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DIY保養維修]2001年Subaru Outback保養維修紀錄

[DIY保養維修]2001年的Subaru Outback保養維修紀錄

會想要動手自己保養車子一開始是想省錢跟時間,家裡有兩部車,車子去保養其實自己的時間也要耗在那裏,加上美國這裡人工昂貴,車子的零件價格卻相對便宜,家裡又有車庫。所以也就從基礎的換機油開始嘗試,慢慢也學習其他的一些基礎維修。
這一次把過去幾年一些保養維修紀錄都收集起來,有些可能已經在網上PO過,希望可以給想動手自己保養愛車的同學們一些參考,請各位多多指教~
1. 引擎機油更換
我相信換機油應該是車輛保養裡最基本的一個項目了,每3000英里是我設定給Outback換油的里程。
這些是需要的工具,洩油螺絲每次拆下後一定要更換的washer,機油濾心,套筒板手,漏斗,
承接舊油的盤子跟一加侖空牛奶罐子,好幾張廚房紙巾,還有液壓千斤頂跟jack stand.


先把車車給頂起來,然後用jack stand 頂著, 千萬不要只用千斤頂!!

然後打開引擎蓋, 打開添加機油的蓋子。
然後鑽進車底,把油底殼上面的洩油螺絲轉鬆,這時機油就會開始傾瀉而下。

機油完全流乾淨需要一段時間,這時可以開始把新的機油濾心準備好,所謂準備就是把機油倒入新的濾心當中,然後在濾芯與引擎接觸的橡膠環上塗上一層薄薄的機油,目的是幫助密合,減少漏油的機會。

發現舊油已經差不多漏光了,這時就把舊的機油濾心轉下來。

我發現有時候可以徒手轉下

有時候….(像今天用手轉不下來)就需要這個濾心把手幫忙。
先把濾心把手套上去,


然後就可以用增加的力矩轉動舊的機油濾心,轉鬆之後舊油也開始流出。

等到流的差不多,再把舊濾心轉下來,這時想想,水平對臥的引擎換機油濾心實在不難(換火星塞就另當別論!)
舊的濾心:

這時把濾心座給好好擦乾淨, 尤其是外面那一圈新的橡膠環會接觸的部分,擦乾淨的目的是幫助密合度,減少日後漏油的機會,曾經聽過有人機油濾心的橡膠環留在上面,不察的情況下再轉上新的機油濾心,後果當然是漏油。

徒手轉上新的機油濾心,請注意在橡膠環接觸引擎濾心座之後再轉動四分之三到一圈,以
確保密合但又不是轉過頭。

這時洩油螺絲也可裝上。(跟新的washer)

然後加入適量新的機油。
發動一段時間後關掉,幾分鐘後檢查機油表尺,確定沒有漏油及油量正常之後就可以關上引擎蓋,註記里程數。
機油完畢!
2. 換前差速器齒輪油

採用SUBARU Extra-s 75W90齒輪油,從大桶內抽取到小瓶子以方便計量後,就可以開始換前差的油。
前差卸油孔的位置就在變速箱的下方,排氣管左右頭段接合之處的上方。

換這油有個地方要注意,因為洩油口直接就在排氣管上方,油一瀉下如果沒有在排氣管上做一點防護措施,舊油就會流經排氣管,大概換完之後很久都會一直聞到齒輪油燒焦的味道。(肯定又要被水某唸唸唸, XD)
所以為了家庭和樂幸福美滿(一笑~),我用了烤箱用的鋁箔紙把排氣管包起來,舊油流下去的時候就不會流到排氣管上面。
這裡大約換掉1.4罐齒輪油。

卸油螺絲有內建強力磁鐵,沾了不少鐵泥。

前差油換好之後上路沒有特別感覺~真是換心安的~
3.後差速器齒輪油更換
後面的差速器齒輪油也是以先洩後加的原則處理。加的方式就是用手動幫哺把油打進去。

打到齒輪油液面跟上面的加油孔洞齊的時候就可以把加油孔的螺絲鎖回去。

加好油之後順便把後差速箱擦乾淨一點~

這東西換好之後試車也是沒啥特別感覺,如果感覺特明顯,可能要多加注意,表示之前的油量或油質可能有問題。
4. 自動排檔變速箱自排油及自排濾清器更換
自排油: Dexron III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XRON#Dexron-IIE
容量:9.8qts
距離上一次換自排油已經是2萬英里. 最近感覺跳檔的震動有比較明顯,於是打算來Service一下這個自排箱.
這些是需要的材料跟工具:


12瓶自排液,17mm的套桶版手,自排液濾清器,以及改裝過的漏斗, 還有一個濾清器板手.
如果需要濾清器的零件號碼:

有趣的是原廠說明這個自排液濾清器是不需要更換的零件(non-serviceable parts),除非自排箱損壞,否則不需更換。
這真是太好笑了,如果自排箱壞了,還需要換那個濾清器幹麼呢?
話再說回來,既然不需要更換,為何要作成可以更換的形式呢? 為何今天還讓我在原廠零件部門立刻買到這個濾清器呢?
對我來說全車通通過了保固之後,you are on your own…我還是會把它給換掉。
順便一提,這個濾清器好貴,是一般機油濾清器的4倍半價錢…
因為自排箱內有扭力轉換器以及管路連到冷卻器的構造,不可能一次就統統換完全部的自排液,於是我打算以時間換取空間,也就是換三次。
開始更換啦!
先把車開上ramp


