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顏色為火豔紅,色號612,外觀並沒有更動,還是與之前的版本都相同。
前言
約八年前,家裡接手一台1989年的VOLVO 740 GL,也略知其品牌核心理念就是安全,從VOLVO C30這台優雅的三門掀背車開始,種下了我心中的種子。開始注意到安全不只是強調戰車般的堅固,更希望透過一系列的被動安全措施:兩側盲點警告,側撞防護、頸椎防護等,對乘客的安全有更多保障。近年來車輛上的主動預防碰撞發生系統如City Safety問世,兩者結合已在近年在IIHS,NCAP等安全評比上獲得許多肯定。現今也正在開發自動駕駛與雲端車輛通訊,期望未來利用這些輔助設備與資訊,能在2020年達成沒有人因為VOLVO的車受傷。我認同這理念,一直鎖定VOLVO的車款,因為安全是我所重視的。曾經考慮C30這三門掀背車款,無奈我需要用車時,台灣尚未上市,在我先行購入其他品牌的車輛後兩年,該車型停產,是我心中的一個遺憾。
鎖定目標
去年底,因為經濟較寬裕,並且工作往來都需要長時間駕駛,因此考量將現有的車升級。當然還是先從VOLVO看起, 因為在台北市地小人稠,考慮到空間的需求、平時的乘車人數,我鎖定了V40這車款,雖然當時還未購車,也一直追蹤V40這款車的消息,2013年底的台北車展預告展出V40 Cross Country這款柴油動力跨界休旅風格的車型,也開始接單。2014年二月,新的Drive-E動力系統宣告在五月正式配備於V40車型,包含了T5汽油與D4柴油並搭載新的八速變速箱。馬力一舉提昇至245hp,在男人的字典裡,horsepower這單字應該是數一數二的重要。一度在T4、T5中間打轉的我,與業代溝通後決定等待規格出來,但使用先訂車排隊的方法!規格表都還不確定,一場賭局就此開始。
開箱
經過一百天的等待,終於交車!
左側面觀,後側窗、天窗,尾窗都沒有貼隔熱紙,原廠的深色玻璃。前檔與前窗是貼V-Kool V40,配色可以給想搭的人參考,前後窗會有色差。

右後方觀,並沒有選配任何套件。可以看到辨認度高的尾燈線條,跟V60、XC60還是有很明顯的區別,也是車友在路上抓車相認的依據。

18吋Midir輪圈,目前2015年式的T5旗艦車型標配。可以看到卡鉗與碟盤比T4車型的略大。配胎等級為Michelin Pilot Sport 3,規格為225/40/R18。

車尾V40車型銘牌。

與迷人的掀背尾門線條。

全景式玻璃天窗,讓後座乘客並不會有太侷促壓迫的感覺。

前保桿造型與日行燈、HID燈具。

水箱罩,左方黑色護蓋下是主動巡航控制雷達的偵測器所在。

右側遠觀

前檔中央上方的攝影機們,負責City Safety都會安全防護系統監控,還有旗艦版獨有的車道偏離輔助、行人、單車偵測功能。一個禮拜的行駛已經出現過一次City Safety強制煞車了(好像是被切到車頭前的機車啟動。)右方室內為自行購買的行車記錄器。

駕駛座開門,選擇的是P120黑色皮椅與亞麻白雙色內裝。

副駕駛座椅在此版本為八向電動調整座椅。

尾門開啟狀況,容量為335公升。後座椅傾倒可增加至1032公升。目前還沒有嘗試放置過大行李箱。

本車特別選配:行人安全氣囊(Pedestrian Airbag),為了在不幸發生撞擊行人事件時,能減輕行人方所受到的傷害,上方掛勾與下方扣環,是一旦行人安全氣囊爆開時,會將彈出的引擎蓋拉住,在行人安全氣囊的緩衝之下,上彈的引擎蓋跟引擎室有空間,避免行人直接衝擊到堅硬的引擎室內部。
雖然選配需要加價4萬元,但認同並支持車廠的優良設計,他們才有繼續的動力。

引擎室內即為Dirve-E系列的引擎,此為1969cc排氣量的T5版本,最大馬力為245hp@5500rpm,扭力為35.7kgm@1500-4800rpm。

中控台的配置跟Drive-E系列的車型都相似,但AC空調旋鈕稍有不同,

四顆圓形按鈕周圍都有具有調節、選擇功能的旋鈕。

方向盤配置也與先行旗艦版相同,左方為控制定速巡航系統與車距控制系統。但在T5車型,與其他使用Drive-E系列的車型相同,多增加了換檔撥片,增添駕駛時便利性。

大燈點亮時,日行燈會進入減光模式同時點亮。這也是等待值回票價的一點!

試駕過兩種動力系統,V40 Cross Country D2版本與 V40 T4 版本,兩者皆使用同樣的Powershift變速箱。
動力兩者有顯著的差異,低速部分我覺得以D2的起步比較輕快,T4則不知道是車子的行車電腦還沒適應駕駛習慣,感覺比較重些。但時速超過40公里時則是T4明顯勝出,動力線性輸出,速度提昇明顯,一不注意就會開到了時速140公里,而D2則是到時速110公里以上,增加的速度就緩了。
目前使用DRIVE-E系統的245匹馬力引擎與八速變速箱新T5版本一週,加速的貼背感、動力源源不絕,變速箱換檔綿密幾乎無感絕,換檔撥片按起來手感雖然差一點,但有配備已經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