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我們之後買的Subaru可能會變成Made in China

changyc wrote:
你去看看一些成功的ic design公司, 為何一樣功能的晶片, 他可以年年降價, 卻完全不損傷毛利?

因為它會向封測廠施壓,封測廠為了自己毛利於是向供應商施壓,於是gold wire 4N變2N,會氣洞的銀膠,
會delamination的molding compound,反正只要能通過那些design house客戶要求的最低reliability,通通拿來包

天底下沒有所謂馬兒不吃草又要馬兒會跑的道理,最終概括承受還是消費者自己,看著手中的3C產品越來越不耐用,不無道理

一個國家民族性養成個人覺得算是百年計畫,非一蹴可及;少數人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但多數人是不行的;別忘了少數人也可能再回去多數人~~
台灣人頭腦算聰明,就是俗話說的"牢愣",好處是像打不死的蟑螂,壞處是目光短視,造就成現在吃也吃不飽,餓也餓不死的窘境,好像現在在位者沒人這樣覺得~
flyto wrote:
因為它會向封測廠施壓...(恕刪)


你真的有看懂我上面寫的兩個cost down的舉例嗎? 上面第一個例子則是完全不去跟上游砍價, 卻也不停的cost down的方法, 且非常有效, 卻也非常絞盡腦力....

如果你真的看不懂, 那有空你找一些ic design house的老闆們的書籍讀一下, 可見一二....

changyc wrote:


你真的有看懂我上...(恕刪)


這位大大應該是在ic design house 工作的RD或有相當了解的
你想必不了解代工廠或組裝廠的cost down
你所謂的cost down並不符合汽車產線遷移
cost down 有很多方法
你提出的方法是靠業務與研發新技術上的cost down
因為你是用新的技術,當然是cost down
可是當你的技術無法在提供cost down
這時就要由材料面來看
想要cost down當然要找可以做進客戶規格的但是又要便宜的東西
這種材料當然不比原設計的材料好也不耐用,也就是說只能做進最低標準的材料
舉個例子
一台手機用日系的面板跟台製面板兩種source
你是消費者同樣價錢你會要哪種
以系統廠你要哪種面板來增加你的利潤
這就是汽車業與製造業的cost down
所以我說設計財與研發財的重要性
你所說的就是屬於研發財並不是台灣的cost down,你所謂的cost down才是正確的cost down
台灣遲早會被cost down 玩垮的


changyc wrote:
你真的有看懂我上面寫...(恕刪)

您所提的所關製程精進造成的cost down人人都愛
但大家擔心的是quality down的cost down
裁員減薪算不算是種cost down,至少在我待的公司算是~
flyto wrote:
您所提的所關製程精進造成的cost down人人都愛
但大家擔心的是quality down的cost down
裁員減薪算不算是種cost down,至少在我待的公司算是~


對阿, 其實裁員減薪也算是cost down的一種手段, 偷工減料也算(更差的手段)....:<

我們公司一直強調cost down, RD也是絞盡腦汁的從電路和軟體上簡化, 降低各種cost....
事實上, 大多數禁得起大風大浪的公司, 無不是在"技術進步"上尋求cost down, 您應該是封測業的吧, 我想你們公司應該也持續往這方向邁進吧~
這是正確的方向與做法, 不僅不損害品質, 甚至能提升品質, 又降低價格, 保持公司毛利, 是好的cost down!

回應這些cost down文章是因為前面某老兄跳出來說"想必你完全不懂cost down", 我只是把一些事實分享出來, 證明cost down並不代表quality down, 大家可以多方面思考, 沒必要把cost down當作萬惡淵藪~

更極端的例子還很多, 10年前你買CPU, 用什麼價格買到什麼速度? 現在你買CPU, 又是什麼價格買到什麼速度?
這其中不是包含了無數的"因為精益求精後的cost down效應"嗎? 有人會說現在的CPU比較不耐用嗎? :)
ccshjason369 wrote:
這位大大應該是在ic...(恕刪)


了解, 感謝賜教!

我的確對製造業不甚清楚, 謝謝您的分享~

此外, 台灣許多經過大風大浪的企業, 也是在走正確的cost down, 只會用quality down的方式來cost down, 那這種企業是無法長存的.

我就是在臺灣企業工作, 我們公司一天到晚在講cost down, 而正確的cost down也是我們屢屢幹掉對手的利刃. 台灣還有很多企業也如此, 而不是都往錯誤的方向cost down, 請您別太擔心....:)

ps. 一般大眾常對"cost down"和"代工"這兩個詞語有錯誤的認知, 這對很多企業和員工都是不公平的.
aron.yang wrote:
"但是合格品不見得是最好的" -> what?, ...(恕刪)


我以狙擊槍來舉例,狙擊槍的槍管產生不是有一條生產線來專門生產的,而是在每一批中經過末端檢驗從所有生產出的槍管中挑出最好的來組裝成狙擊槍.<----這些槍管都是同樣設定條件下生產的.

相同的人透過相同的機台生產出來的東西還是可以從合格品內排序出最好到最差的合格品,我的意思就是這樣,這是機械製造的天性.



小弟從第一頁跳到最後一頁
咦? 我還在subaru板嗎?

anyway, 小弟在對岸工作
一直有在注意new legacy GT
老實說, 如果MIC且品質也ok
搞不好我就衝了
因為現在進口的價格都可以買benz了....
globalized台客 wrote:
因為現在進口的價格都可以買benz了.......(恕刪)

subaru的價錢等級是和benz一樣嗎?(在中國)
這消息滿有趣的

你看我的subaru是和benz同級的
(在中國)
redcatgt500 wrote:
subaru的價錢等級是和benz一樣嗎?(在中國)...(恕刪)


是低
進口的Subaru Legacy GT v.s 國產的 Benz C200
價錢是差不多低

這不是叫人為難嗎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