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感謝意美在跨年夜晚所舉辦之BBQ
大家都玩的很開心!!
也希望明年能再來一次~

.......
"減肥"

冬天一到人類就自然會啟動儲脂功能
也因此在薑母鴨/麻辣鍋/麻油雞等冬季嚴選的料理進攻下
腰上的脂肪也越積越厚
也只能靠穿著厚厚的外套
希望藉由"藏一片葉子最好的地方就是森林"的道理
來達到掩飾的效果

但是帶有多餘油脂的身形一旦動起來便會顯得不靈活

不論是要突然衝刺去買威力彩
還是及早認清背影殺手而需要急停轉向
再再都會讓人有股力不從心的感覺
也因此適當的減去這些不必要的重量
也成了人類的養生之道
對於愛車來說
要提昇靈活性最有效率的方法莫過於減去簧下重量(unsprung weight)
其所指的就是輪胎/鋼圈/剎車等非由彈簧支撐的重量
效率的說法則是因為減去一公斤的簧下重量並不只是單單減去一公斤的車重
這個一公斤因為是處於動態的環節
因此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上面都是教科書上的理論
還是必須付諸實際行動來深入探討

"降溫"
人類是因為耐不住低溫而攝取高熱量食物來維持生理機能的正常發揮

車子恰恰好相反
機件往往是因為耐不住高溫高熱而導致損壞

因此如何散去多餘的高溫也變成了要延長車輛壽命的不二法門
。。。。。
好啦~
以上都只是我在為下面的改裝找個理由而已
其實改裝那裡需要什麼JUST CASE
自己爽就好

但有理論支持的改裝
確實能提昇車子的性能
同時也增加車主的改裝知識
變改變學啦
跟各位分享一下心路歷程~

[19吋 RAYS "VR" G2 鋼圈 + Volk Racing 鍛造螺絲]
這個改裝部品的細節已經在之前發表過
因此在此便不再重複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6&t=1360766&last=16705339

但還是要再提醒各位車友的是
改裝鍛造輕量化鋼圈的效果
真的是立竿見影


我目前足下蹬著這套VR G2

高速約可控制在8L/100km
市區也有12L/100km
綜合起來約是在11L/100km
跟之前比起來
進步幅度約有10~15%左右
這是除了在動態表現上的精進外
所得到的另外一收穫
我覺得主要的省油原因是腳在油門上的時間/幅度減少很多
而且能經常以類自排車"放油門滑行"的方式行駛
本人很滿意的一項改裝

[Project Mu Sports Competition Rotor]
雙片式劃線通風碟盤

開箱


料號

注意﹕耐熱溫度600度

說明書

碟盤正身

側面

背面

跟大家分享的改裝是雙片式的通風碟盤
牌子是來自日本的project Mu
目前以STI原廠的剎車設定來說
日本方面都只有推出前面的碟盤來配合原本STI的四活塞卡鉗
後面還是維持原廠設定
合體照1

合體照2

碟盤的大小跟原廠的一樣
都是維持在330mm
寬度也是28mm
而碟盤中心的部位則是該品牌的招牌顏色 - 綠色
所以視覺上來說
可以講是絕對的低調

低調LOOK

該產品強調的有兩個重點
一個就是通風
所以能以極快的速度將溫度降下來
這點我想以我平常用車方式(因為沒什麼在踩剎車)
可能極難將其發揮
再來劃線的地方能讓剎車的粉塵快速排出

表面劃線處理

另一個特點就是它的重量
與原廠粗勇的部品相比較
重量輕上約2~3KG左右
對於想要將STI瘦身減重的用車人士來說
無疑是一大利多

Project Mu 重量

原廠碟(使用約20000km)

剎車油管及剎車皮皆以改為ENDLESS

[HKS OIL COOLER]
機油冷卻器

有裝機油溫度表的車友
應該有經驗
只要在山路上稍微跑用力點
時間長一點
大約連續二十次的加速/減速&跟趾/加速
油溫飆到攝氏120度以上是常態

有鑒於此
增加機油溫度散熱的效率一直是我在追求的目標
心中也一直再物色適當的機油冷卻器
後來在一位日本車友的部落格中
發現HKS給GRB/GRF專用的機油冷卻器
而且在他的部落格裡面
也提到了降溫的幅度相當令他滿意
因此這也自然出現在我的改裝名單之中

開箱


S-Type GRB專用

開捆時注意!

開下去~

又是說明書

全部料件

畢竟
EVO原廠就有的東西
STI怎麼可以沒有呢??!!