然後要找到從哪裡加新的自排液,不然漏掉了不知道從哪裡補或是補錯地方就糟了。

這裡紅圈圈中央可以看到一個黃色的自排液量尺的頭,拔起來就是自排液的添加洞口。

下一步就是要知道從哪裡把自排液給洩掉,約略在車的底盤中間的位置,可以看到這個自排液的洩油螺絲,其尺寸跟外表完全跟引擎機油的洩油螺絲一樣,上面黑色的東西就是自排液濾清器.。

用版手打開洩油螺絲

自排液就傾瀉而出

很快就變成涓涓細流。

把洩油螺絲好好擦拭乾淨

我用重量來估算要補上多少自排油


從這裡加上新ATF

這一次就是單純洩掉ATF pan內的舊ATF,然後加上新的ATF。第一次大約換掉4 罐。
然後去試試車,跑個十幾英里,回來換第二次,這一次除了洩掉ATF pan內的ATF,還要把那個從來沒有換過的濾清器給換掉,然後加上新的ATF。
這個濾清器原廠轉得非常之緊,轉到雌牙列嘴總算轉鬆了它

然後又流出一大堆自排液

這個新的自排液濾清器如果上面沒有說是自排液專用,我左看又看都覺得它跟機油濾清器實在長得一模一樣, 可能是過濾材質不同吧!


拆掉濾清器的樣子,跟機油濾清器的的接頭也是長得一樣。

新的濾清器轉上去啦!

不過我估算錯誤,這一次連濾清器,總共流掉6罐多的ATF,這樣我只剩下兩罐不到的ATF,而且外面店已經關了,看來這一天內要連續更換三次的計畫不能完成。
明後天再去補貨吧!
心得:
第一次換完ATF之後試車,感覺跳檔頓挫感還在,稍微輕微一點,但是覺得變速箱對油門的踩踏似乎更有反應。
第二次換完ATF以及更換新的自排液濾清器後試車發現跳檔頓挫感更輕微,跳檔的轉速似乎高了些,變速箱對油門的反應更為靈敏。
第三次
這一次我把洩油螺絲的止漏墊片換成新的,因為短期內不會再拆這裡。

換完之後試車
似乎跟第二次換完後行車感覺差別不大...
就是變速箱對油門的踩踏反應變快,跳檔頓挫減輕許多...
5.SeaFoam引擎除碳清潔劑
聽說這個東西效果不錯,決定今天也來試一下。

基本上一罐Sea Foam我分成兩部份,一半加在汽油內(拔除汽油水分,噴油嘴清潔),另一半由pcv閥管讓引擎真空吸入( 清潔進氣岐管,氣門)。

發動引擎,先找到pcv閥, 拔起連到曲軸箱的那一端,然後開始倒seafoam進去,要慢慢倒,不然引擎會好像要熄火一樣。


背景那個摀住耳朵的是我女兒,以為把拔要把車子炸掉~

好不容易倒完之後,把引擎熄火,等5分鐘。
等完五分鐘後,發動引擎,這是濃濃白色煙霧就會從排氣管噴出來,噴很多,噴很大,噴很久~!!!



噴完之後,發現引擎的怠速變得很安靜,油門反應輕快許多!
Youtube上面有很多人放噴煙霧的影片…

http://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seafoam&search_type=&aq=f
一罐約8塊美元,個人覺得相當值得….
6. Outback 爆震感知器更換
話說有一天,水某的Outback的Check Engine燈忽然亮了,


趕快去打開引擎蓋看一看, 還好引擎還在 (XD),那Check Engine的燈亮了該怎麼辦呢?
用讀取OBDII的機器讀取車子的ECU之後,得到一個故障碼,叫做P0328 。
去找這個故障碼的解釋,發現是這個原因

P0328 Knock Sensor 1 Circuit High Input (Bank I or Single Sensor)
再多做一些資料蒐集,發現如果車子還開著好好的,沒有感覺到爆震,
很有可能是爆震感知器已經下課了,所以給了錯的訊號到ECU,然後ECU爆出故障碼。
好吧,離下一次DEQ的驗車(這裡的監理站啦),只剩下幾個月,這問題拖下去早晚要解決,
(亮故障碼驗車鐵定不會過),加上水某覺得ENGINE CHECK的燈亮在那裏很討厭(好像車子隨時要顧路),
不處理不行,於是找到knock sensor的零件料號,我就去訂購了一個新的爆震感知器…
一個星期後收到新的爆震感知器($55美元!!),


但是要找一下這個東東到底裝在哪裡…


結果爆震感知器是裝在這裡…

在節氣門控制鋼索機制的下方, 手路不是很容易,出動最小號的套筒版手,12mm的套筒,


先把電瓶負極拆除,

然後把舊的爆震感知器拆下來, 後面的接頭也鬆開。
這個亮亮的圈圈就是爆震感知器接在引擎上的點,我也把它清潔了一下…

這是新舊爆震感知器比一比,舊的爆震感知器接點部分好像有些地方”青”掉了﹐除此之外,我看不出有新舊之間還有哪些差別…

找到的資料發現,安裝這個爆震感知器有兩個重要的地方,一個是爆震感知器尾巴的角度,所以我像CSI的探員一樣,先把舊的爆震感知器安裝的角度拍好照片,新的裝上去時就比照辦理…
這是舊的拆之前的位置

