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要PO到德國車(福斯有討論區嗎?)那邊去呢XD
在很久以前在路上看到改裝成T1的麵包車很可愛
就夢想有一天也要開著復古的福斯T1麵包車在路上接受路人羨慕的眼光


退伍之後終於買了一台已經改裝好的麵包車
每天上班都開他去學校
結果學校的老師看到也想要買一台....
目前大家所看到的福斯麵包車都是以SUBARU金福相及福特PRZ改裝為主
(其他車款也可以改裝~但是這兩款比較受歡迎)
因為正統的福斯T1已經停產啦!!!
要完成一部麵包車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
光是第一步找車就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
因為金福相出產時間為1994~1999
算是有點年紀的車了
所以找車方面是比一般車款還要困難
福特PRZ出廠的時間是1999~2005(!?)我也不確定~因為我跟PRZ不熟
接下來就讓大家看看SUBARU金福相如何變身成可愛的福斯T1吧!
今年4/22剛入手的原廠金福相
外觀的鈑金有點慘....車子內部的鈑金也開始出現鏽蝕
內裝通通都是原廠掉漆式樣
還少了右後方的饅頭(金福相的專屬保險桿~很特別吧


有了車之後~再來就是全車拆光光!!!
開始進行外科手術~把能拆的通通都拆下來
所有的破壞都只為了重生的那一刻!!
再來就是量身訂做專屬的T1面板(白色那一塊)

除了前面板~還有左上及左下角的側裙及後保桿等素材(還沒烤漆)
跟完整度很高的海尼根號比起來真的是很掉漆耶

你以為只要拆外觀就好了嗎?
沒有喔!連玻璃和內裝幾乎都得拆喔!
拆中控台、門板等內裝是很曠日費時的
加上零件老舊~不小心拆的話~零件壞掉可是超難找的


拆下中控台之後~車身就開始進行鈑金的動作
把銹蝕及凹陷的地方進行處理~這樣以後車體才不會銹掉

這台車大概只有原本的天花板不需要整理~其他都被我們拆下來翻新了
而且金福相的毛毛蟲天花板也是車子特色之一~當然要保留下來啦


鈑金搞定之後~接下來就是進行補土的動作~將鈑金不平的地方利用補土將他補平
(就像女生化妝一樣~用粉底遮蓋毛細孔一樣的道理~這樣說就比較容易懂了)
車子在外面跑總是會受到許多流弹(石頭、沙子)攻擊~所以鈑金上有很多傷痕是正常的
如果要車子都跟新車一樣~那就把車供俸在車庫吧


連車身內部也要補土~這樣烤漆才能附著在鈑件上
補土補成這樣~你看這台車有多坎坷XDDD
就跟女人年紀越大~化妝品要塗的越厚一樣.....(被毆)

外觀進行鈑金補土的同時~我們把椅子拆下來~送去重新編皮囉!
依照車主想要的顏色進行專屬訂製的~看你想要什麼顏色就做什麼顏色
這樣才能完成一台擁有自己個人風格的麵包車
接手別人的車就沒有自己的味道啦!
所以自己重新改裝才是王道


不只椅子重新編皮~連門板也通通編皮~
看起來就跟新的沒有兩樣~甚至比原本的還要好看喔!

(門板上那個不是破洞,是為了要裝上把手所以才挖洞的~不要誤會

回到烤漆廠這邊~車子外觀及改裝套件已經噴上了底漆
前門跟中門也都拆下來烤~真的很費工
不過這時候已經慢慢感覺到車子沒有剛來的時候那麼慘了喔


外觀底漆已經搞定~接下來換處理內部
要先把車內的灰塵雜物及原廠批覆的墊子通通處理掉
不然漆沒有辦法噴~會有很多細小的顆粒
光是整理內部也是花上了不少時間

等了好久一段時間~內部已經噴上了白色底漆
整台車是不是變乾淨許多了呀
連門板裡面也有噴漆唷~這樣才能減少鈑金的銹蝕

再來把車上的套件一一噴上車主指定的顏色
保桿、側裙都噴上白色、內部的零件就噴上黃色
然後車子就要進烤箱~進行主體的烤漆了

千呼萬喚~車子出爐啦!
剛烤好的麵包(車)喔~香噴噴
這時候車窗玻璃都還沒裝~而且駕駛座還沒裝椅子....
開這台出來真的很好蠢


再過不久卡美特就要有新夥伴了耶~你看OPEN將也很開心的期待著
烤漆完成後~要將之前拆下的零件一一裝回去也是件苦差事...
先把玻璃裝上去吧~內裝再來慢慢搞...(像是噴防撞隔音漆跟貼隔音棉等)