而且出的又是專用的部品
效率等想必也都經過原廠的測試
值得一題的是
HKS出給GRB/GRF的OIL COOLER
有金屬油龜

也就是說在溫度尚未到達工作溫度前
該油龜將處於關閉狀態
而等油溫超過工作溫度後
油龜才會打開並進而開始冷卻
好厚的冷排

隔熱帶1

隔熱帶2

金屬油管

金屬油龜(在EVO上可是要另外加購的套件!)

金屬油龜(背面)

鋁合金外殼(組裝前)

不像一般的油冷
是一直出於開放狀態
車子的油溫才不會一直處於冷卻狀態下
而到不了原先預定的工作溫度
鋁合金外殼(組合後)

後方出風口

連接至機油濾心

靠近頭段的地方有特別的隔熱處理

前保險桿入風口

[HKS Light Action Clutch]
單片式離合器組合

有機票


開箱


本體正面

本體背面

本體側面

說明書1

說明書2

之前在車子經過初步的改裝後
曾經作過簡單的加速測試
無奈離合器發生打滑現象
當在紅線區換檔時
總會轉速總會停滯約0.5秒後才繼續向上攀升

以原廠STI的齒比來說
0-100km/hr要換兩次檔(1進2﹐2進3)
100-200km/hr也要換兩次檔(3進4﹐4進5)
這離合器打滑的時間自然而然拖累測試成績
因此本來就有更換打算
原廠離合器組

原廠離合器片(行駛20000多公里)

然而平常原廠的離合器其實也一直盡忠職守
除了直線加速測試的嚴峻條件外
其實在一般日常生活中包括在深山的小跑等
也一直都能成功傳達動力至驅動輪
所以一直缺少一股衝動
直到有一天受到來自HKS官方的廣告文宣

才發現原來HKS的離合器組是連同輕量化飛輪
而不是單單離合器片而已
在經過鋼圈/碟盤的減重計劃
這輕量化的離合器組當然也就納入改裝的計劃裡面

資料來源﹕www.hks.com.tw
重量來說
整組離合器的重量和原廠的相比 - 相差甚遠
原廠離合器重量

原廠飛輪重量(官網為8.5KGS)

改裝品離合器重量

改裝品飛輪重量(官網為6.3KGS)

以目前車子的設定跟未來的目標
我想這組單片式的離合器(對應至450匹)應該是游刃有餘

安裝是相當的簡單 - 直上直下
值得一題的是在這次的安裝中
因為需要拆卸整個變速箱
所以也將原廠的释放軸承也一併作了更新
以免日後需要更換時的麻煩
先拆這些

卸下變速箱

合體

原廠釋放軸承新品

原廠釋放軸承開箱

原廠釋放軸承正面

原廠釋放軸承背面

原廠釋放軸承合體

離合器踩下力道跟原廠感覺類似
如果有車友對這個改裝部品有興趣
歡迎跟我聯繫來相約踩踩離合器
但是釋放的行程短了很多
也就是說
半離合模糊地帶變少了
離合器接合的速度相當相當快
咬住的力道也非常之強

目前還在磨合階段因此沒有作太激烈的操駕測試
但就目前的使用情形來看
我有感覺這組離合器將能大大提升STI的彈射力道

操作上並沒有其他多片式離合器的聲音
唯一遇到的問題
大概就是在比較陡峭的上坡起步
因為離合器接合的行程很短
而導致半離合相當難抓
要順利的"慢慢"往上爬
以我車子目前的設定
勢必要製造點噪音...

[HKS AFK]
還有為了方便調教
也利用這次進廠的機會
安裝了HKS AFK
來監督空氣和燃油的比例以及爆震等級
如果沒有改裝電腦的車友
我想這筆開銷是可以省了下來

開箱

本體&控制盒

AFK

安裝在A柱旁方便觀察

連接O2 SENSOR的管線

安裝在方派上

同時也安裝了排溫SENSOR
這樣用車時也可以同時檢控排溫
也是進一步方便調級

排溫SENSOR安裝在TURBO排氣端後方

CAMP2

還是有點吃機油內~

經過這些改裝
這台銀色的SUBARU IMPREZA STI也確實達到減肥跟降溫的效果

同時在操控的靈活性上
以及監控整個車輛引擎的數據上
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看到路上記得打招呼~

這裡面有許多改裝項目都是我第一次接觸

因此本人也都是以學習的心態在發表文章
歡迎其他同好先進多多指教
不吝分享其改裝經驗

祝福各位2010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