新的爆震感知器裝上去的樣子

剛剛說到裝爆震感知器另一個重要的眉角就是裝上去新的爆震感知器的螺絲的力道磅數需要很精確,對於沒有這麼小支扭力板手的我來說,這一點就很麻煩…完全要靠感覺,而且我的理智告訴我,感覺是靠不住的!
無論如何,裝好新的爆震感知器後,恢復電瓶負極,回到車上,轉開電門準備發動引擎的前一刻,真是緊張啊!!
引擎啟動了!!
Engine Check 燈滅了!!!
上面的里程數也因拔除負電而消除,總里程數還在。

開出去兜幾圈,感覺引擎怠速穩定度及油門反應似乎有改善。
引擎故障碼狀況解除!!
7. 抽換動力方向機油

這東西有換有差,用洗髮精的抽取頭來把這個動力機油的儲油桶抽到幾乎乾,然後加滿ATF,然後原地轉動方向盤數次,重複抽加這個動作,就可以抽換掉系統內大部分的舊油。其實如果有另一個人幫手,可以把”進油”管路從儲油桶拆下,然後發動引擎轉方向盤,舊油會從動力方向機幫擠出來,找個容器接上,這時再加新油進去儲油桶內,動作快一點,只要不要讓空氣進去就好。
換到裡面的液體都是像新的紅色液體為止,大概需要一罐多一點ATF的量吧。

動力方向機油換好之後,試車時可以感覺到方向盤有輕手一點。
8. 更換PCV閥
症頭:油氣味~
需要更換這個東西是因為水某抱怨車車剛剛發動的時候會有油氣味,味道不是汽油味,所以就想來巡一下可能洩漏出油氣的這個東西。
OUTBACK的PCV閥在這裡:

連接PCV 閥那個黑色管路已經硬化,原廠的的鋼絲型簡易束帶已經不夠力量去束緊管道。
我想氣密大概已經失去了,所以買了鐵製的管路束帶,還有新的PCV閥。

把新的PCV閥一邊上止漏帶,另一邊管路則用鐵製束帶上緊。

搞定~

果然剛剛發動車時候的油氣味幾乎聞不到了,但是還是有一點點,不過老婆不會碎碎念了~good~ XD~

9. 加強接地
症頭:車車的頭燈在踩煞車的時候有明顯變暗的樣子,猜想大概是發電機要下課了,在更換發電機前先把老車接地強化一下,看看有沒有改善。

用這個power distribution block來當接地線分線盒

把以前剩下來的多餘料件電源線拿來加工一下,加上接頭。


再加上熱縮套做成接地線

分別接上這些接點。


這些車身上的接地點都把車漆磨光,好讓阻抗變小,期望接地效果能夠改善。
除了加強接地之外,原廠原有接地的線也拆掉,清潔,磨掉車漆後把接地線接上去後再塗上油膏防止鏽蝕。





發電機附近的接地點

全部完工。


發動引擎後用電表量測,得到加強接地前後電壓變化如下:

加裝接地線組前電壓
怠速:14.07V
開大燈:14:00V
開大燈+踩煞車:先壓降後升到13.23V-13.26V間跳動
開大燈+踩煞車+暖氣風扇開到最大:由12.72V開始降下

加裝接地線組後電壓
怠速:14.15V
開大燈:14:09V
開大燈+踩煞車:先壓降後迅速升到14.04V恆定
開大燈+踩煞車+暖氣風扇開到最大:由12.80V開始降下

結論: 從開大燈加上踩煞車的那個電壓變化看來,老車加強接地還是有效。
不過從全負載之下的壓降看來這發電機確實應該要下課了…
10. 蒸氣洗引擎室
最近花比較多時間在Outback 上,發現她的引擎室似乎可以再乾淨一點,所以找出了這個蒸汽機(不是瓦特發明的那東西,XD)…

來清一些引擎室卡在小縫隙內的油污灰塵。




噴過蒸氣再擦乾後,引擎室似乎有乾淨點~


這時網購的火星塞,矽導線,以及空氣濾網都收到了~


11. 更換火星塞
症頭:很久沒換了~XD
這東西應該要換了,因為上次更換的里程數已經不可考~XD (總共是三句廢話~XD)
NA的EJ25引擎換火星塞的過程比起我的EJ255渦輪增壓引擎輕鬆寫意多了~
助手席前的兩缸只需要把進氣管路移掉,就可以接觸到矽導線接頭,拔掉後用套筒板手就可以把舊的火星塞轉下來。


駕駛座前面的兩缸拆掉前擋雨刷噴水罐即可,連電瓶都不用拆。


舊的火星塞拆下來發現上面有機油的痕跡…


找了些資料後發現大概是兩種可能的原因,一個是火星塞seal舊化(這個東西要換在水平對臥引擎上就工程大了),另一個可能是之前PCV閥舊化後crankcase油氣壓力過大,把機油”吸”進去。不管誰是因誰是果,換了再說。現在換成新的PCV閥後氣密應該有改善(wishful thinking),等一陣子後再把新的火星塞拆 下來檢查看看。


新的多乾淨~


12. 更換矽導線
這個東西也是從來沒換過,就跟著訂購火星塞的同時,也買了一組NGK的矽導線。藍色的線體很漂亮,彷彿裝上它後馬力立刻增加不少~

四缸的號碼都有標示,就按照拆下的順序裝回去。



13.更換空氣濾心
拆換這東西沒有特別的地方,進氣管路還有進氣箱旁邊固定螺絲鬆開即可。
拆下來舊的濾心

這三個東西換好之後試車,一起動就發現怠速時引擎震動明顯穩定許多,上路也感覺到引擎油門反應更靈敏。
14. 方向燈開關清理
症頭: 切換方向燈的開關時只聽到離類relay異於常態的高速搭搭聲,方向燈不亮,儀表板上的左右顯示燈號也不會亮…左轉的燈號有時候還會work,但是右轉的完全不行~