裝門板前有個重要的步驟
那就是貼上防水膜~這樣雨水才不會滲進來~車子才不會生鏽喔!
順便將升降機上點油~潤滑一下~讓關節能夠順暢的活動活動

再來中控台組合!
把所有零件通通裝上去~好累人
再加上原本沒有的外掛水溫表!(左上角)
因為金福相貨車的通病就是水溫容易過高
原廠水溫表沒有溫度刻度~常常水溫過高車主還沒發現
等到水溫表指針到頂的時候~車子的引擎已經受傷啦!
所以外掛水溫表可以提醒車主隨時注意車子的引擎溫度
是金福相的居家必備良藥


後座的椅子也都上車了~有沒有很想坐上去呀
還有車身上貼上飾條~感覺更有質感啦!
中控台看起來好乾淨~舒服 不過方向盤還是原廠的~感覺很不搭耶

烤漆完後~還要進行一個很重要的步驟
那就是要先到監理站進行車子行照顏色的變更
因為驗車的"眉角"很多~很複雜
這時候交給專業的就對了

行照變更OK後~這台車就可以正式上路囉!
不過在這之前還要進行最後的裝備!
將將~珍珠白方向盤
是不是很可愛呢~跟這台可愛的麵包車很配吧~
還有全新輪圈蓋~裝上去就好像換了新的輪圈一樣~爽度+100!
跟樓主的卡美特來張合照囉!以後也能看到他一起跟卡美特出任務哩


當然除了美美的外觀~車子性能也是重要的一環
我們將引擎重新組裝(引擎大修)全車水路循環~加上集風罩導流還有秘密武器
讓你的愛車水溫不會因為高速巡航而拉高~這可是集好幾位車主的經驗才完成的喔!
完成之後車主馬上就開心的胚上高速公路了~哈哈
誰說金福相只能在市區跑?
只要改裝方向正確~絕對可以北中南全省跑透透!
最後
看看剛買來的模樣跟改造後的模樣是不是差很多呢?

後記:
這台車從4/22買來~到7/30交車~足足讓車主等了三個月
從拆解內外裝零件~修復缺件~找零件替換~~都是非常耗時的
真的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容易....
網路上買車很容易~但是性能方面真的要好好測試才知道
才不會買了車~結果修車的錢比買車還貴~這樣就划不來啦!
希望大家都能夠買到健健康康的金福相&PRZ麵包車

