾的心目中建立了安全的形象,從最初的經典三點式安全帶、後向式兒童安全座椅、側邊氣囊和側氣簾、車體結構的剛性等,撞擊測試五星評價也是VOLVO的日常,網友封其瑞典坦克實至名歸。
2017年的XC60

今年討論度最高的XC40

雖然大家現在都在重視安全,但以現有的科技或技術來說VOLVO應該是最成熟的,看下來有些品牌都還在用半套或是VOLVO上一代的技術,畢竟VOLVO很早就把資源投入在主被動安全配備上的研發而且也早於其他品牌做到全車系標配,這點值得被大家肯定,雖然買車這種事就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但如果想給家人或自己真的應該從最基本的安全考量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