所以打算把這方向燈開關總成拆下來研究一下,看看可不可以修理~

方向盤後面的柱子有上下兩片蓋子,先鬆下邊,一顆螺絲,鬆開後可以整個拿下來

拿下蓋下來前記得把方向盤的高低調整裝置鬆開。

然後是上面的蓋子,有兩顆螺絲固定,都轉下來後就可以鬆開上蓋。


上蓋不需要拿下來,只需要鬆開後讓方向燈開關總成上下兩顆螺絲的位置可以裸露出來就行。

轉開上下兩顆螺絲後把開關下方方向機柱的線組拔掉。

就可以把整個開關總成拿出來。

一堆油~

這時就可以打開這開關總成去看看裡面的狀況~

這兩個卡榫打開~

就可以看到方向燈以及小燈遠燈及其他功能的開關接點。

果然這裡很髒,這些防鏽蝕的電氣油酯大概已經沾染太多金屬接點磨擦後的粉塵,所以黑掉了。

這時滿心喜悅地開始清潔這些接點,心裡想著是清一清應該就可以修理好~~
也把照片下方那導電金屬片清潔乾淨,塗上乾淨的電氣油酯,最後通通裝回去

裝回到車上 一試,左轉燈號完全沒問題了,但是右轉怎麼連快閃relay都不閃了?方向燈跟儀表顯示也不會亮!
這時只好再拆一次,仔細研究一下左邊燈號跟右邊燈號在這開關內(上面是左邊燈號,下面是右邊燈號)有何差異。
仔細端詳後發現問題在於右邊兩接點之間塑膠突起物比較左邊的突起物高。

可能是因為金屬接點已經磨損太多,這兩個塑膠突起物”長”太高了,導電滑片滑過去無法連通接點過電,所以我把它們切掉一點,讓高度低一點,希望那塊金屬”滑片”可以順利導電。

果然,這次裝回車上後,左邊右邊的方向燈以及relay都會以正常頻率閃亮了~真是太棒了~
15.換新的發電機
終於開大燈壓降(光暗)的狀況讓我無法忍受,想到炎炎夏日即將到來,還是換個新的發電機!

這是出場測試紙

新的跟舊的比一比

台灣製造,愛用國貨~XD

16. 方向燈開關
幾個月後,之前換過的方向燈開關又不正常了,這次不打算再打開整理了,該走得還是讓它走吧~
買了新的副廠零件,也是台灣製造~

更換方向燈開關。上面的是壞的。

換好,測試後沒問題,搞定!
17. 補胎
行走江湖,總有碰到釘子的時候,給車車前後調換輪胎時發現扎了根釘子,拔起來後就聽到氣開始從那裏消風,以前都是開去Costco輪胎部門請他們補,今天Costco不開門,決定自己來。
拔起釘子時先標定一下位置,免得等一下不小心又要找半天。

用這根工具先把洞挖大,斷面弄粗糙。


另一根工具內放膠條。

沾點黏著劑,然後插進去那個要補的洞。

插到膠條的三分之二都在洞內後,很快地把工具拔出。
然後再把外面的膠條清除掉。

再打氣,如此輪胎就補好了!
18. 清洗車室內裝
夏天來了! 最近的天氣都一直是又熱又出大太陽,決定利用這個熱天給車車內的地毯還有絨布座椅洗個澡,希望讓太陽公公趕快把溼溼的車室內弄的又新又乾爽。
有小朋友的大大都知道,小朋友三不五時就會在車子裡把東西打翻,久而久之座椅或地毯裡面就會藏污納垢,吸塵器可以吸掉大部分的灰塵,但是有些髒污還是得用熱水及專用洗潔精來清理。
這是我家的地毯清潔機,Bissell公司所生產, 工作原理很簡單:把熱水跟洗潔精混合噴入地毯,然後刷洗之後再把髒水吸回機器去。這機器同時有一手持的刷頭, 一樣可以噴熱水與洗潔精的混和液, 刷洗後,再吸回去機器內,跟洗家裡面地毯的原理一樣。

這是洗地毯專用清潔劑


距離上次清洗的日期已經不可考,可以預期的是會有一場硬仗要打。
這是洗之前的內裝地毯一角,那些不是果汁就是不知名的湯汁…

把機器內的清水壺裝好熱水,就開始洗啦!

可以看到噴頭吸回去的水有多黑


這是洗完第一二三到第八桶的污水桶都是這樣的顏色



某一次還有偏黑的黑水,真是可怕的民間傭兵啊~

我椅背啦地毯啦座椅啦都清洗到出來的污水顏色變淡才停止


洗完之後的樣子


剛剛有可怕的湯汁痕跡的地方

雖然還是有點痕跡,不過已經好多了

接下來的就等毒熱的太陽把車子曬乾啦!

剛剛去檢查,果然車子洗完香香,聞起來好蘇糊!