------------------------------------------------------------
延伸閱讀:
二次大戰之後整個歐洲都在為重建的工作忙碌,荷蘭一位有遠見的Volkswagen 代理商Ben Pon先生體會到運輸的需求而構想出可以載很多人又可載貨的商業用小型運輸車,1947年4月23日Ben Pon先生在他的筆記本上畫了一輛以金龜車為基礎且前所未見的車型草圖 ( 一輛裝有四個輪子的大盒子,把駕駛推到在盒子的最前方,引擎室在車尾後下方,並且擁有超大的可用空間 ) 並向當時接管德國狼堡Wolfsburger(金龜車的生產基地) 的Ivan Hirst少校提出生產新型運輸車的建。1949年11月12日Volkswagen終於向世人發表 --以金龜車底盤延伸開發成功的運輸車Transporter(又稱Type 2或Bus),造型與Ben Pon 先生所繪的草圖幾乎一樣,令人慶幸的,這張草圖至今還保留著。
1950年3月8日第一部新型運輸車交到客戶手上,剛開始只有Panelvan --無側窗的箱型貨車, 1950年5月開始供應Kombi --有側窗及可拆座椅的客貨車,6月起開始供應7-,8-,9-人座的客車…Microbus,很快的Volkswagen的新型運輸車成功的扮演載人、運貨甚至假日露營休閒的最佳伙伴,1950年底大戰結束的六年後,每天約60部的運輸車從狼堡生產線上駛出,歐洲、美洲的街道上處處可見它的身影。 1951年4月推出車豪華型的Microbus又叫作Samba --車頂上不僅有全尺寸的帆布天窗還外加兩排的觀景天窗,左右兩側增加後角窗,滿足每位乘員的視角,以現今的角度來看依然酷!炫!拉風!1952年9月發表另一款成功的運輸車Pick-up貨車 --保留箱型車的車頭,中後段改成框式載貨平台。
1955年在外型上有些較大的變動,前檔風玻璃上方增加了通風孔將戶外清新空氣導入,油箱由引擎室移到後軸上降低了引擎室高度方便後方上下貨的便利性,當然後引擎蓋也大幅縮小了,輪胎尺寸由16” 降為15”(1963年再降至14”)。1956年運輸車的生產線移至德國北部的漢諾威Hanover的新廠。1958年發表Double-cab…可搭載六位乘員的小貨車,之後在外型上並沒有很大的變動。
在動力方面,幾乎與金龜車相同,氣冷式水平對臥四氣缸引擎搭配四速手排變速箱,只是在兩隻傳動軸最外側和輪轂相接處各加了一個減速齒輪箱來提升加速能力,相對的也減低了極速,從最早1131cc 25bhp,1954年增大為1192cc 30bhp,1963年再增大為1498cc 42bhp,最高時速從50mph 逐漸提升至55mph,雖然不是很快但在50年代的運輸車來講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成績了。
Volkswagen 第一代的運輸車(T1)在1967年7月結束生產,十八年來共生產180多萬輛,從此Split-screen Type2 --前檔雙片平玻璃,換成Bay-window Type2 --單片海灣型凸玻璃的第二代運輸車(T2)。1967年8月發表的第二代運輸車一樣提供Panelvan、Kombi、pick-up、Double- cab等車型但外表有很大的改變,長度增加4”/100mm,前面的進氣孔改在擋風玻璃下方,大燈、前方向燈、保險桿也重新設計,前後推拉式的前座玻璃改成上下升降,多片式的側窗改成兩大片,兩片對開式中門改成單片軌道滑門。
不僅外觀的演變底盤下也有長足的進步,前懸吊由原來扭力桿 (torsion bar)加大王梢(kingpin) 進化為扭力桿加球接頭(ball joint) ,擺動軸式(swing axle)後懸吊改成雙接點式(double-joint) 加半拖曳臂(semi-trailing) ,剎車油路也進化成更安全的雙迴路系統,引擎也升級到1584cc 47bhp極速可達70mph/113kmh。如此大幅度的修改後新款的運輸車變得更舒適、更安全、更容易操控而廣受大眾歡迎。
1971年式(model year),這具1584cc的引擎換上雙進氣孔的氣缸頭,輸出馬力再進步到50bhp,前剎車也由鼓式升級為碟式。1972年式可選用66bhp 1679cc Type 4引擎,極速可達78mph/125kmh,1973年式可選用三速自排變速箱,1974年式68bhp 1795cc取代之前的1679cc引擎,1976年式更提升至70bhp 1970cc,往後就沒有變動,一直到1979年5月Volkswagen發表第三代運輸車為止第二代運輸車的生產量超過250萬輛。
第三代運輸車(T3)一改過去可愛的圓弧造形,取而代之的是有稜有角的剛毅形象,寬度增加5英吋,長度增加2.5英吋,高度則不變,擴增所有玻璃面積,大燈、進氣孔、前後方向燈、後視鏡、保險桿…所有看得見的都改成方正的造型,加大的後門把引擎蓋排擠到只剩下牌照框大小的撿視孔,而真正的引擎蓋挪到引擎室上方由行李放置區開啟,引擎仍延用上一代氣冷式水平對臥70bhp 1970cc,前懸吊系統放棄傳統的扭力桿改成雙Y臂(wishbone)加圈狀彈簧,後懸吊則是半拖曳臂加圈狀彈簧,更大的空間、更好的視野、更佳的操控性正是T3最適切的寫照,同樣的T3有Bus、Panelvan、pick-up、Double-cab等車型可供選擇。
1981年,Volkswagen 做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將一具50bhp水冷式直列柴油引擎裝到T3上,散熱水箱則安裝在車頭,之後又將傳統的氣泠式水平對臥引擎,擴缸再加上水套更改成水冷式散熱,以獲得更強大的馬力與扭力,1983年推出1.9升汽油引擎,1986年再推出更勇猛的2.1升,而末期的2.1升噴射引擎極速更可達 100mph/160kmh,0-60mph加速只需12秒,德國Volkswagen製造了長達四十多年的氣泠式引擎從此走入了歷史,此外新的五速手排變速箱及四輪傳動系統(Syncro)也在這個時候出現,像Land Rover一樣這款Syncro四輪傳動車是真正可以越野的!
1990年8月,Volkswagen 發表第四代的運輸車- 並正式命名為”T4” ,而T3則在奧地利繼續生產到1992年。隨著時代的潮流Volkswagen一改運輸車Type2的傳統”後置引擎後輪驅動”成為”前置引擎前輪驅動”Type7,引擎室移到駕駛座之前,車箱內的地板從此一路平坦大大增加了承載空間及上下貨的便利性。同樣的,除了箱型車款也推出pick-up、 Double-cab,引擎方面有水泠式直列四缸2.0升、直列5缸2.5升及鼎鼎大名的2.8升VR6等汽油引擎,另外還有一款2.4升的柴油引擎。 1992年12月起推出四輪傳動Syncro版本,但不像T3的四輪傳動可以真正的從事越野活動。1993年9月台灣的慶眾汽車也加入了箱型車款的生產行列,時至今日第五代的運輸車-T5的時代也將來臨,希望T5能帶給大家更多的樂趣!
羅仕文寫于2002年8月11日 (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