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enC4 wrote:
Tutto 我也擁有...(恕刪)
很迷你小車開得有些辛苦,不過那個早期年代算耐用的車,
我常常看發言者的意見總帶負面情緒,認為只有某些車才是好車,確實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各擁其主無可厚非。
不過購車者常用維修廠據點多不多作為評斷購買基準是否合理則見人見智,因為早期在大慶年代、營業所、維修廠夠多吧?但退出合資生產,雖然SOT接手後據點驟減一半以上,我也曾擔心這些後勤補給之事,曾經有段SUBARU低迷時期,目前接手的總代理逐步經營台灣市場(還有東南亞甚至CKD的組裝),在沒有量情況下如何增加維修點。
這個車本來就是「小小眾」市場,許多都是醉迷在這車系的機械特殊性才會欣賞購買,否則AWD、BOXER ENGINE成本高,一般民眾何必對錢過不去,反正買個大家都有品牌絕對安全;這半年我回廠保養開始感覺車輛變多造成接待品質下降(雖然工作人員很努力面面俱到),表示賣多了車,經銷商需要增加後勤補給能量,否則無法消化這些徒增車輛。
SUBARU本來就不是大眾車,是這幾年TOYOTA購買通用汽車拋售股權,又加碼股權後,在董事會中相信慢慢影響經營理念,畢竟由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於戰後財閥解編後,創立的SUBARU長年追求的機械技術導向,而非TOYOTA的銷售經營導向,我記得約一年多前日本NHK曾經討論這家公司的製造哲學變更讓日本SUBARU迷非常不高興,認為已喪失其技術本質而讓大眾化世俗化靠攏。
隨著年紀增長及收入增加,雖然擁有過三輛SUBARU車的我(目前還保有兩台),也開始想換德國BMW等更高階車種,當然我還是很喜愛他的獨特性,只是人的慾望不可能永遠停在原有水準,也希望大家能選擇所愛的車,不愛就別買了永遠別接觸,不是很快樂嗎?,別老是說三道四浪費時間。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