19. 換車室空氣濾網
自從把車內不耐髒的淺色內裝地毯還有踏墊用洗地毯的清潔劑及清水清洗乾淨之後,
所以想裝上車室內的空氣濾網,希望可以濾掉一些灰塵跟過敏原。
這些是需要的工具跟工作燈


這個濾網安裝位置在手套箱的後方,所以先得把手套箱拿下來。


用這個特殊工具把那兩個卡榫弄起來,手套箱就可以垂下來,

垂下來後固定手套箱周圍板子可以看得到的螺絲統統都卸下。


就變成這樣子。
注意!
右邊那塊a飾版卸下來後還有一個螺絲要處理,位置在畫圈圈的那裡


全部的阻礙都去除後,就可以看到冷氣鼓風機(右邊),中間這個蓋子拿掉就是可以裝濾網的空間了.


中間這個蓋子分別有四個彈力叩環扣住,用點技巧及合適的工具(一字起)拿掉它。


打開一看才發現一個問題,原廠連個濾網架子都沒擺,這下子怎麼辦?


不管它了,先拿家裏面的吸塵器把管路裡面先吸一吸,

找出這個3M的濾網發現有金屬架加持,不會因為是全紙結構而不夠力

哇!發現剩下的大小還剛剛好,我就直接塞進去啦~

這個照片看來濾網有點鬆,但是我後來有伸手進去把濾網金屬架調整一下,稍微撐大一點,就沒有鬆鬆的了.
把剛剛拆掉的全部東西通通再裝回去,就完工啦!


夏天過去,秋天來了~
這是OUTBACK遇見秋天的美麗景色…

20. 方向機防塵套更換
初秋時換油發現好些防塵套都有破損。這是右側方向機柱的防塵套。

要更換的是右前方破損的方向機防塵套。

要拆裝防塵套需要先把tie rod end拆下來,tie rod end 上面有個cotter pin,拔掉它,轉開19mm的nut後,敲一下就可以把tie rod end從knuckle拆下來。

Tie rod ends 跟轉向有關, toe in or toe out depends on them,數tie rod end拆下來要轉幾圈,同時也量測一下這段距離,可以恢復拆之前的角度,省下定位。

轉啊轉,算一算轉下來tie rod end總共要13圈。

Tie rod end拆下來後就可以把破的防塵套拿出來,破的跟新的套子比一比。

套子不在了,這時候可以把方向機桿頭都擦乾淨。

新套子上去前把tie rod螺紋用膠帶包起來,因為螺紋很銳利~

用筷子在新的套子裡上油膏。

清潔好的方向機柱上也上油膏。

新的套子裝進去。

防塵套外側內側都束緊,外面是一個夾子,裏面是束帶。

給Tie rod的螺紋上防鎖死潤滑膏,然後把tie rod end轉13圈裝回去,裝回輪胎,試車,搞定!

21. Homemade煞車油更換抽取系統
這次的目標是希望以最少的花費打造一個抽換煞車油的真空(vacuum)換油系統。
軟管,銅接頭,以及一些墊片還有螺帽(nut),這些零件家裡沒有,需要在五金行採購。
這個3/16英吋內徑的塑料軟管是可以接上煞車卡鉗bleeder的尺寸。

一英呎23分美金。

這個銅制的轉接頭要固定在真空吸油罐上。

一個2.29美元~

還買了一個墊片,鎖銅製轉接頭的nut跟9呎的塑料管,打算切成數段日後可以用來吸不同的液體,比如說離合器液壓油,動力方向機油等等~
這樣總共花費5塊多美元~(5.08 to be exact~)
剩下的就是用家裡的材料,有些是家裡工具箱裡面找出來的多餘料件。
提供吸力的裝置採用家裡面的吸塵器。

小朋友的巧克力哈哈球塑料糖果罐當做汙油儲存罐。

翻找家裡面工具箱裡的零件,找到這個管子,剛好跟吸塵器的接頭可以緊密接合~

這管子來自於一組水龍頭更新修理包,原來整組水龍頭內含洗手台的汙水管及塞子總成,因為壞掉的只有水龍頭,這管子沒有裝上去,就丟在工具箱內,今天發現可以用它來成為接上吸塵器提供吸取力的管子。

上面的螺紋跟塑料nut可以把這片黑色止水環壓緊,剛好提供所需要的氣密。


上面的金屬環原來是要裝在洗手台的汙水口,管子的上緣,原來是鎖不下去的,需要把那一圈金屬環拆掉才能往下鎖住,跟下方的nut把止水環壓實在糖果罐的蓋子上。

唯一的問題是這汙水管太長了,不切短一點的話,很快就會吸到瓶子底部的髒油,所以要切短一點。
這時候請我們家的小朋友來幫忙鋸,基本我畫好要鋸的長度,小朋友只需要幫忙鋸斷即可,剛好是給他練習用鋸子的好機會~
鋸好了,第一次鋸這樣還不錯耶~

然後在糖果罐上蓋上挖一個洞,把那半截管子裝上去,另外一邊再裝上那個3/16軟管銅製接頭。
先用那個尺規板量測銅製接頭需要的鑽頭尺寸。

找出以前買的一盒o-ring,把那個銅接頭裝上一個合適的o-ring,然後鎖緊在糖果罐子的蓋子。



用板手上緊。



總算完成了~

先來吸水實驗看看,請小朋友來幫忙操作這實驗,並且協助記錄~
小朋友都很興奮,幫忙記錄跟操作計時碼表~

效果還不錯,不到20秒可以吸完16OZ的水。
做實驗一定要有對照組,本來實驗假設是要用圖裡另一個更大一點的荔枝口味果凍的罐子來對照一下大一點的罐子是否可以提供較大的真空量來較快地吸完定量的水,有趣的是兩個罐子的蓋子竟然是一樣大小,所以只要把蓋子換來換去即可。無奈那個荔枝果凍的罐子太軟,一開吸塵器那個吸力就把果凍罐吸到變型,實驗無法繼續,所以無法對照。
這是小朋友的紀錄,用哈哈球的罐子一共吸了三次~

