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rd.huang wrote:
個人擔任過展示所所長...(恕刪)
如果3rd.huang願意淺白一點的說,就算同車廠每間折讓還有競賽周、年底折讓皆不同來導入話題的話,我倒會認可你的說詞;但是為什麼要話術呢? 大約的折讓基本都有譜,不可能細節的看誰跟誰,但是如果你僅僅只是單單看總公司的話那麽那我理解你了,你也只是代表一家營業所而已(肯定不是黃金銷售員),不代表全部競爭的市場。(比價全部比一比再說)
淺白一點每個車廠(除了納智捷、馬自達)折讓都有很大的空間,只是每間營業所不同而已,肯定能掌握3個月內大約折讓價錢,如有可能變化也會事先告知,而不是3rd.huang兄說的今天不知明天的事,這月不知下個月的事情,這樣話術真的不是很好(你掌握的空間也未免太大,消費者都讓你趕跑了)。
掌握的資訊折讓部分全台汽車基本(除了怪咖業務之外)肯定沒有比桃園、台北更低的,但是本地買車是買服務這點我是肯定,但是價差也不要差太多也是重點。
簡單來說:買車就是要做功課!不是要貪小便宜,而是防止做肥羊,切記其他根本什麼服務、朋友、認識介紹通通不要!
進化論 wrote:
因為你買到的是SUB...(恕刪)
說句公道話跟subaru無關,是跟業務有關。我親身經驗一次熟人介紹牛頭牌的車,因為認識一直說最低價什麼的,結果我一做功課一差就是7萬,所以跟車廠無關,舉凡業務、認識、親戚、朋友,都請提高警覺而且做好功課,只是不當肥羊而已要勇敢拒絕。
weblog wrote:
業務又不是負責讓價的
還公道勒 我看不出
講一長篇 也是....還要跟人家賣車的辯
其實聰明人都懂的找拼業績的業務,為了沖單增加業績相對折讓自然多。
你不要內行說外行話,折讓如果沒有白紙黑字寫清楚,而且業務沒有找對,就算同間公司折讓最高13%好了,一個業務(沖單)折10%還送三寶跟隔熱紙,另一個折讓6%什麼都不送,weblog兄你說折讓掌握在誰身上?
1.代理商讓多少毛利?(比如納智捷、馬自達頂多折4萬)2.消費者懂不懂行(不懂為什麼讓錢飛走業務不賺?)3.業務願意折讓多少?
其實掌握在有沒有做功課,還有願意接受行情的一個好業務,或者是衝競賽周、一年績效獎金的業務,而不是所謂我們認識、朋友、親戚,認識的基本最貴(人情壓力不好講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