好了,確定罐子跟真空都沒有問題之後,開始上車抽換煞車油。
第一步先把總幫上面的儲油槽吸到快要空。

吸出來的舊油~顏色有點暗沉﹐,我想管路裡面的也好不到那裡去

然後加新煞車油加到MAX。

然後依照技術手冊上面洩放煞車油的順序,開始抽換煞車管路內的煞車油。
順序是右前,左後,左前,然後是右後。(我找不到為什麼要照那個特定程序bleeding,我猜可能跟煞車迴路的設計有關吧)

先把輪胎的螺絲弄鬆,然後把車頂起來,拆掉輪胎,找到卡鉗後方的洩油嘴(bleeder)(這是後輪)

套上透明軟管到洩油嘴上(這是前輪)

打開總幫的煞車油蓋,拿出裡面的小過濾網,再次確認煞車油量是滿的。
開動吸塵器之後,才開始用板手鬆開洩油嘴。

然後就會看到管路裡面的煞車油開始被吸出來。
這時候要隨時注意總幫儲油槽的油量,液面一邊下降時就隨時添加,後來我索性添加到滿,降到MAX時再加到滿。
等到吸出來的油是新鮮的油時,吸塵器不關,一手用板手把洩油嘴鎖緊,另一手按壓住軟管(因為這時洩油嘴正被鎖緊,所以不按壓的話透明管會跟著轉動),,一直到洩油嘴上緊後才關掉吸塵器,一直保持有吸力,這樣可以避免空氣跑進去煞車系統的管路內。
如此按照技術手冊所列的順序換完四個輪子的煞車油。
這是換下來的部分煞車油,另外一些裝在別的容器內。

至於ABS系統內的油,我還沒有找到讓ABS閥門在車子靜止時打開的方法,所以打算用土方法,就是第一次四輪換完煞車油後開出去踩到讓 ABS做動幾次,回來再重複一次四輪洩放煞車油的程序。
其實更換煞車油還有很多方法,有一個方法是在總幫煞車油reservoir 上蓋加裝一個加壓裝置,然後一面施加壓力一面補充新鮮的煞車油,這時候再去打開各輪卡鉗煞車油洩放嘴(bleeder),然後等新油從洩放嘴出來的時候表示管路內的煞車油已經更新完成。
另外一個方法是請助手在駕駛座上踩踏煞車踏板,踩下不放的時候打開bleeder,然後踏板回復的時候鎖緊bleeder,這兩個動作要協調一致,不然空氣就有可能跑進去管路內,而且踩踏的過程要十分緩慢。這個做法還有一個可能的缺點就是因為有洩油嘴打開,踩踏煞車踏板的行程極有可能有超出平常的行程的深度,因為總幫內那個漏斗型的東西(diaphragm)有可能會推到平常推不到的地方,可能會卡到髒汙,這樣有可能會損害 diaphragm的氣密。
總之,最後決定用吸的方法來抽換油。
用扭力板手把輪圈螺絲上到合適的磅數。

四輪通通換完後,出去試車,一切都沒問題。註記換油里程數,然後收工~
22. 更換煞車來另
最近前煞車時有時無地發出金屬磨擦聲,煞車皮應該快磨光了。
買了這種煞車皮,中等價位。

料號如下

四片煞車皮加一點潤滑劑

輪子拆下來後先用清潔劑先把煞車稍為清潔一下

其實只要兩個bolts拆下來就可以把卡鉗拿下來。14mm套筒加一小段延長桿。

活塞卡鉗拆離開煞車後就可以把舊煞車皮滑出來,新舊煞車皮比較一下。舊的磨得可真徹底。

把原廠煞車皮上的鐵片轉移到新的來令片上。鐵片之間塗上潤滑油酯。

下一步就是把活塞推回去,因為新的來令很厚,不推回去無法把卡鉗裝回去。

推完一邊,準備推另一個活塞。

推活塞的時候要注意煞車油壺的液面高度,因為在煞車油路內的煞車油會被擠回油壺,如果不注意,煞車油會滿溢出來。
吸塵器跟旁邊的桶子就是之前上場過的homemade真空吸油機。需要把煞車油壺上的濾網拿出來,以便把吸油管放進去吸掉多餘的煞車油。

新的來令片裝上去了!

卡鉗裝回去,輪胎裝回去,原地發動踩踏煞車踏板,到踏板感覺正常後先以極慢速行駛,反覆踩踏煞車踏板確認煞車作動正常後,就可以開始往人車稀少的直線道路進行煞車來另bed in的過程。
確認前後無車安全之後,大約進行10次從60英里的速度急減速到10-15英里的過程。這時要注意不要急煞到ABS作動或是輪胎鎖死。
前面幾次煞車效果很差,等到第四次或是第五次後煞車的力道明顯增加,也伴隨一些味道~
這個bed in的目的是把新的煞車來令上面的來令材質藉著達到工作溫度後均勻塗佈到煞車碟盤上,等到這個transfer layer塗佈好之後(10次急減速的過程),就可以盡量不用煞車,讓煞車系統藉著持續行駛自然冷卻。這時要特別注意不要在煞車系統還在高熱時將車子完全停下,會造成碟片來令材質塗佈不均,日後就有可能發生煞車抖動或是煞車力道不平均的狀況。
Bed in結束,煞車系統冷卻後就可以回家了~
23. Subaru Outback KYB避震器安裝
2013年,里程數已到達十三萬英里,避震器雖無漏油的跡象,但是自從今年年初開始,發現吸震及阻尼的效果已經失去大半,水某開車時可以明顯感覺到行經不平之處時,使人不快之車身晃動及行路不穩定感越來越明顯,所以趁暑假結束前(其實是水某的催促之下…XD),在Amazon購入全車四支KYB避震器,含運費寄到家裡的價錢是$262。

前面兩支料號不同,因為左334276右334275不同,後面兩支就是一樣。(341276)
這是KYB查零件料號的網頁: http://showmetheparts.com/kyb/
先把兩部車子都停到driveway, 把車庫清場一下,準備施工。

先把車子稍微頂高,換避震器不需要人到車底下作業,所以只要升到足夠把輪胎取出的高度即可。用Jack stand左右各一支頂在車身下方。

拆下輪胎,放到車下。

拆後避震器只需要拆三顆螺帽,兩顆螺帽在行李箱隔板下,隔板很容易拆卸,嚴格說起來只有避震器下方這螺帽要花點時間,因為這螺帽非常的緊。
把車頂起來後,後懸吊的應力有兩個,一個是防傾桿施給左右懸吊的力量,一個是避震器伸張的力量。為了讓這兩股力量有所抵銷,減少避震器下方bolt的壓力,我用一個bottle jack把避震器往上頂,只需要升起一點點就可以。
這時再分別使用breaker bar跟19mm板手,breaker bar套上19mm的套筒,固定住bolt那一側,(車身內側)並支撐於地上,確定方向正確, nut這一側用板手再加上floor jack來施力。

把floor jack pump幾下後,聽到一聲類似金屬裂開的聲音,就知道這nut已經鬆開了。

用槌子敲螺絲起子,把bolt頂出。

這時進去車內,用14mm的套筒把避震器上面兩個螺帽拆下。

一手抓住避震器,一手鬆開bottle jack的壓力,就可以把舊的避震器拆下車。

稍微檢視一下舊的上座跟防塵套,確定無破損可以繼續使用後,就把彈簧壓縮器裝上避震器,開始壓縮。記得要在彈簧壓縮器螺紋上加點潤滑油。

彈簧壓縮器兩側平均壓縮到彈簧對上座不再施力之後,用中間有洞的17mm套筒板手加上6mm六角板手的組合,拆避震器上座螺絲。

中間有洞的套筒加上六角板手的組合在拆裝Subaru避震器相關物件上非常好用,另一個會用到的地方是拆裝防傾桿end link也需要這樣的工具組合。
上座螺絲以及墊片拆下來後,整個上座跟彈簧還有防塵套都還跟彈簧壓縮器連在一起,直接套上新的KYB減震桶。

把新的上座螺絲裝好,確認彈簧卡在避震器的彈簧座的位置是正確後,鬆開彈簧壓縮器,歐耶,搞定一支!

裝回去的方法就是把上座先伸進去,下方用bottle jack頂好,上面兩個螺絲稍稍上緊即可,等一下再用扭力板手上到正確的扭力數值,這時需要先align下面的螺絲孔位。
有這個bottle jack,要對準孔位這件事變得很容易,因為這bottle jack每搖動一次拉柄,jack桶身上升的高度不多,可以微調到很精準,透過光線對過去確認避震器與knuckle孔位align之後,把bolt從內側往外側直接穿過去!毫不費工夫!
用銅絲刷清潔過bolt上面的螺紋,塗一點點防鎖死的潤滑物,把nut轉上去。

這是Outback的技術手冊關於懸吊部分,印出來當做小抄,雖然只有幾個扭力數值,調整扭力板手時還是要來確認一下~

這個避震器下方螺絲要上到116呎磅。

最後把上座的兩顆螺絲用扭力板手上到22.4呎磅。

裝上輪子,降下車身,試車去!
試車的感覺: 雖然只算完成了半套,但是像新車一樣的緊緻感覺都回來了,過彎搖晃感減少許多,看來這兩支原車避震器真的已經鞠躬盡瘁~可以莎喲娜拉囉~

上個週末完成了後面的懸吊避震器的更換,這個周末要把前面的避震器也換成KYB的。
首先還是把車頂起來,放在Jack stands上。

請水某踩著煞車,把前輪拆下來。。

先把避震器下方跟knuckle固定的兩個螺栓跟螺帽先用刷子清潔一下,在螺帽附近噴上一點滲透油(Penetrating oil,又稱liquid wrench,滴到下面drip tray紅紅的東西就是),目的就是減少等一下鬆開這些螺帽的力量,純手工具使用者的好幫手!
把camber偏心螺栓的位置先拍照存證,等一下要裝回去時可以參考。
這是左邊的。

這是右邊的。

拆避震器! 一邊用開口板手另一邊用
19mm套筒breaker bar,把這兩個螺帽都鬆開。

ABS速度感應線跟煞車油管都固定在避震器上,兩個螺栓都是12mm,用12mm套筒板手拆下螺栓。

把避震器拆卸的流程如下: 先用一支八分之三的延長桿固定一下避震器跟knuckle,免得等一下拆完上座螺帽後沒抓好避震器,下方就是傳動軸的防塵套,撞破了就麻煩了~

避震器上座有三顆12mm螺帽,拆掉。

這時小心避開ABS感應器的線跟煞車油管,把舊避震器拿下車。

稍稍清潔後,裝上彈簧壓縮器,壓縮彈簧,讓彈簧不對上座施力時,就可以拆下上座。

開始要裝彈簧壓縮器時,就發現這彈簧圈數多,又長,跟上座及下面避震器spring seat的接合處的圈圈間隙又小,找不到很完美的地方塞進壓縮器,要把這麼長的彈簧壓縮到完全不對上座施力,只有兩個彈簧壓縮器可能不夠。
在工作夾上面壓縮彈簧的過程中發現這樣子繼續拆可能有危險,因為在工作夾上有個仰角,如果彈簧到最後還有彈力,可能最後拆掉螺絲時會把上座給”發射”出去,估算上座飛出去應該會先打到我拿工具的手,然後掉下來上座可能會損壞,於是決定把整跟比震器放到地上來拆上座螺絲。
先拍下軸心螺紋的長度,等一下安裝時可以有reference。

果不其然,因為上下都有最後幾乎一圈的彈簧壓不到,所以最後彈簧還保有一點點彈力! 不過因為在地上,上座彈的不是很遠。

這時開始盤算,拆的時候還可以給它稍稍彈一下,裝的時候就不同了,因為要轉那個上座螺帽,如果只有兩支彈簧壓縮器,等一下要裝上新避震器該怎麼壓縮彈簧到軸心螺紋可以伸到足夠的長度呢?
想了一下,決定跑一趟Auto parts的店再去買一組彈簧壓縮器。
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沒有第二組彈簧壓縮器去分擔壓縮這麼長的彈簧上下那些圈圈,肯定裝不回去。
這是四支彈簧壓縮器壓縮彈簧後的樣子,比兩支好多了!

新的KYB避震器上身,開始要壓彈簧裝上座螺絲時,發現這過程實在沒辦法一人完成,四支簧壓縮器壓縮到我覺得彈簧都快壓扁壓斷了,軸心螺紋跟上座還是有一丁點距離,而且簧圈還有點歪!
基本上需要一個人用兩手壓彈簧,對準上座的孔,另一個人扶著上座,然後還要把上座螺絲帽轉上去,這時請嬌妻水某來幫忙,我壓她轉,努力一段時間後,水某終於把螺帽轉上軸心一兩圈的螺紋,這時請她把一旁已經備便的六角板手及17mm開口套筒套上去繼續轉,偶負責壓縮彈簧,不想給軸心螺紋跟螺帽吃太多力。
等到螺帽完全轉到跟軸心頂切齊的時候,就開始鬆開四支彈簧壓縮器。雖然螺帽還沒轉到定位,等一下避震器裝上車後用車身的重量壓住就可以把上座螺帽轉(torqued)到定位。
歐耶,KYB要裝上車了!

把整支避震器”穿入”車內,小心避開ABS感應器線,煞車油管及傳動軸防塵套,對準上座的三個螺栓孔,左手抓住避震器往上伸,三個上座螺帽備便在旁,左手稍稍扭動整支避震器等到三支上座螺栓出現在引擎室後右手開始火速轉上螺帽,然後下面要把knuckle對齊避震器的兩個孔位,這個過程真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吃力呀!
總之,裝上去了。
接下來的動作就簡單多了!
ABS線組,煞車線固定在新的減震桶上,然後參考先前拍的camber角度,把Camber bolt及下方的bolt and nuts都上到130呎磅。
上座的三個螺帽轉到14.5呎磅。
兩邊避震器都裝好後,輪子裝上,降下車子,這時把上座軸心螺帽轉到技術手冊列出的扭力數值,39.8呎磅。
試車去!
感覺只有一個字: Awesome!
整台車的操控反應簡直是脫胎換骨! 不管是帶點速度過彎或是過speed bump,避震器反應乾淨俐落,所有令人不適的彈跳感完全消失,雖然新車時的操控感已不復記憶,沒辦法比較原廠跟KYB EXCEL-G的減震桶軟硬度差異,但這底盤回春firm up的感覺真棒!
終於可以正式跟這四支舊的避震器說再見~

謝謝~





2013-08-28 15:51 發佈
每次看火力P的文章真的是一種享受......好讚
天阿....好厲害的DIY阿....整輛車應該都被摸透了吧

Prelude wrote:
以前都是開去Costco輪胎部門請他們補,今天Costco不開門,


那天P大會不會在家裡就DIY落引擎了....
讚!!!!!

Prelude wrote:
[DIY保養維修]2...(恕刪)

Eric超讚!把所有武功密技全都分享...
認識你真好~~~
真是太強大了阿......真是太強大了阿.......真是太強大了阿......

Prelude wrote:
[DIY保養維修]2...(恕刪)


好強啊

問題1
大哥是從事相關行業嗎

問題2
換避震器不用重新定位嗎

問題3
暱稱是perlude怎麼是開subaru呢


太厲害了吧~這根本就可以出師了吧!
Eric兄實在太厲害了。

Prelude wrote:
[DIY保養維修]2...(恕刪)
火力大真是太強大了^^
Prelude wrote:
[DIY保養維修]2...(恕刪)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